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儿认真记下这些,看着她严肃的小脸,王氏笑道:“这回你知道,外祖母为什么不放心你回京了吧。”
春儿点头:“幸好有外祖母。”
王氏:“你舅母是个聪慧的,只是在家里她到底还是得听你舅舅的。”
-
永平伯爵府的消息当晚就送到了卫国公府。
国公夫人接到信之后沉吟片刻马上就给了回话。
“这事是我忙的乱了,想的不周到,确实是应该大办一场接妙菀回府,此事我和国公爷商议一番,随后定个佳期去府上接人。”
有了这番话,王氏的心里还舒服些,只是说这话的国公夫人赵氏心里就不怎么舒服了。
用过晚膳,卫国公在书房考儿子秦弘的功课,赵氏就带着秦妙菁过去了。
入座之后国公笑着说道:“弘儿的功课越发长进,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学识,登阁拜相指日可待啊夫人!”
赵氏微微一笑:“弘儿聪慧随了公爷。”
这话夸的秦城心情大好,起身走到赵氏对面坐下,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心中十分欣慰。
就在此时,赵氏开口道:“今日妙菀就入京了,只是永平伯爵府没把人送来。”
秦城皱眉:“这是怎么回事。”
赵氏温柔道:“也是我思虑不周了,想着今年菁儿要成亲,准备的事情多,加上也不知妙菀这孩子的脾性,不知她喜不喜欢热闹,就想着说让她直接回府,只是这话传到王太夫人那应该是变了味,人家以为咱们不欢迎妙菀回来呢?”
秦城:“永平伯爵府是什么意思?”
“王太夫人的意思是认女归家到底是大事,应该大办一场。”
秦城其实不在乎这些,他只需要春儿回到卫国公府,至于是怎么回来,他无所谓。
“那就办一场宴席吧,邀请些至亲好友。”
赵氏柔情似水:“我想着,若要办那就大办一场,遍邀京中名流,咱们办的热闹些总不会出错,也让公爷和伯爵府面子上都有光。”
秦城点头:“那就大办,都听夫人的。”
赵氏微笑,言语中又带了些遗憾:“大半是好,只是苦了咱们菁儿。”
这话说的秦妙菁一愣,她并不聪慧,想不到赵氏的意思。
赵氏:“今年是菁儿大婚之年,本该让菁儿在盛京勋贵中受到瞩目……”
赵氏把话点到这,秦妙菁终于是明白了,起身问道:“她认亲的排场还能比我成亲的排场大吗?”
秦城不说话,赵氏柔声安抚:“你这孩子也该懂事些,你爹爹为了这些事寝食难安,你也该替你爹爹分忧才是,大办小办有什么重要的?”
秦妙菁气的坐回原地:“京中贵女们都是这样互相攀比的,若是她的排场比我还大,我还怎么同贵女们交际?”
赵氏:“妙菀流落在外多年,不曾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你爹爹为她办这一场又有何不可?”赵氏伸出手指:“你从小洗三,满月,生辰,办过多少次宴席,就差这一场了?”
秦妙菁气的直喘粗气:“那能一样吗?”
听着母女二人争吵,秦城听得有些不耐烦,他一点都不在乎这些,于是起身离开,只留他们母子三人在书房。
待她走后,赵氏话锋一转:“你这孩子,在你爹爹面前也不知收敛些脾性。排场大小重要吗?你嫁的是谁才重要,明白吗?”
秦妙菁思考片刻:“她不会要抢我的亲事吧。”
赵氏故作严肃:“唉,谁知道呢,你爹爹愿意大办宴席接她回家,谁知日后还会如何?”
赵氏说完就走了,秦妙菁也和秦弘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一路上秦妙菁絮絮叨叨,听得秦弘眉头紧蹙,终于是忍不住打断她道:“你见过秦妙菀吗?”
秦妙菁摇头,他继续追问:“那你怎知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妙菁被问的一愣,随后答道:“那母亲方才都说……”
“母亲说的就都是对的吗?”秦弘冷冷发问。
秦妙菁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秦弘也不理她,转身走了,临走前说到:“姐姐你年纪也不小了,遇事也该自己多思索些,别听风就是雨,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秦妙菁站在原地眨眨眼睛,不明白自己这个十五岁的弟弟为何看起来如此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