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惊羽 > 第29章 第 29 章

第29章 第 2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力降十会,秦修最是知道这个道理,哪怕惊风惊羽天生力气就大,但是人饿的发虚的时候也是使不出来的。

秦修在军营里待过,边境行兵遇险的时候无数次饿过肚子,早就放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规矩,信奉吃饱才是硬道理。

也就是这两年回长安待了一段时间才讲究了不少,在汉州的时候大碗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才不讲那么些规矩呢。

惊风惊羽虽然在修王府习武,但是很少在王府用膳。

皇后看他们看的严,每日都是让他们用了午膳之后再去修王府,待结束后各自回宫和回皇子府用晚膳,只是有时候会在修王府用些点心。

哪怕只是些点心,秦修也发现了,惊风的食量比之前大了一些,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但是与之相对的就是惊羽,明明个子也在长,但是吃的还没有之前一半多,肉眼可见的看着消瘦了。

这个现象对于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秦修也能猜到是因为惊羽如今除了他这里就在昭和宫闭门读书的原因。

虽然也能理解惊羽的好胜心和求胜欲,但是小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呢。

不吃东西就长不壮,长不壮就拿不起枪,将来若是惊羽长成了满长安贵女那般弱柳扶风的样子,秦修得遗憾的哭死。

于是乎,秦修一个堂堂实权在手的一字亲王,天天跟个老妈子似的,时不时的就在惊羽面前端上一碗十分硬实的大肉,还有牛乳鸡子等等。

惊风也有,但是他平时就吃的多,秦修也不担心,有时候他说吃不下去的话秦修也由着他去。

但是哪怕惊羽再如何保证自己真的吃饱了并且十分有力气可以耍刀舞剑,秦修还是必须得亲眼看着惊羽吃下去那些东西才肯罢休。

腊月里一没有小皇叔的监督,惊羽立刻固态重发,每日饮食锐减。

皇后觉得女儿家长那么壮也不太好,冬日里她又不怎么动,便对她的吃食要求也放松了些。

只是冬日里本就更需要能量,惊羽蹿着个子又吃的不多,秦修大鱼大肉喂着好容易养起来的那些肉肉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又消了下去。

腊八秦修进宫的时候碰上去给皇帝请安的惊羽,吓的一下子差点没厥过去:这孩子瘦的都快没人形了。

当然只是秦修的夸张想法,对皇后来说,虽然惊羽瘦了些,但是也还没有到没人形的程度。

小孩子长个子的时候本来就瘦嘛,而且到底是女孩子,长的太壮实了也不好,所以皇后就没怎么管。

对于惊风惊羽,秦修绝对是放在心上在意的。

抛弃血亲的身份不谈,这可是他一眼看中的武学奇才啊,好容易历尽艰难带了三四年,怎么都不能折在他手上啊。

于是秦修就立刻使尽浑身解数准备让惊羽多吃东西,只是昭和宫毕竟是后宫,他进出并不十分方便,所以便将主意打到惊风身上。

相比秦修,惊风进宫,尤其是进昭和宫,自然是勤的,秦修便时不时的就去撺掇惊风让他劝惊羽多吃饭。

宫外的吃食轻易带不进皇宫,秦修也没有想过从宫外送食物进去,只让惊风提前吩咐让昭和宫的小厨房准备好肉食和牛乳鸡子。

最重要的是等惊风进宫的时候,必须看着惊羽吃完才能行。

惊风自然也是希望惊羽能多吃饭,但是秦修这么焦急的样子就是主动露了把柄,毕竟谁更在乎谁就更容易有求于人。

于是惊风就十分顺利的又坑了他小皇叔一件兵器,顺手完成了自己本来就想劝惊羽多吃东西的事情。

皇家的孩子嘛,从出生开始就比寻常人多几个心眼。

惊羽理亏,早膳桌上没有大肉,便只好主动将刚才只饮了两口的牛乳彻底饮尽,再吃了小半碗粥。

刚想放下筷子,就看到惊风灼灼的目光,于是只能又剥了个煮熟的鸡子吃了,这才听他笑着点头说:“可以了,等会午膳的时候再多用点。”

