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不如墨诸纸 > 第3章 煮泉独啜寒窗夜

第3章 煮泉独啜寒窗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叶先生过奖了。”梅如霰捏住根蒂,拎起一颗小果子,并不食用,只是放在帕子上把玩,“刘大公子为人坦荡,从不藏私,这是世人皆知的。”

刘晦又执起一枚棋子,反手握于掌心,低声道:“鄙人不才,担不起此等赞誉。梅四娘既有如此想法,又何必费这许多口舌。”

梅如霰微启朱唇,笑道:“当然是想与刘大公子套套近乎了。”她轻叹了一口气,面露遗憾之色,“唉……谁知公子竟如此不解风情。”

刘晦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不欲再与她纠缠。

“公子爽快,小女子也不再兜圈子了……”梅如霰收敛笑容,为刘晦续上茶水,“其实是有一笔买卖,想与刘大公子谈一谈。”

刘晦的语气更冷了:“鄙人一介书生,顽固迂腐,从不与人做买卖,梅四娘怕是找错人了。”

“刘大公子虚怀若谷,迂腐却不顽固,更不会对一时口舌之争而耿耿于怀。”梅如霰将双手覆于火盆之上,红光撩人,从指缝中钻出,“落鸿书坊欲刻印一卷书,想请刘大公子为其作序,妆点一二。”

刘晦道:“落鸿书坊百年传承,声名远播。不过一篇序文而已,自有人上赶着去做,何劳梅四娘亲自登门寻人。”

“此文有些特殊,非刘大公子,难成也。”

刘晦眉头微蹙,紧盯棋盘,棋子攥在手心,来回翻转,迟迟没有落下。

“是吗?”叶青塘清朗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僵局,“我倒有些好奇,究竟是为何书作序?”

梅如霰从怀中掏出书籍,递与叶青塘。

“寒窗记?”叶青塘挑眉浅笑,翻开纸张,一目十行。

刘晦听得书名,便脸色一沉,若非主人尚在,早已拂袖而去。

“我知刘大公子素来重践履,轻辞赋,于话本之流更是成见颇深。但此书有些不同,刘大公子不妨先看看,再做抉择。”

“有点意思。”叶青塘将书递与刘晦,“子晏兄可要瞧瞧?”

刘晦并不理会,兀自埋头钻研棋局,眼见棋盘越下越乱,心中不免愈发烦躁。

叶青塘冲梅如霰摊开双手,作无奈状,而后斜倚于栏,以书击案,全然不顾眼前棋局:“子晏兄不屑于此,以为话本小说皆集俚俗,常谈鄙事,聊资笑噱,无甚功用。”

“刘大公子的担忧不无道理。”梅如霰接道,“但此文已由名手润色,明白曲尽,情与词偕,又多规悔之意,颇具风教之能,与刘大公子所编‘善书’如出一辙,更与公子的‘风教观’不谋而合。”

“梅四娘可知何为‘善书’?”刘晦将棋子丢回青花瓷罐,划出一道冰冷的弧线,与炉中迸溅出的火星交辉,“善书者,扶助正道,启发良知,指陈善恶之报,以求劝人为善。此文直指科举,颇多不敬,凭什么与善书相提并论?区区一个杜撰的故事,又何谈‘风教’二字。”

梅如霰举起茶盏道,抿了一口,缓缓放下:“‘善恶有报’不过是小民辛苦劳作的慰藉之药,如席间的茶酒,让人成瘾,于现世实无大益。此文借题发挥,变而不失其正,哀怨之中自成节奏,可讼美,可怨刺,可愤世忧时,可感化人心,自然当得起‘风教’二字。”

刘晦拍案奋起,怒目而视:“科举有何得失,要用它来讽谏?我辈以科举出仕,常怀报国之心,为江山社稷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自认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万民!”

“科举破九品,废察举,为寒门子弟广开门路,甄选天下有才之士,治国安邦,守卫疆土。其功绩,无人可抹。” 梅如霰稳坐于炉火旁,语气平和,“然科举发端至今,已有百年,其弊亦显。朝廷虽求贤若渴,官位终究有限。百余年来,千军万马,争过木桥,如刘大公子这般寒门出身,进士及第者,寥寥无几。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世人只道‘六经勤向窗前读’,便可一朝登至‘天子堂’,自此坐拥‘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却不见悬崖峭壁下的累累白骨。”

“一派胡言!读书为明理,为求知,为治国,为安邦,并不独为功名利禄!便是不得名利,又有何妨?‘白骨’二字,实属荒谬!”

“纵观国朝上下,大有不顾个人资质,一昧逃世避俗,倾毕生光阴,举全族之力,只为‘功名’二字之人。公子当真视而不见?刘大公子不食荤腥,常言‘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于物尚且如此,于骨肉同胞却见死不救,又与屠夫何异!”

“危言耸听,何至于斯!”

“‘辞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此文即便不刊印,亦能借说书先生之口,于市井中广为流传,掀起小小波澜。是否真的言过其实,公子心中其实有数,世人亦自有定论……科举之功过得失,自有后人评议,我等凡夫俗子只求现世而已。小女子请名手润色,请公子作序,虽为谋求私利,亦有推波助澜,传于后世之意。诚如刘大公子所言,它只是一则杜撰的故事,根本无力撼动科举之根本。既是如此,公子又有何惧,又缘何不愿成人之美?”

梅如霰清冷的声音在廊下回响。

四四方方的棋盘已被黑白两色占满,再无落子之处。

乾坤已定,胜负分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