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英又来找陈芷汀,看到袁诤在给陈芷汀安排上观摩课的任务,没说什么事就走了。观摩课是大事。入冬做棉衣——面子里子都得有。
陈芷汀受到科组和领导的双重信任,没有光荣,也没有压力,却更多了心事。
心事千千重,又想不起哪一件。站在阳台上,昨日已成前尘往事,当下还有千丝万缕,先理哪一件?看看处于静默中的手机,越发感到三室两厅的空寂。
专心看课件吧。九年上册已经讲完,讲下册的课会表现出“赶进度”的嫌疑,那就讲阅读吧。
现代文阅读最难讲,但若找到切入点,也能化难为易。考试已经成模式化,按照模式把学生的脑子格式化,一遍不成三四遍,对付考试就易如反掌了。
“凡是能按套路走的,我等国仁都能出神入化,但若要发挥创造性,就呜呼哀哉了。”这是岳式言论。
把考点套路化,这是陈芷汀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常用招数,可谓屡战屡胜;发挥创造性,这是岳晓明讲阅读时经常提倡的开放性思维,所以他也常常会为考试成绩突然滑坡而大发雷霆。
初二期末考试名著考的《骆驼祥子》,岳晓明又气得喳喳跳。
附加题中最后一道是“请你谈谈阅读《骆驼祥子》的深刻体会”。“岳氏”班级的学生是“真”的在谈体会,比如说:
有理想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不能半途而废(针对祥子最后放弃了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三轮车”的人生理想);爱一个人就应该勇敢地在一起,不应该因为她的身世而嫌弃她(针对祥子没有娶做了暗娼的小福子);一个人应该洁身自好,不应该随波逐流,靠老板,吃软饭(针对祥子与夏太太的关系。很多学生问祥子跟夏太太怎么了,看不明白,岳晓明说删了,不清楚,总之关系不正常,看网评就可以了。陈芷汀在遇到同样问题时借用了岳晓明的说法);亲情是可贵的,我们不要在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针对刘四在女儿虎妞死后连埋在哪里都不知道)……
如此等等。那是五花八门、各抒己见,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想境界。
一分没有。
满分4分。
岳晓明没有让同学们背主题思想,这当然是教学失误。学生走出校园后,奉献还是索取,奋斗还是躺平,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主题思想里。
岳晓明无理狡辩:“见题答题,是不是?题目是‘请你谈谈’,就可以畅所欲言嘛,怎么可以用固定答案呢?我不是你,你不是他,怎么可能万人同一心?不合理嘛!要改。必须改!
他叫嚣了半天,别说一呼百应,一呼一应都没有。
考什么答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你小岳岳能够指点江山的。
读《骆驼祥子》的“体会”考什么?——主题:
1、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它不给好人以活路”;
2、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的痛苦生活,寄予作者深切的同情;
3、回答了破产农民涌进城市之后的命运问题,表明城市贫民要做生活和命运的主人,“靠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任答2点得满分)
老师们也不是“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有两条不重样的内容就行。岳晓明争不过众口一词的“标准”,只好认命。看看“陈氏”班级的答案,那叫一个整齐。语文考第一的赵雅婷的回答就是三条标准答案的复制品。只有一个字:不服不行!
不对,是四个字。
“你才不对呢!就是一个字,不服不行!”难得开玩笑的方芳老师见陈老师不理岳晓明,为免得他冷场,跟他打趣。
好好好是一个字“我服了行不行”!
陈芷汀想说他幼稚,千锤百炼了,还是那么天真没鞋穿。当然啦,也从中可见他是真性情,由此推演,他要大济教育的志向恐怕也像大诗人杜甫一样,空有凌云志,践行唯纸上。
平时跟他逗嘴多了,开会时就免了吧……
想到当时岳晓明胡撸着头发,张牙舞爪、扭曲五官,撕破一脸清秀模样的情境,陈芷汀不禁笑起来,身上轻松许多。
她轻轻出一口气,将考点捋一遍,选好文章,设计好问题,再配上图片,一个小时后,课件基本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