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宁的回归于文黛而言一如定海神针般令人心安,现下鸿通柜坊有大掌柜戴宁和二掌柜梅同引坐镇后方,她自然再无后顾之忧可尽情施展拳脚。
此番白鹤依入京寻妻,双亲担心路途遥远便让表妹白阜一路护送,临行前白圭特别嘱咐,务必让儿媳把白阜安排在京师学堂肄业。白氏一族仕途起伏跌宕,若想重回高祖时代风光还任重道远。
当年威名赫赫威震朝野的东南三道黜置大使白冶遭皇帝罢黜,阖族流放岭南,并诏令其三代以内不得科考入仕为官。徙三千里后,白冶余威仍在,是以白氏一族并不如其他流放罪官一般水深火热,反而因时任桂州都督庇护受到优待,子孙后人自此在桂州扎根,繁衍生息。
然而此举却激怒圣上,责令其再徙三千里,最后将人赶至崖州任其自生自灭。白冶借着最后一点儿恩情恳求桂州都督将子孙秘密转移,白鹤依这一脉才得以保存。从此白氏低头做人,再不敢恣意张扬。
因缘际会下白鹤依回到了当年高祖留下的鹤浦山庄,一时感慨万千。祖辈留下的藏宝图代代相传,为的就是未雨绸缪有朝一日能庇护子孙后代,可这财富不仅没能让族人生活富足反而引来杀身之祸。
白鹤依毫不犹豫用宝藏交换族人境遇,白氏一族终于在重金运作下重回鱼米之乡的杭州扎根。
七年来,因着文黛与杭州刺史的钞能力关系,青龙镖局逐渐成为杭州水陆两运的中坚力量,并为杭州贡献了大笔税银及政绩,杭州刺史与青龙山庄的关系愈发紧密起来。
受青龙山庄庇护,迁居杭州的白氏一族也得以迅速站稳脚跟,四年间共出了五位童生三名秀才两名举人一名贡士。
白冶第四世玄孙白朴与白圭两姐妹于长安十七年考中秀才,又同时于次年中举。长安十九年,已年过四旬的白朴春闱失利后也渐渐歇了心思,如今只以举人身份办了私塾为幼童启蒙;白圭则于去年会试一举考中贡士,揭榜后却并未参加殿试,毅然自京师返回了杭州。
白圭自幼听曾祖讲高祖统领东南三道的辉煌事迹,又听祖母抱怨白氏一族惨遭流放的逃亡轶事,是以她对仕途既憧憬又抵触,而当独子带她们逃离梧州重回杭州故地时,她心中又燃起入仕之雄心壮志,可当她得知这一切又都是借助京城贵人之势才得以重头来过时,她又迷茫起来。
独子鹤依无意间牵扯进京中贵人权势之漩涡中,她不忍自家儿郎再遭受当年白氏一族流亡之苦,又无法阻止他远离那贵人鹰爪,两难之下只能半入仕途,权衡再三,白圭决定以贡士之身份退隐,贡士出身恰如其分,不至于太出挑而被当权者注意,也能功名傍身在杭州立足为独子撑腰。
白圭考中贡士的消息传回杭州后立刻引起了刺史注意,白氏门庭这一后起之秀当即成为刺史府的座上之宾。
当闻听白氏鹤依与青龙山庄庄主姻亲喜结秦晋,刺史更觉喜上加喜,忙不迭与白氏联姻,自此三方牵制更甚,利益联结愈密。
刺史看中了白朴幼女白阜,年芳十六就考中了秀才,前途一片光明。两家父母正在接触,刺史幼子即将弱冠,若白阜明年能一举中举,这门亲事多半就板上钉钉了。
话说白圭送白阜入京进修未尝没有豪赌心态。若能一连中举则再好不过,既能专心备战会试,又能与杭州刺史联姻稳定白氏在杭州的地位。若仕途不顺也能留在鹤依身边帮衬一二,再则在儿媳手下谋份差事,也不至于一事无成。
白鹤依将原委始末讲与文黛后,文黛也不推辞,直接安排白阜进青梧书院学习。
却说那头崔骃求见吕连蓟确是不大顺利,门房回禀称其忙于政务已许久不曾归家,叫她下回再来拜访。
崔骃自是不信,一脚踹在那门房腹部,叱道:“你这刁奴,你可知道我是何人?竟敢将我拦在门外!起开,既然你家主子不在,我就到府里等着她回来!”
门房跌了个屁股蹲儿,狼狈地爬起来拦在门前,“奴才新来,不曾识得奶奶名讳,奶奶息怒。小的只是个替主子守大门的奴才,没有主子吩咐,谁也不能随意出入吕府。奶奶若有急事,小的这就差人去刑部禀报。”
崔骃在门房这儿碰了个软钉子,寻了一肚子气没地儿撒,整个人暴怒起来,“好,好好好,真是好样的!”
这该死的吕连蓟,真是个见风使舵的苍蝇。崔骃正要甩袖离开,却见一顶小轿停在门前,吕连蓟从小轿里钻出来,目光一下子就锁住了门口的崔骃。
吕连蓟一身公府,绷紧的脸在看到崔骃的那一刻竟然逐渐放松下来,“崔大娘子怎么立在门外,快请里间入座。”
崔骃斜着嘴,冷嗤一声,“吕府门楣高,我这等斗升小民可迈不进你家门槛。”
吕连蓟轻笑一声,“你我的交情说些话见外了不是。”吕连蓟瞥了一眼门房,“你这奴才倒是大胆。”
吕连蓟亲自将崔骃迎进门,“这奴才是个好的,只是初来乍到还不太熟悉,我代她给你赔罪,还请崔娘子见谅。”
崔骃诧异地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呀,这是被鬼附体了还是转了性了?”
吕连蓟疲惫地长叹,最近一段时间家宅不宁,她连番遭遇血光之灾,先是家君不慎跌伤了腿,后有长子游湖不幸溺水身亡,夫郎听闻噩耗气得一病不起,接着又遇上小夫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