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珍微微一顿,她其实不是很想再见到沈家人,但是孟老也过来了,这种情况下于情于理都该过去打声招呼。
压下心底的烦躁,她让王树喊其他人帮张表舅卸货,自己则叫上苏小麦准备去包厢。
穿过大堂,还没等走近包厢,苏丽珍就听见里头有人大着嗓门嚷道:“哎呀,我一听说那天那个情况,就觉着真是危险啊!”
苏丽珍怔了怔,有些不敢置信,猛然加快了脚步。
随着她越是靠近包厢门口,那大嗓门说的话也越发清晰,清晰到几乎与她记忆深处时常回想起的那道声音重合。
“这点辣椒面是我手里最后的存货了,那天请你吃了一碗凉皮,今天是咱老家的中秋节,咱再吃顿串串吧!”
“来,孩子,就算再伤心难过,也要先把肚子填饱,你记着苏爷爷的话,哪怕是生死大事,也得吃顿饱饭再解决!”
与此同时,屋里的人也兀自热情地说道,“小苏、小李,真是多亏了你们,要不然我怕是再见不着我这姐夫了!不行,我得给你们鞠一躬,从今以后,你们就是我苏厚德的大恩人!”
听到“苏厚德”三个字,苏丽珍几乎是欣喜若狂,泪水也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激动地险些要站不住了。
她甚至觉得一切都那么不真实!
明明眼前只隔着一道轻盈的深红色桃木珠帘,她却没有勇气掀开它,生怕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境、或是一个误会,让她心底最深的期待落空。
“珍珍?”
见苏丽珍站在门口迟迟不动,苏小麦终于发现不对劲,一抬头这才看见她面色通红,脸上又哭又笑的,怪异极了,不由当场惊叫出声:“珍珍,你怎么了?”
这一嗓子自然惊动了包厢里的人,尤其苏卫华夫妻,听出苏小麦的声音,直觉不对,立时冲出房间,结果一眼就看到两人的心头肉这副失常的样子,直接吓得够呛!
苏卫华声音都变了调,“咋了这是!珍珍,快让爸看看,是不是哪儿不得劲?”
然而此时的苏丽珍什么也顾不上,因为只一眼,她就认出了走在最后的那个老人!
他比记忆中年轻许多,至少头发和眉毛还不像前世初见时那样花白如雪。
依旧是干干瘦瘦的小老头,却总是笑呵呵、精神头十足的模样。
是她的苏爷爷没错!是那个上辈子拯救了她,把她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的苏爷爷!
所有的忐忑、不确定瞬间化作巨大的喜悦,让她推开父母的手臂,猛然冲到老人面前,像上辈子在米国街头每次受了欺负时那样,几乎哽咽着喊道:“苏爷爷!”
这一声把所有人都喊楞了,苏厚德更是面露诧异。
他看着眼前这个满脸是泪的女孩,对上她那双充满依恋的眼睛,有些不确定道:“孩子,你认识老汉我?”
与记忆中的慈爱疼惜不同,此刻苏爷爷看她的眼神只有惊讶、好奇和陌生,苏丽珍不禁怔了一瞬,终于反应过来眼下是什么情况。
是了,这时的苏爷爷根本还不认识她,是她没忍住,反应过度了!
她这会儿不用回头也知道,身后的父母亲人面对她刚刚失态的样子有多着急!
苏卫华和李翠英也确实着急,听苏厚德这样问,也不禁拉着她急切地追问道:“是啊,珍珍!你怎么认识苏老爷子的?你是不是有什么事?你跟爸妈说啊!”
苏丽珍飞快抹了把脸,强自收摄住心神。好在她重生后一直想着去首都找苏爷爷,曾经在脑海里不停设想与他老人家重逢时的情景,为此,还一早就在心中准备了一个借口。
她吸了口气,努力调整好思绪,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一点,然后才看着苏厚德,轻声解释道:“苏爷爷,我刚刚在包厢外听见您自称‘苏厚德’,所以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是我们却早就知道您!也是因为您,我们家才能过上今天富足的生活,可以说,您就是我们家的恩人。”
说完,她又转头对苏卫华夫妻道:“爸、妈,你们不觉得苏爷爷的名字很耳熟吗?”
这一说,倒是把苏卫华和李翠英说愣住了,夫妻俩被转移了注意力,顺着女儿的话一思索,还真觉着这名字耳熟。
苏丽珍也没让他们想太久,直接揭开了谜底,“爸、妈,是《料经》,苏爷爷正是《料经》的作者啊!”
“什么!”
苏丽珍这一句话,却是让两边同时惊讶地喊出声。
李翠英一拍大腿:“哎呀,我想起来了!你以前说过的,‘苏厚德’,确实是叫这个名!”
那边正主苏厚德也忙不迭问道:“小苏、小李,你们的意思是,你们手上有《料经》这本书?”
苏卫华夫妻赶忙点头。
对于他们来说,《料经》这本书算是家里一切吃食买卖的起点。
因为它,李翠英的厨艺突飞猛进,信心大受鼓舞;更因为如今店里的主打菜多以书中的部分配方为基础,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助他们发家的镇店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