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蓝暑天休假回到上海来的那一天,正开始下这几年上海最大的一场暴雨。
而玉生在南京天朗气清。
那时,她的小腹还没有丝毫形状上的变化,她常常在闲暇时同爸爸林世平到紫金山去,今年捐赠的棉服,大批棉花是从紫金山运送过来的。自然,林世平不必因为棉花奔波一趟,只是自元安参军之后,他母亲的病愈严重了。这与他参军没有什么关系,他父亲只是说道:“那是她的命数。”
“世平,你们如果有时间,就住几日,有点声让她听见。”
因此,玉生将安华姑妈的信件,带到了紫金山去拆。那是六月来的第一封信件,李文树竟有半月没有给她信了,这是她来南京之后,最漫长的一段空信时间。
“最后,我还要同你说一件事,关于爱蓝。她如今休了暑假,在家中,因为一同从天津回来的,那一位姓闫的人,正闹得非常难看。也许,文树会说服她,顺利的话,来年,她会和博尔结婚。”
玉生读完了信。一直等到离开紫金山后,玉生方给安华姑妈回了信,在信上面她第一次问候了李爱蓝的安。而等到玉生收到下一封来信,那是孙曼琳的信件了。孙曼琳在信件最后续写了李爱蓝与博尔的事件,她只是说了一句话道:“万红说,邻居博尔的婚书已经发回他的法国去了。”
而玉生在八月第一次准备动身离开南京时,又匆匆收到了安华姑妈寄来南京的最后一封信,博尔和李爱蓝,再不会有除结婚之外任何的变动了。安华姑妈仿佛为了节省笔墨,推动这变化的其中,她简短地写道:“鸳儿从愚园老宅搬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大着肚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到金陵东路去了。”
但在八月还没有到来,玉生还在紫金山小住的时候,她是并不知晓上海任何变化的。仿佛在上海住过的几百个日夜,都只是曾与李文树在海上面漂游过的一个个缩影。有时,她想到自己的身体中正在孕育和李文树的孩子,她竟会感到惊恐,那份惊恐她绝不会说出来。于是她总将这份惊恐寄托到离去多年的母亲的身上,想着,她曾经也是这样孕育自己的。但是更多时候,她只是想起与李文树在中山码头初次见面那日,所遇见过的,即将临产的,倒在雪地里的女人。
林世平的身体,不知是由于玉生的到来逐渐心情好转,或是在高淳带来的一些药草起了作用,他渐渐地,少发梦了。胃口似乎是因为在紫金山的厨子,他每餐吃的多了许多,仿佛有陈年病痛将要消失无踪的迹象。但玉生却吃起药来了,暂时还只是一些助食,安神的药物。
那天早上玉生吃了药,还未用早饭便出了门,她从祖舅舅的祖宅门前,一直往紫金山山脚下走去。她要在那儿唤来单云,同她一同到紫霞湖那里望水。紫金山是没有水上戏台的,她便只是坐在那儿,酷暑时,望一望湖水的荡漾,仿佛能感知到湖心的清凉。
爱乔兼顾学业和绸庄的琐事,留在了家中,但单云是必然要同她一块来紫金山的。单云早起便爬到紫金山山上去见光,并在那儿读一些她喜爱的外文书籍,但玉生知道自己不能同她在阅读中消磨日子,那是医学上的书。
走到山脚前等候时,玉生在附近一家造纸行里买了一些生宣纸,这些日子她感到时间在流动时,便是在抄经时。祖舅舅下月做祭,动乱期间,不广而告之,只是联络最亲密的亲友,共同抄一些经文烧了,捐一些香火给灵谷寺,又募一批物资,西安遥远,便送到最近的驻守紫金山的军队。告慰逝者,亦以此为生者添福。
如果用过早饭再出门,等到单云,是正好的。如今玉生买了纸,出了门,远远地,望了会儿,仍捕不到单云的踪影。
造纸行的人出来请玉生进去坐,她便又返回去了。笔杆架子前一张四方小桌,沏了早茶,正要请她喝,钱柜子后突然走出一位太太,像是他妻子。
“这位太太怀了孕啦。”
她注道:“阿蒲,换杯热浆来罢。”
男人进了小门,又用白瓷碗盛了一碗热浆水出来。那像是夫妻两人的早饭。
玉生道了谢,后面见笔架子一支白玉紫毫毛笔非常漂亮,又买下了。她又坐了不久,想到单云读起书来时,总是入神的。她便请用好了饭的太太开了笔,她想着,坐着无事便写一写,等待时的心总是要平静的。
接过太太的笔后,玉生忽地问道:“您如何知道我怀了孕呢。”
那太太笑道:“怀了孕的女人,鼻尖要圆润一些。”
玉生倒是从未发觉。
抄过一半,单云便来了,她仿佛知道玉生就在这儿。玉生同太太告别,随她出了造纸行,方听她说道:“旁边茶楼门前挂了招牌,今日是奶皮酪子,小姐总不会到那儿去。”
单云不常唤她太太,她随着爱乔叫,或者这只是很时髦很普遍的一种叫法。例如有旁人唤她“单云小姐”,她也只觉得那是一种脱口的呼唤,并没有身份上的高低。
单云为她拿过她手中纸笔,一面走,她忽然笑了,道:“我是怀了孕,并不是中了毒,没有行动能力了。”
单云笑了笑道:“很轻,我拿着也无妨。但是,在医学上,怀孕其实和中毒一样,都是给身体造成损害的。”
然后,她又很快注道:“当然是可以愈合的。”
这句话常常会成为她的无心之过,但她窥见玉生的面上,并没有露出像别的听到这些话的太太们一样惶恐。她非常平静,她的面上似乎只有这一种神态,笑也是这样,不笑也是这样,瞳仁正如遥远的紫霞湖的湖水。天上没有云,也没有风,湖水也没有一点儿波动。
湖边不知什么时候设了防,只是遥远的高处,筑起几个用茶的亭子。单云同玉生一块坐了,她听见玉生先要了一壶热水,一杯热茶,接着,玉生又为她点了一些饱腹的茶点。而她自己方才喝了浆水,便只是点了一出戏片。单云发觉她极其喜好“精神粮食”,写起字来也是,滋补的汤食,爱乔常常要热两遍她才喝得完。
这里没有水上戏台,戏片放了,也是给众人听的。但也没有什么人,这个时间能懒懒在这儿坐着喝茶说话的,除了她们,只有一位衣着干净的船夫。
玉生点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段戏片。上完茶的伙计放下茶盘,到那台大铜花前摇起来,戏声就从巨大如口的花心中流出来。秦淮河上有那么几年也极流行这样的买卖,破了家后的爷们,搬出来家里最值钱的手摇机,搬进茶楼茶馆里,如傀儡一样摇动着谋生。从前总是别人为他们摇的。
单云从前很少听戏,听得滋味十足,闭眼正听到:“波涛滚滚是我家——”。这时,戏片断了声,似乎是摇的人不再摇了。但周遭忽然激烈地响动起来,是急促的脚步声。
单云睁眼,见到玉生面前直挺挺站了两个士兵。她惊得几乎要打翻茶杯,镇定下来,问道:“长官们有什么事?”
其中一个士兵回了话,道:“远处是驻守地,多少人食不饱肚,衣不暖体。”
玉生仍稳稳地坐着,并没有表露出一丝慌乱。单云茫然地,走到前去,将玉生护在身后,方道:“长官,我们只是付了钱,在这儿歇一会,吃一盏茶。”
士兵仿佛没有听到单云的回话,注道:“民族兴亡之际,还放这些靡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