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40章 大公国(8)

第40章 大公国(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更重要的是,始皇帝第三次东巡路过云中郡时,还留给了当时还是正牌太子的扶苏一件杀人万万的兵器。

接下来的,就是历史……

……

稷下学宫的圆形礼堂,这时段空空荡荡;门窗全都被关上,但被和氏璧从高处照亮。

叔孙通、伏瓦、羲娥和其他几位先生在座,而学生却只有一个刘恒。

与《喀巴拉》的秘密一样,关于华夏历史的这些隐秘,也是只能跟御龙将军之子独自讲。

八十高龄的首席长老停下来,呷着热茶;另一位师父接过话题。

“这些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甪里先生周术说,“背后必定是那肤色斑斓的人鳐!”

刘恒的思绪刚才还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思,突然听到熟悉的“人鳐”二字,一时间便有点猝不及防。

“公子是否知道,”甪里先生继续,“这些五彩斑斓的小人鱼最早是在何时何地开始被当地渔夫网到的?

……

这段往事,薄夫人还真跟儿子讲过。

当时,年幼的恒儿眼看着村里的狂叟,或者说晁博士,带回来满船的彩色怪鱼,便立即被吸引住了。

“这种鱼叫‘人鳐’,”薄氏跟儿子说。

“哦,”恒儿思索着点了点头。

“不过为娘也奇怪的是,”薄夫人继续,“人鳐原本只在黄河与汾水的交汇口出现,什么时候跑海里来了?”

“但是,”小刘奶声奶气,“人鳐是什么时候跑到黄河和汾水的交汇的呢?”

抓住时机,薄夫人给刘恒出了一道思考题:

“孩子,如果为娘告诉你:人鳐的彩色汁液一直被秦国用来给器物上色,但其他诸侯国全都使用矿物颜料。那么,结合你之前所学,能否推断一下人鳐出现在河、汾之汇的大致时间呢?”

薄夫人望着恒儿,像是在鼓励,也像是在启发。

小刘分析道:“如果人鳐汁液制成的染料是秦国的专利,那么考虑到河、汾之汇原本是魏国领地,所以人鳐在那里出现,必定是在秦从魏手中夺取这片土地之后了。”

……

在学宫礼堂,刘恒把母亲的传授说了出来,引得先生们的点头称是。

“没错,”一位操着齐地口音的长老称赞道,“人鳐最早被渔夫偶尔网到,就是秦昭襄王命白起夺取龙门瀑布一带之后的事情!”

这位鹤发童颜的先生,羲娥在欢迎仪式上已经介绍给刘恒了:姓崔名广,号夏黄公。

“零星的人鳐被捞上岸后,”夏黄公继续讲,“当地渔民第一反应是尝尝它是各什么味道。这种怪鱼的肉干涩难嚼,但是头颅里的脑髓却是很肥。”

“有个胆大的家伙,”崔广接着说,“拿勺子搲了一口,生咽下去,当场就发了疯,不断地叫嚷着:‘大难临头!大难临头!’搞得人心惶惶。那之后,秦国就硬性规定:凡是网到这种怪鱼,不得私自处理,必须上交给官府用于榨取染料。”

听到这,刘恒又想到了“狂叟”。

“学生在墙外的时候,”他说,“亲眼见到晁博士在村里就以人鳐的脑髓为食。但他尽管行为有些古怪,但却没有失去神智。”

“但是他画出了《喀巴拉》的画卷!”另一位正襟危坐的老先生发话了——东园公唐秉。

“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唐长老解释,“包含了经文难以描述的细节。单凭创作者的空想,怕也是画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必然有某些信息从外界传递给了晁术先生。”

“已知,”东园公继续跟仔细倾听的刘恒分析,“有渔夫吃下人鳐脑之后就变得杞人忧天起来,而晁博士以怪鱼脑髓为食,画出了前所未见的画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假设:人鳐的脑子是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呢?”

“若是承认这一点,”另一位先生发话了,“就不难理解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帝晚年的性情大变了!”

刘恒一抬头,见发言的长老并没有像其他先生那样跪坐;

而是,从那身破不留丢的袍子袖口伸出一只胳膊,支撑着清瘦的肢体,舒舒服服地侧卧着;

所剩无几的头发全未梳理,如柳絮般附着在光秃秃的头皮上。

这位就是绰号“绮里季”的吴实吴长老,大概跟沦落海村的晁博士一样亦庄亦狂。

“两位帝王改弦更张之前,”吴长老继续发言,“都曾落入水中——如果那些怪鱼想要控制人君的思想,这便是绝佳的契机。事实上,最可能的情况是,成群的人鳐主动制造了两次落水!”

“是啊,”刘恒深有感触,“一小群人鳐就能拖着我的舢板,逆着风向和潮汐飞速游动了,说明它们力气大得很咧!”

头顶的残发在点动中飘散着,风格独特的吴长老说道:

“甚至周穆王的死,想必也跟这群能够兴风作浪的水妖有关:

“穆天子在龙门瀑布下游监督两尊石化厉龙被从悬崖顶吊下来时,上游突然冲下洪流,将万斤重的石像准准砸在周穆王的头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