理亏嘛,惊羽也懒得计较惊风这狐假虎威充当大人的样子,随他得瑟去。

他们两个是双胎,她基本上是从来不认他当兄长的,平起平坐,互相只叫名字。

他倒是老想在她面前摆兄长的威风,尤其是出宫之后,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是惊羽自然是不会由着他的。

用过早膳,惊羽便带惊风去了自己的书房。

惊风的房间自然还在,皇后派人定期过去打扫,只是到底是久未住人,冷冷清清的。

惊风一般在昭和宫待不了太长时间,如果不用小憩的话基本上都不会去那里,只在惊羽的书房和房间玩。

之前他们俩启蒙的时候共用一个大书房,后来惊风搬到皇子府,那个书房离惊羽的寝屋就有点远了。

惊羽为了节省时间加上懒得跑,所以就在寝屋隔壁找了间屋子布置成了书房。

之前那个大书房更靠近皇后的正殿,惊风惊羽不用了之后皇后也没有将那里当成正经书房用,只是偶尔过去看看书之类的,差不多算是闲置了下来。

惊羽给惊风展示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成果。

腊月里面他们两个都不用去修王府,见面的时间就减少了很多。

而且每次惊风来宫里给皇后请安的时候,五次里面最多有一次是能留下来用午膳的,多数时候都是请安之后立刻出宫,或者最多用用早膳。

这种情况下,两人交流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许多。

而且还有皇后盯着呢,他们也不敢在母后眼皮子底下耍些小心眼。

后来他们也学聪明了,也根本不怎么在人前说悄悄话,瞎惹的旁人草木皆兵,干脆就时时写信交流。

他们两个如今会识会写的字已然足够日常交流了,不然的话惊羽也不敢放下大话说要看六百本书写一百篇策论。

腊月里面他们两个就时时写信交流近况,派个宫人来回传送,也方便的紧。

昭和宫中无事能瞒得过皇后的耳目,惊风惊羽频繁通信之事皇后当然也知道,只是她也没有想过要去阻止。

阻止什么呢,惊风惊羽这两个孩子从小就是最亲近的,她也乐得看他们两个亲近,根本没有什么阻止的想法。

皇后自然也是对两个孩子的通信内容十分好奇的。

只是她好歹也是曾经的大家闺秀,如今的一国之母,要让人知道她去偷看两个小孩子的日常书信,便是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

他们俩平日里交流的颇多,但是书信上的交流自然比不上见面之后直接说话,语言和文字各有魅力,但是带来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整个腊月惊风都没有去修王府,但是皇子府的年假没有放的那么早。

直到腊月二十休朝皇子府的先生们才各自归家过年,一直到来年正月初十开朝才会重新回到皇子府授课。

所以在腊月二十之前惊风都还是在跟两位兄长一起上课,每日功课不少。

皇子愈渐长大,身上的担子本就同公主不可相提并论,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惊羽自从离开麒麟殿之后就没有人再给她布置经史子集之类的功课了,只是她自己要遵守同皇帝的约定,所以仍然每日勤读不辍。

如果是普通公主,等到七岁离开麒麟殿,她们仍然会继续读书,但是基本上再也不会有功课上的考较,大秦也并不需要公主也能够文韬武略文采斐然。

而且尽管秦修给惊风放了假,但是皇子府中本来就是有武师傅的,平日里也要教导惊恒和惊毅的武功,所以惊风仍然是文治武功都要学习。

惊风本就是要同皇兄们一起在那几位武师傅那里学习弓马骑射的,同在秦修那里学习更加精进的武功是同时进行的。

所以跟进了腊月就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惊羽不同,惊风在腊月的前两旬仍十分忙碌,根本抽不出空来。

