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面子和体面的事情上,卫国公绝不会拖延。
王氏的回信中表明了她坚决不会让外孙女回家的态度,卫国公也说到做到,准备去找陛下评评理。
他带着满肚子的话朝着勤政殿去,正遇上沈随出宫。
卫国公下意识想躲,意识到自己无处可躲之后,卫国公垂首拱手:“王爷。”
沈随步履匆匆,寒风吹起他的玄色斗篷,余光扫过卫国公,沈随只轻轻颔首。
待他走过之后,卫国公长出一口气,随后继续往勤政殿走着。
这一年来摄政王日渐消瘦,眼光却越来越毒辣,脾气更是掩盖不住的暴戾,文武百官见了他没有不怕的,卫国公也不例外。
周围的宫人小声说着话:“听说是又找到个女孩,王爷亲自去认人去了。”
“到底是找谁啊?”
“咱们哪知道啊?只知道是找了一年了……”
卫国公不理会这些,到了勤政殿的时候,小皇帝正在读书。
卫国公跪地:“臣参见陛下。”
小皇帝摆手:“国公请起,可有什么要事?”
卫国公起身:“是臣的家事,还请陛下做主。”
小皇帝还以为是什么政事,此时皇叔不在,政事他不好擅作决策,但若是家事,那他听一听也无妨。
“国公请说。”
卫国公斟酌用词:“陛下或许不知,臣当年曾有一个女儿走失。”
小皇帝托腮想了想:“朕有所耳闻,是先夫人所出的女儿吧。”
卫国公点头:“正是。前些日子久居应天府的永平伯爵府王太夫人传信进京,说是已经找到了臣的女儿,只是王太夫人爱女心切,不让臣的女儿归家。臣此番前来正是希望陛下做主,让臣接小女回家。”
小皇帝年纪尚小,只知道卫国公家走失女儿,并不知道这中间的恩怨。
对他自己来说,母后上山静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很思念母后,推己及人,小皇帝思量之后开口道:“走失多年的女儿回家,可能永平伯爵府也很高兴所以才不愿意放人。但为人儿女,总是更愿意待在爹娘身边的吧。”
听见这话,卫国公赶紧跪地谢恩:“陛下明鉴,有了陛下这话,臣终于可以接女儿回家了。”
小皇帝:“只是你也不要太急切,不要伤了老人家的心。”
这后半句卫国公只当是客套话,全然不放在心上。
现在有了陛下的口谕,卫国公心里就有了底,他便准备告假亲自去应天府接人了。
-
沈随此次是去京郊认人,白庸手底下的人把人从外地带来京郊方便他辨认。
他公务繁忙,没办法总是离京,原本是可以直接把人带到王府中的,但马车从京郊到王府也要走上半天,沈随自己骑马过来半个多时辰便到了,他是有些心急,连这半日都等不得。
此处是白庸的别苑,自然也是白庸陪着他一起来认人。
白庸走在他身侧,看着沈随的发丝。
“你怎么又老了许多?”白庸的语气带着些不可置信:“难道你真为了个姑娘把自己弄成现在这样?”
自然不是,沈随虽然心里挂念着春儿,但朝政也耽误不得,重担在肩的感觉不是那么好受,权利的顶点也是无人之巅,多番压力之下,人是会老得快些。
“最近有些忙。”沈随扭头看向白庸:“祯国世子已经秘密出发了,你时刻准备好去接他。”
白庸一愣:“原定就是我出城一千里去接,怎么他微服出发了?”
出城一千里去接待别国贵客已经是至高礼节,白庸疑问的话刚说出口,随后自己就想明白了。
祯国动荡,想必是这段时间盯着皇世子的人太多,所以世子只能低调出行,免得引来暗杀之人。
沈随:“现在只有我与皇世子暗中有联系,旁人都不知道他的位置,等他过了边关你就适时出发,只是切记低调行事,一切以安全为主,礼节什么的都可以先不顾。”
白庸:“只是这样要遮掩到何时?他进城公开身份之后,不还是一样的危险?”
沈随冷冷道:“世子入京之后,本王准备出掉沈桓和他暗中联系的祯国叛军。”他扭头看向白庸,表情平淡,眼神却露着杀意:“到时候世子就安全了。”
为篡位而联系敌国,这种行径实在可耻。
沈随早就想除掉宁丰郡王沈桓,只不过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沈桓也一直韬光养晦不曾露出马脚,现在世子即将入京,沈桓即便能耐得住性子,他背后的祯国叛军也必然会蠢蠢欲动。
到时候沈随便可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说话的功夫,二人来到小院门口,守门的下人前来迎接。
“王爷,大人,找到的那位姑娘就在房内。”
白庸停下脚步,沈随则是迈步进了院子。
之前每次去认人他都是满怀希冀最后失望而归,他还要带着这种失望继续处理政务,久而久之,人也有些麻木了,此刻他进了院子,再没有什么别的情绪。
那位姑娘正站在院中的一株红梅树下,沈随一眼就看到了她,呼吸都几乎停滞。
姑娘穿着件玫红色的斗篷,发髻轻挽,正伸手去抚摸树上的红梅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