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里的钱庄就能换。”
玉奴伸手推拒,看着王氏说到:“太夫人,我看您是个面慈心善的好人,又是真心对待春儿,所以一直劝春儿认亲。我不是为了钱卖妹妹的,这钱我不能要。”
王氏:“我知道你是有骨气的人,只是这钱绝对没有羞辱你的意思,春儿在乎你,我在乎春儿在乎的人,你别多想了。”
玉奴确实缺钱,她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光是安定下来都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王氏提出了办法:“你若特别在意,便写个欠条给我,这钱算是我借给你的,日后再还。”
玉奴犹豫再三,最后写了借条。
王氏和春儿一起送玉奴到了门口,小姐俩依依惜别,都泪眼汪汪的。
王氏失笑:“春儿,我自不会拘着你,你若想出去看她随时都可以去。”
有了这话,玉奴和春儿都放心了,玉奴朝着王氏施礼:“还请太夫人好好对待春儿。”
王氏扶起她:“这是自然,你独自一人,生活上要多加小心。”
玉奴:“多谢太夫人关怀,玉奴告辞了。”
话毕,她转身走出怡心园。
一段没来由的姐妹情,从今日起便算是草草结尾。
看着玉奴的背影,春儿想起许多,最后迎着冬日寒风留下两行热泪。
王氏拉起她的手:“人活在世,凡事都要朝前看。”
这句话王氏切切实实的做到了,若是做不到朝前看,当初女儿早逝的时候、外孙女被偷的时候,她就活不下去了。
春儿抽噎的看向她,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王氏拉着她的手回了曾经林如雪生活的院子,这里重新挂上了匾额,是王氏亲自提笔写的。
看着上方“明珠阁”三个大字,春儿思绪万千,她还从未被人当做掌上明珠一半珍视过。
春儿没什么行李,随身的小包裹往桌子上一放就算是搬了进来。
王氏解释道:“按理说认亲是大事,应该宴请宾客,由你再敬上几杯认亲茶,叫我一声外祖母。但因有你母亲的事,你父亲那边我已经完全不联系了,咱们又远在应天府,我想着一切低调,宴请就不办了,只在家中小小操办,认亲茶你只咱们家里的人敬了便好了。”
王氏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还有对卫国公府的怒气。
春儿不懂这些豪门世家的弯弯绕绕,一切听从王太夫人的吩咐便好。
见春儿点头,王氏继续道:“只是还有一事,我得同你商量。”
春儿:“您请说。”
王氏:“你认亲了,这事自然是瞒不住,你父亲那边我自是要知会她,只是我无意让你回卫国公府去,我只想让你留在我身边,这事你可愿意?”
春儿能理解王氏的担忧,女儿死在卫国公府,外孙女也丢了,现在好不容易找到,她自然不敢再把外孙女送到那虎狼窝。
于是春儿又点了点头:“我愿意。”
王氏这才展露笑颜:“你舅舅,也就是伯爷,他在京中事务繁忙,已经回去了,他是没这个福气喝你的认亲茶,好在你舅母留下来了,她只等着认亲后与你见上一面,待会午饭时你就能见到她。”
王氏说完就起身:“我看你是越看越爱,真是想时时刻刻看着你,但你刚搬进来,好多事物都要熟悉,我就不在这打搅你了,午膳时咱们再见面。”
临要出门的时候,王氏又拿出几封书信交给春儿:“这是你母亲写给我的,我现在交给你,好好看看吧。”
春儿接过书信,送走王氏后便坐在屋里发起了呆。
丫鬟们走过来,轻声问道:“大小姐,您的行李我们帮您收了吧。”
春儿回了神,起身后连连摆手:“不必不必,我自己来就好。”
领头的丫鬟叫佩儿,见春儿有些慌张的样子她便微笑着柔声道:“大小姐不必心疼奴婢,这些小事您尽管指使奴婢们,若是被太夫人发现我们伺候不周,奴婢们会被责罚的。”
春儿想想也是,便把东西交给了佩儿她们。
安静下来后她才想起方才的书信,便打开看了看。
林如雪的字迹很是娟秀,有些是在她刚嫁人的时候写的,她会在信上说她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会说她在府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更多的时候是在抱怨成亲后的日子与她想象的并不相同。
卫国公府规矩严格,林如雪不能经常回娘家,只能时常写信给母亲,缓解想家的情绪。
再后来林如雪有了身孕,春儿看着她在心里说有孕的不适,会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很调皮。
看到这,春儿忍不住笑了一下,她觉得自己是有些调皮的。
再后来就是孩子出生了,春儿想起王太夫人的话,林如雪生下孩子后,王太夫人见过她一次,之后都没能去看她,只在她亡故的半年前又见了一面。
这封信就写在林如雪刚生产完,王太夫人与她见面之后。
“母亲,国公许我给孩儿起名字,孩儿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谁叫我改我也不会改了。国公说女孩子这一辈从妙字,我想着就叫妙菀,莞尔一笑。希望我的孩儿无忧无虑,日日欢笑。”
忽的一滴泪落下来,春儿赶紧用衣袖拭去,唯恐洇湿信纸。
“秦妙菀……”她喃喃道。
春儿把信抱在胸前,泪水涛涛而下。
她有名字了,她不再是妓女春儿。
原来她也是被人饱含着期待生下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