功课上的安排倒是仍然跟之前差不多,只是本来在修王府习武的时间段直接被皇兄占据了。

腊月里,长安城中四处都是过年的气氛,人们都期待着新年新气象。

民间却也仍然有话叫年关难过,不管怎么说,腊月里都是事务最多的时候。

惊魄知道惊风进了腊月就不用去修王府,惊风惊羽自从跟着秦修习武之后基本上都是这个规矩,于是还没有等惊风沾沾自喜的计划着每日这下午空出来的两个时辰要如何放松,惊魄就亲自上门,将包括惊风在内的三个弟弟都给提溜走了。

惊魄如今翻过年就要十七岁了,虽然现在身上并无任何实质官职,但是皇帝已经令他慢慢在各大官署之中轮流观摩学习。

惊风觉得自己十分已经十分忙碌了,但是惊魄才真正的是那个忙的脚不沾地的人。

所以惊魄入宫的时间越来越短,间隔也越来越长,之前时不时的好歹能在昭和宫用个午膳甚至是留宿,但是现在他能在昭和宫用早膳的次数都不多了。

年关事多,惊魄在各大官署之间观摩,官署长官们甚至有些都安排不出能腾的出手替他讲解的人。

惊魄也知道腊月里谁都是忙的,之前还在宫中的时候,每年腊月皇后都要消瘦不少,所以也不为难他们,只说等来年再观摩也不迟。

于是腊月里惊魄就将带弟弟当成了首要任务,惊恒惊毅惊风眼见着已经慢慢长大,迟早要承担起身上属于皇子的责任。

惊魄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他同惊恒之间都整整差了六岁,更不要提同剩下的弟弟们,他自然也不会全无私心忌惮,但是他将来是要当天子的人,必是要海纳百川。

在大家都还能兄友弟恭的时候,哪怕是为了大秦的将来,他也想锻炼几个弟弟们的能力。

所以整个腊月里,惊魄时不时的就将惊恒惊毅惊风三人从皇子府中带出去,在长安街中各处巡视走访,与此同时还在言传身教的同他们几个说些勤政为民的道理。

惊魄是真真正正的想当好这个储君,也是真的准备好了爱民如子。

皇帝听到惊魄这段时日一直将弟弟们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的消息,对惊魄更为满意了几分。

惊魄是他的嫡长子,从小他便对他寄予厚望。

在礼法之下,哪怕惊魄才能再平庸,他也是储君的不二之选。

好在惊魄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从小就显现出了作为一个合格储君应该具备的才华能力性格和胸怀。

立惊魄为太子之时,皇帝觉得大秦的确是后继有人的。

惊风在这个腊月真的是长了不少见识,入住皇子府之后他的行动更加自由,长安城中逛了个遍,见到的东西也就比每日最多只能去修王府的惊羽也多了不少。

他一一讲给了惊羽听,让只能困居宫中的惊羽感受到外面还有一个另外的世界。

惊羽一直都是知道皇室同寻常百姓是不同的,只是这种认知中的不同更多的只是来源于文字的记载,惊风的描述让她内心中那些十分抽象的认知变得更加慢慢清晰起来。

只是仍然模模糊糊,他们两个有意识,在长安城外,甚至就在长安城中,惊风都未能亲眼见到的东西也仍然是无边无际浩如烟海。

相比于惊风,惊羽腊月里的生活对外人来说只能用平淡二字形容。

腊月里面她不用去修王府,每日晨起习武一个时辰,之后去紫宸殿同父皇请安。

然后再回昭和宫给母后请安,之后同母后一起用早膳,再就是一头扎进书房里。

若不是皇后非要叫她出来的话,基本上接下来一天就会全都耗在书房里,哪怕是用膳也都是匆匆忙忙。

惊羽从今年他们生辰的第二天六月初七正式开始这一项艰难的任务,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通翻六百本书,粗看书籍摘要,以及挑选出最终要仔细阅读的八十几本书。

然后再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将这八十几本书全都精读了一遍,记下详尽的注释和笔记,这期间若非有非常好的想法,她是不会动手写策论的。

