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宋之珩说了早安,晚安。它代表着“爱你”,我最亲密的爱人,我会一直爱你,所以别和我分离。
我们的下一个季节,你别失约。
-
谈起季节,这便有话说了。
童年时期,宋之珩和程澈曾长久地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他来宋之珩家时其实两人还没有完全记事,但或许是因为血缘羁绊的作用,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这件事还是在他的心底留下了一道沟壑,也让他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无言的沉重。
稍大一点开始记事时,他整个人就变得更加无言,但别人主动和他讲话,他同样会回以礼貌的微笑。那时候的他总会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沉默地同世界相处着,就像是丛林里遍体鳞伤的小兽,在无人之处默默舔舐着伤口。
其实宋之珩关于幼时的记忆也不甚清晰,那时候的他们都还年纪尚小,但他就是知道的,在程澈叫出他的名字的那一刹那,在宋之珩还不知道守护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年纪,就本能地想要让程澈脸上的笑容持续的更久一些。
有人说,至亲就像是生命中的一场大雪,即便是雪化了也会留下深深浅浅的水渍,会化作潮湿的气息将灵魂包裹。彼时,宋之珩对这种感情认知并没有太过具象化,只是知道程澈的生命里很重要的东西不能总是在身边抓到。爸爸妈妈带他去看过儿童心理医生,但效果并不甚明显,他似乎早早习惯了在大人们面前收起悲伤压抑的情绪,却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偷偷哭泣。
宋之珩小心翼翼地推开了他的房间,光很暗,以至于无法感知他的情绪。宋之珩脱掉小熊拖鞋,爬上小床,拉住了程澈的手。他的手很冰,但也很柔软。宋之珩在被子里打开了手电筒,终于看清了他脸上的泪痕。
程澈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擦干眼泪看向他,有那么一个瞬间,宋之珩觉得他似乎就要在自己面前消失了,这样的感觉来得有些突兀,但还是让他猛地心惊。大约是从那时候开始,宋之珩就已经清楚地认知到,他是真的不想失去他,他想要一直一直地留住他。
于是宋之珩打开儿童绘本,借着手电筒的光给程澈念着绘本里的故事,虽然认识的字不多,但是绘本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爸爸妈妈一字一句地教给他的,童年里第一本自己独立读完的书就是那本五彩缤纷的绘本。
那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故事里有盛开的花田,有小熊和小兔子,有勇敢的王子和公主,还有阳光和星星。宋之珩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对于程澈来说究竟代表着什么,很多时候,他并不能完整地将故事读下来就进入了梦乡,以至于故事的结局也是他们在很久很久之后才真正知晓,但有些事情确实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
后来,爸爸妈妈给两人买了一个小帐篷,就放在客厅的一角,墙上画着的是宋之珩和程澈的身高线,桌上摆着的是他们幼儿园的入学照。
于是,那个帐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宋之珩和程澈的秘密基地。那时候,两人特别喜欢收集玻璃糖纸,有时宋之珩透过玻璃糖纸去看客厅的灯光,好像真的能看到星空,能看到极光。
程澈很少在他面前再提及过去,父母失陪的阴霾似乎被他小心地藏在了心底,他害怕触碰,害怕控制不住的想念,但宋之珩知道,有些事情是要用漫长的一生去治愈的,也许自己所能做到的就是陪伴,成为他最好的朋友,成为他的倾诉对象。
上了幼儿园后,他们接触到了方寸之外的世界,春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们身上,老师总会带着两个小孩在草坪上放风筝,看着各式各样的风筝越飞越高,所有人的兴致似乎也随着风筝一起漂浮到了天外。
程澈问他:“它们飞得那样高,会觉得孤独吗?”
