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39章 大公国(7)

第39章 大公国(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恒在稷下学宫了解到了更多历史秘辛。

楚、随两国止戈二百年后,随国自愿并入楚国。

因为曾随民众普遍用生前的个人兵器陪葬,所以楚文王的羽剑一度成为唯一存世的锋羽。

又过了两百多岁,游侠荆轲得到了这不畏强御的利刃,为它加上骨柄皮套,名曰 “寒兮剑”。

在一个寒意逼人的清晨,这位自称的燕国请降使者,将锐不可当的寒兮剑藏在地图卷轴之中,大摇大摆通过了秦宫的磁门。

门洞由高纯度的磁石垒砌而成,来者身上哪怕带了一个铁片,也会立即被吸引出来,被卫兵发现。

不过,无论是地图卷轴还是那削铁如泥的刺杀用具,都不含丝毫的铁质,也就不会出现异常了。

就这样,荆轲和副使秦舞阳,神闲气定地走过虎视眈眈的卫士,拾阶登上大朝正宫,将秦军攻打燕国所必须的督、亢地区地图,跪献给踌躇满志的秦王。

正当嬴政忘我于那徐徐延展的帝国图卷,荆轲猛然抽出羽刃,跃起刺向暴君。

一声锐响,偷袭被挡——在一旁的太子扶苏,早就发觉来使眼中有鬼。

当危险来袭,少年不自觉地猛举左手,腕上银镯扩展为无兵能破的白虎盾,救了父王一命!

下面登场的,是另外一件“禹兵”。

这时,在阴冷大殿内:秦王环柱疾走,刺客挥剑穷追;卫士远在阶下,侍臣魄散魂飞。

只见嬴政边跑边拔出长簪,解开衣带,将剑柄紧贴坦腹,把热量和意念传递给它……

然后,卷发一甩,遽然回头;

手执青紫神剑,拼力挥动一周;

削去荆轲左腿,斩断殿中铜柱!

前一刻还猛如虎的刺客,突然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猫咪。

因为荆轲亲眼见到了青龙剑的出鞘,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大王啊!”身在血泊的他丢掉手中的凶器,“我眼瞎了,现在好了,终于看到天命所授。我求求陛下,用青龙剑带走我的魂灵!”

收回紫晶长刃,“建国者”转向殿门口气喘吁吁的陆克山,以及其他披坚执锐跑上九十九级台阶的侍卫们,吼道:“你们还在等什么?”

……

……

据说,青龙剑每杀一人,就会吸纳死者的魂灵,补充自己的损耗。

这柄以人命为补料的神剑,发掘自一座不同寻常的曾国墓葬,连同其怪异的剑架、四枚闪亮的随侯珠,都是差点统一中国的秦昭王征服南楚的战利品。

最初时,青龙化身一根长簪,卧藏于“高鼎”的立柱之内。

所谓的高鼎,是一件令人不寒而栗的上古器皿:一种不属于已知任何合金和五金的金属,铸就了一方三足底盘、盘中央尺半高的中空立柱、以及柱顶上的环形尊盘;所有部件的表面,都附着了精雕细刻的小蛇——足有上万条之多!

而沉睡中的青龙剑,以一根长簪的形式,就悬浮在立柱的空腔中。

任何凡人,无论用多大力气,都无法把它从尊盘口里提拔.出来——除了灵剑所认定的“建国者”。

知悉奥秘的昭襄王,将高鼎供奉于其父王惠文王的祭庙正殿。

然后,他与诸位王子轮流尝试拔剑,但没有一人当此殊荣,包括王上自己!

无疑,这给昭襄王的野心泼了一盆凉水。

数年后,大将白起击败魏军,完全控制河、汾之汇。

那时候,走完大几字弯而南下的黄河,在与它的第二长支流汾水交汇之前,要从一道无比高耸的悬崖倾泻而下——这就是在上古时代与其他名山大川齐名的“龙门瀑布”。

事实上,对于上升中的大秦来说,控制了这道有龙则灵的瀑布,比获得周边的土地更为重要。

为了庆祝武功,昭襄王特地在惠文王庙举行祭典,所有王子王孙都要出席。

之所以要祭祀秦惠文王,是因为历代秦君都是首要祭司自己的生父。

后来秦王嬴政的时代,吕相邦在秦庄襄王嬴异人的祭庙地下开凿大秦国库,也是延续了“首祭王父”的传统。

仪式上供奉的“三牢”,全牛、全羊、全猪,在祭祀结束后并不会被丢弃。

因为,先王在天之灵已然歆飨了三牢的精华;至于那些糟粕的皮肉,就用高汤煮熟,由孝子贤孙们消灭干净。

惠文王庙的院子里,摆起了一张张餐桌,热气腾腾的肉食被端了上来。

席间,那些年幼的王孙们对于玩闹的兴趣远远超过美食。

他们的父亲尝试喝止,但都被昭襄王笑盈盈了阻拦了。

“孩子小,慢慢教,”他告诫自己当父亲的儿子们,“不能一井挖个锹!”

忽然,司礼太监脸色大变,指着正殿中那只瘆人的“高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众人跟过去一瞧:发现地盘的中央立柱里,竟空空如也!刚才祭祀时还在里面的长簪,已然不知去向!

但转念一想:这肯定是有人将休眠中的青龙剑拔了出来,而这也说明,灵剑已经找到了它的主人,“建国者”!

祭庙的院子里,昭襄王、诸王子、太监们面面相觑,仿佛都在期盼对方承认是自己拔出了神剑之柄。

直到王太子惊呼一声,指向自己十岁大的儿子嬴易仁——就见王太孙的嫩手上,正攥着那把神圣的青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