之后就到了腊月,她封闭起来专心读书,腊月事忙年关难过等等事情都与她无关。

她将自己差不多算是关在了书房里,每日寅时正起戌时正睡,一日不曾偷懒。

皇后也管不了她。

她若是在外面调皮捣蛋为非作歹皇后还能教训教训她,但是现在惊羽摆明了一副勤学不辍的态度,她便是想管教女儿也觉得师出无名,难道还能因为孩子读书太努力而罚她不成。

不过皇后也特意问过太医惊羽这般行为会不会伤身子,毕竟现在正是生长的时候,皇后担心她每日这样会熬坏了眼睛。

太医给惊羽把过脉,询问了惊羽每日的作息和生活习惯。

得知惊羽白日读书写作皆是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每日入了夜之后就不再伏案写作只是看书,而且用以照明的并不是灯烛而是南海进贡的夜明珠之后便表示不会有太大问题。

只是太医也吩咐了最好不要久坐,若是小小年纪生伤了脊柱之后很容易留下后患。

而且毕竟读书写字是伤眼之事,尽管光线充足,但还是要不时停歇让眼睛恢复一下,所以便建议皇后让人每日给惊羽按按眼部附近,缓解疲劳。

惊羽是知道读书伤眼的,从她开始每日泡在书房里之后惊魄便会经常跟她说读书人中多有视力不佳之人,二十步之外都辨不清人脸,多是熬夜苦读导致。

用血淋淋的例子让惊羽成功的意识到了在用功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眼睛,将来若是拉弓射箭的时候连靶子都看不到,那岂不是要丢死人了。

不过闭关读书的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她同惊风说她现在虽然只写了二十篇不到的策论,但是有差不多十篇左右都是在腊月里写的,说着便拿出已经写好的策论给惊风看。

惊风同她在书房里面待着。

书房不大,她东西又杂又多,偏偏还不许宫人收拾,说是别人一翻动她就找不到了,所以此时简直是连个可以落座的凳子都没有。

惊风也不在乎,像小时候那样,两个人共同依靠在书案上,撅着屁股,一起看着桌案上的文章。

他们两个虽然年纪还小,但是非常聪明,而且毕竟心有灵犀,惊风更能理解惊羽想要表达的意思,看着看着,也能给出一些意见。

加上惊羽也给了惊风五十几本要看的书,他虽然忙碌,但是也尽可能的找时间看了,引用一些那些书上的观点,也能给惊羽带来另一个方面的灵感。

两个人一直在书房里面待着交流,直到宫人们来请他们收拾准备,祭祀在即。

祭祀之事向来重大,诸多规矩,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能误了吉时。

惊风惊羽也不敢耽误,立刻便将摊开的策论全部收拾了起来,分开随宫人们去装扮准备了。

祭祀之事向来都是在正午之前,下午祭祀不吉。

只是每年算出来的吉日吉时不一定都是在除夕当天,从腊月二十八到除夕当日都是有可能的,取决于太史局的占卜结果,只是今年刚好落到除夕当日罢了。

皇后带着后宫之人先行赶往太庙,心中还在想着不知道惊魄能不能及时赶到。

惊魄最终还是险险的赶了回来,先快速的同皇帝禀报过城外的灾情可控状况之后便立刻换上了祭祀礼服,同皇帝一起去往太庙。

祭祀有章,惊风惊羽要做的只是循着礼官之令,上香磕头,更艰巨的任务自然是由帝后及太子完成。

祭祀过后,已过正午,饶是天光大亮,雪色加持之下太庙内更是纤毫毕现,但是礼官仍然将灯火燃起,让整座大殿灯火通明,整夜不熄,直至初一早上太阳升起之时方可断了灯火之光。

祭过太庙,皇后带着惊风惊羽回了昭和宫,惊魄匆匆同她请过安之后还是同皇帝一起离开了。

京兆少尹还在城外巡视救灾,惊魄匆匆赶回参加祭祀,也是为了将城外的消息报告给皇帝。

刚才时间匆忙,只来得及说寥寥数语,来太庙的路上倒是详尽的说了些,只不过刚才来人通报说京兆少尹也回来了,正在殿外候着皇帝,皇上便点了惊魄跟他一起走了。

长治十六年的除夕宫宴,在众人忙碌的步伐中终于是悄然来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