宋之珩有些疑惑地看向他,却还是坚定地回答:“不会啊,因为线在我们手上。”
他突然笑了,发自内心地露出了属于孩童的笑容,宋之珩听见了有什么融化的声音,一点一点凿开了坚硬的墙壁,释放困顿的灵魂。
也许羁绊就此写下,线始终在他们手中。
几天后宋之珩在小帐篷里发现了一束用玻璃糖纸做成的折纸花,是前几天幼儿园老师教他们折的样式,不必猜测就知晓这束花一定来自程澈,折纸花的下面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两个小人,是自己和他。
爸爸妈妈把程澈捧着折纸花的照片也加上了相框和他们的入学照摆在了一起,照片里的程澈笑得灿烂,手中的玻璃糖纸在阳光的折射下泛出好看的光,就像是儿童绘本里的星星。
春天尚未结束,窗外的风景里仍是一片姹紫嫣红的美好,宋之珩牵着程澈的手在草地上奔跑着,风从两人身旁经过,如同和两人赛跑。爸爸妈妈举着相机跟在他们身后,留下了很多个开心的瞬间,照片里的两张笑脸眉眼弯弯,组成了春天的一部分。
宋之珩知道,春天真正地降临了,在他的身边。
-
其实很小的时候宋之珩和程澈就曾讨论过时间、晨昏、四季更迭这类问题,或许有些内容听起来可以归到哲学的范畴,但那时候的他们应当是带着童真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总有些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刻板认知。
“所以你最喜欢什么季节呢?”
程澈咬着冰棒坐在宋之珩的对面,校服衬衫被汗水打湿了一片,刚刚结束体育课,热意还未全然散去,教室里的风扇转得飞快,试卷在风力推动下漂浮起来,宋之珩用一只手支着脑袋,另一只手压住欲飞的卷子,几乎是没有经过思考一般脱口而出自己的答案。
“我最喜欢的就是夏天。”
恍然回过神来再望向程澈时,他恰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挂在胸前的钥匙随着他动作的起落摇摆着,程澈并没有问过他为什么喜欢夏天,其实如果真的说起来,恐怕连宋之珩自己也很难列举出很详尽的理由来。所有的季节都有独属于它的美好,但宋之珩骨子里的选择总会让他偏向夏天。
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夏天出生吧。
很久之后,宋之珩才从时光缝隙里找到了一些可以作为佐证的存在。
关于夏天的记忆或许可以成为宋之珩同程澈许多故事的转折点,大概是因为留下的印记过于深刻,所以成为了他心底的一份执念,成为了他同往过去的一座桥。
坦白来说,宋之珩和程澈一同度过的学生时代并不算长,除却懵懂的童年之外,两人的青春似乎无法画上一个等号,要如何丈量这其中的距离呢,也许是初中三年的空缺,也许是相隔两个城市的遗憾,但宋之珩其实还是很庆幸,他在身边的日子里就留下了足够的怀念夏天的素材。
那时候爸爸妈妈的工作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忙,每到暑假的时候,全家人都会一起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宋之珩喜欢看海,喜欢海风吹到手臂上的感觉,喜欢提着小桶在沙滩上拾贝壳的乐趣,也喜欢和程澈一起用沙子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但偶尔也会有些不同,比如他们时常会有一些灵光乍现的瞬间,这源于宋之珩和程澈从小的习惯。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时常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件事暗下努力,各自较劲,也因此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方出题,另一方就要无条件解题,输的一方要完成获胜方的一个心愿。
诚然,在这件事上,宋之珩和程澈从来是旗鼓相当的,班里的同学偶尔看到他们的行为也会疑惑,他们戏称学霸的浪漫非凡人所能领悟。
他和程澈确实乐在其中,于是任何场地都能成为两人的赛场,就比如当下,他拿过树枝在沙滩上写下了一道题目示意宋之珩来解题,但不幸的是,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当年的宋之珩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到解法。
其实宋之珩和程澈擅长的科目终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高中开始,两人接触到了文科和理科的更为广泛的课程,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们的不同之处开始显露,他在生物、物理、数学等理科领域显露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而宋之珩则在文科方面更胜他一筹。
当然了,本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宋之珩并没有因为解不出难题就迅速上网查找解题方案,总觉得能凭着自己的努力解出答案,虽然输掉了一个愿望,但解题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探索和收获的过程呢?
只可惜后来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这道题的答案直到毕业后才彻底知晓,来自笛卡尔的心形函数,跨越了时光的距离,大约是那时候的程澈最隐晦却也最热烈的告白。
海水的涨落会冲掉画在沙滩上的印记,却无法冲掉少年炽热的心动,宋之珩想到了那场被错过的焰火下的告白,其实在那之前,他们早已看过一场海上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