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王氏的身子调养的好了些,只是还远不如从前康健,但人到了这个岁数,身体就是每况愈下,王氏心里已经有了准备。
王氏受不得颠簸,一路上走走停停,正月十六出发,将近二月初三才到京中。
春儿同楚远洲在城门口作别,这一路上他们相处都很自然,二人都没有被那夜的话所困扰。
楚远洲是个心性不定的人,这样的纨绔公子说的话不可尽数相信,春儿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秦城当初出发去应天府的时候敲锣打鼓,恨不得人人都知道他是去接女儿了,眼下春儿真回到京中,他反而一声不吭了,只在王氏和春儿到盛京的前两日派人来送了信,说是人到了直接送到卫国公府就好。
林修平自然觉得这么做有些不妥,但人家毕竟是国公府上,碍于面子林修平也只能应下,只是这话他也没敢直接和王氏说,只等着在城外接到了人,林修平才犹豫着开口。
王氏一听这话就要动怒,随后深吸一口气压下情绪,皱眉道:“回府。”
林修平犹犹豫豫:“那春儿她……”
王氏怒视他:“自然是随咱们回府!”
林修平不敢惹秦城,此时也不敢惹王氏,于是只得叫车夫赶车回府。
回到永平伯爵府,林修平夫妇早早的收拾好了要给王氏所居的院子,下人们来来往往搬着行李,王氏坐在榻上,水都还没喝一口,就开始训诫起林修平。
倒不是王氏严苛,也不是她多事,只是卫国公府眼见着不把春儿和永平伯爵府当回事,林修平竟也能眼下这口气,王氏实在是看不下去。
春儿站在王氏身侧,林修平夫妇坐在下侧,一声不吭。
王氏深吸一口气:“你们派人传信给秦城,就说是我说的,他若不大操大办一场接我春儿回府的话,那春儿便一直在我这住着吧。”
林修平面露难色:“母亲,卫国公府的信是国公夫人张氏亲自送来的,说是开春了事务繁多,今年还要筹备秦妙菁的婚事陪嫁,所以腾不出功夫……”
话还没说完,王氏便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她女儿大婚?她也有这个脸!若不是她害死如雪,这婚事轮得到她女儿!”
眼见着王氏又要激动,春儿赶紧从丫鬟手中接过茶水,顺势坐到王氏身旁给她顺气:“外祖母别动怒,多大的事都没有身子要紧。”
春儿不在意着桩婚事,楚远洲后来曾同她讲过那平安侯世子的为人,也讲了他为什么会打平安侯世子。
王氏喝了口茶水:“我听说那平安侯世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要我说楚二郎打的好。”
林修平不敢接话,只能默默点头。
王氏继续:“你们两个这些年在京中应该是谨小慎微过来的,如今我到了,你们大可以挺起胸板,我王家虽落寞了,但就算是到了陛下、摄政王面前,他们也得给我这个老太婆几分面子。”
林修平听到这话不禁眼眶发热:“母亲到了,儿子心里踏实多了。”
王氏:“咱们许久不曾住在一个屋檐下,习惯上难免有所不同,我本想把隔壁宅子买下修葺一番搬过去,但又怕人们对你们夫妻议论,所以咱们还是住在一处,春儿去卫国公府之前,就跟着我住。”
安排好一切,林修平夫妇离开,赵氏着手吩咐人去卫国公府传话,脸上带着笑,心情大好的样子。
被王氏斥责了这么多,林修平看着自己的夫人笑脸顿时心生不解。
赵氏对这个林修平这个丈夫十分有九分的满意,他顾家、爱妻,差就差在窝囊这一点上,这有王氏来撑腰,赵氏只觉得好日子快来了。
“当初卫国公府的人来送信,恨不得拿鼻孔看人,这回咱们也好好杀一杀他们的锐气。”
林修平心中还有顾忌:“官场上,卫国公是我的上司,若是真闹出不快,该如何收场?”
赵氏最看不上他这一幅瞻前顾后的样子,于是开口道:“你觉得母亲做的不妥,刚才怎么不说?”
“长辈的话,岂可反驳?”
赵氏冷哼一声:“母亲说的哪里有错,且春儿的事,说到底是后宅之事,秦城是个那么爱面子的人,岂会为了这些事在官场上刁难你,到时候闹得众人皆知,谁脸上会有光啊?”
赵氏说完这些话,就让林修平自己想去了。
-
林修平夫妇走后,王氏握着春儿的手道:“都说盛京勋贵之间勾心斗角、风云诡谲,眼下你算是见识到了。”
春儿点头,没想到自己刚踏进盛京,便有事等着。
王氏继续问道:“外祖母考考你,此事你怎么看。”
春儿沉思片刻:“国公夫人此举明显实在刁难其实是在试探,若是我真就这样回府,那说明伯爵府并不看重我,她就可以随意对待我。”
王氏点头:“还有呢?”
春儿皱着眉头细细思索,却也想不出更多了,王氏也不责怪,握着她的小手说到:“你到底是第一次经历这些,看不出这些贵妇的心思也正常。”
王氏继续教导道:“国公夫人此举还可以试探出着永平伯爵府是你舅舅掌家还是我掌家。你舅舅是过继来的,与我到底是隔着一层,且今日你也看到了,你舅舅在国公府的名号面前颇有忌惮,国公夫人若是能拿捏住你舅舅,那更是握住了你的小命。”
“且这国公府里赵氏怕是能只手遮天,你父亲应当很听她的话,否则怎会同意她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