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一场婚姻 > 第34章 第三十三章

第34章 第三十三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爱乔读夜校第一日,林世平便送了她一匹绀青绸子,她剪下为自己做了身长裙,宽摆宽腰的样式,将她比同龄女子高挑些的身形衬得更出众些。今日学校放假,她也要回房换上去,只为了让玉生一观。玉生知道她是极少穿新衣服的,常年累月冬季棉衣,夏季短衫的穿着,如今乍然穿得体面,又将那一个四四方方的学生书包提着,真是一个再斯文不过的样子。玉生想,如果自己还上着学,又和爱乔一同乘车去学校,旁人只当她与她是亲生的姐妹。

“好看吗?”

“自然是好看的。”

爱乔满足地笑道:“只有一点,这是很好的料子,我时时刻刻担心着弄脏。”

玉生道:“衣服穿上身,不是怕脏,只是怕不好看,既然好看了,脏不脏又有什么呢。我忽然记起来,去年你曾做过一条白围脖,很衬你身上这个颜色,你便拿去戴。”

爱乔道:“那是做给您的呀。”

玉生笑道:“一个人只有一条脖子,不用十几条围脖来戴。”

爱乔低着脸,打量了自身最后一遍,便换下了。她将那件蓝布袄子重又穿上,说着话,她说她想起来一件事,便是要送一件新做好的围脖到浦镇的陆太太家中。玉生并不知谁是陆太太,从前从未听过。爱乔便道自金小姐离了南京后,这是常来光顾的新主顾,十几日前定了八件旗袍还未做好送去,已送过去的两件围脖都送到了浦镇她的住所。从前没有听过陆太太,是因她是从重庆居所迁回南京不久。前天她急拨了电话到家中,又定下了一件男子戴的样式,必要做羊绒的,今日要送去,她要为客人准备着。

玉生仿佛听见“金小姐离了南京”,但她并不问一句话。

而后李文树走来了,即便在家中,他也穿着一件没有一丝褶皱的西服外衣。他见到爱乔在房中,他唤她道:“爱乔,你似乎长高了些。”

爱乔笑道:“姑爷说真的吗?谢谢您。”

李文树微笑道:“姑爷——这是很新奇的称呼。”

爱乔道:“这竟然是新奇吗?旧派人是这样称呼的,祖舅舅家中的小姐早早结了婚,那位表姑爷时常到秦淮来做衣服,我唤了几年的表姑爷,可惜他总觉得不好听,让我唤作“舍尔陈”,我是学不来的。”

李文树道:“那他是很不懂得欣赏爱乔的尊称的。”

爱乔道:“姑爷,谢您的夸赞,我早起接了一个电话,是从高淳打来的,说要找您一叙,需要我为您雇车子吗?”

李文树似乎思索了什么,而后回了她的话道:“谢谢,不必了。”

爱乔低了低脸,便退出了房中,她走得平稳且飞快,似乎是急着到那浦镇的陆太太家中。李文树待她走后,转回身望玉生,笑了一笑。

“太太,你说得不对——”

玉生不解时,李文树便注道:“爱乔并不像鸳儿,倒十分像梅娣。”

玉生觉得他说的是有理的,从前自己怎会觉得爱乔是像鸳儿呢,如今想来,应是只有年岁像了。想到这里,玉生想起爱乔早间回她的话,她问爱乔孙曼琳时,爱乔只掩着神色,低低回了话道:“我自上了夜校,就没有再见到曼琳小姐了。”

她明明是问她:“孙曼琳可有打过电话来吗?”

爱乔与梅娣一样,都是会答非所问的,听似是回了话,却只让人自己去捉摸。于是玉生想,孙曼琳自然是有打过电话来的,她也许还写了信,只是那信寄不到遥远的公馆去。

玉生并没有催促什么,李文树已让那洋人将车子驶来。在宅门下,路上的人匆匆走过,并不多望上一眼,任凭那鸣笛扰着街路。直至李文树用洋文冷冷唤了他一声,街面方重恢复寂静,下起雪后,摊面少了许多。只有那一间梅花糕,风雨不动仍摆着。

穿过新街口的安平,车子一直行驶到更深更长的街面中去。孙家的宅楼是几年前新翻的洋建筑,翻了新后玉生已有几年不来,从前与孙曼琳见面,是极少在她家中的。如今忽然一见,她以为自己不是来到新街口,车子像是驶过了一整个南京,回到上海去了。孙家的洋楼像黄浦那边任何一座红楼,朱红的瓦面映衬着一簇簇翠绿而虚假的花叶,无尽地往幢幢楼影延申过去,看似尽了头,也只是爬上矗立往天面的一片片黄琉璃瓦。下雪时也不显得晦暗,以为金黄的日光照下来了,看清了,原只是瓦面的颜色。

李文树忽地道:“我竟以为是安华姑妈在黄浦的房子。”

玉生即便没有见过安华姑妈在黄浦的洋楼,也觉得一定是十分相似的。因有人迎上来开门,嘴里也要拗口地唤了一句英文,即是爱乔学不来的:“舍尔”。

他唤道:“您来访谁呢?”

李文树掀开车帘,使他得以望到里面去,望见玉生,他即刻将脸又低了低,露出一张更大的笑脸道:“玉生小姐,您回南京了——哦,这是李姑爷,失礼!实在失礼!我这就开门,车夫!可以将车子开进来。”

正说着话,门外另一辆车子接后,正要驶进来。那车帘子并没有放下,原是孙承安,他从外头回来,本在车中低着脸皱眉看报。见有声响,抬起脸来,一眼望见玉生,他放下报面在车内摆起手,笑道:“小玉瓶!如今该说是李太太了。”

玉生道:“没有约好时间,哥哥,您要出去吗?”

孙承安道:“我已回来了——请进。”

车子一前一后驶入了大开的宅门。门内仍有人不断迎上来,低着脸走过车前,来接外衣,接到了便恭敬地双手一伸,要满面春风地将人请到厅门去。这里不像是孙家的宅楼,倒像是另一个安平,这里的佣仆仿佛是从安平的侍者退下来的。

孙承安走上前,抵一抵玉生的肩头,道:“我随林世伯后条船从香港回来,一下船便听你已结了婚,还以为是谣言!直至看到那报面才信为真,可惜已经见不到你,否则是要亲自送礼道喜的。”

玉生道:“我听曼琳说您在香港办事,不愿叨扰您,所以等您回来才来拜访。”

李文树后来说起孙家的厅面,说那是一切西洋建筑的糅合,不做排序的列在一处,将偌大的厅面缩成一幅幅谈不出美感的英美壁画。红油色砌成的墙体长方桌上堆满了真的假的花卉,又用印花陶瓷窄口瓶装着,窄窄的瓶口伸出红的、紫的、蓝的白的颜色,即便枝叶修剪得多么干净,也只是一片没有意义的浓墨重彩。孙承安唤人在那片浓墨重彩中取出几个茶壶碗来,当着面洗净了,过了沸水,方上了茶。佣仆从那张巨高无比的橡木高凳前走过时,伸手取来了凳面上的绿皮托盘,盘面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几张绒面的纸张。这里几乎比李公馆更像一个公馆。又或者是一个中国人开成的英国旅店。

玉生忽地望见前几年还摆着的画像换成了相片,是近来拍的,或是去年这个时候。孙曼琳身上还穿着女子剧院的戏剧服,她所说的宽大的裙摆,她与兰西的庇护伞。

“李先生,喝得惯龙井吗?可比得上你在英国喝的红茶?”

他更觉得奇怪了,在这间英国旅店喝龙井,不免有些奇幻的意味。

李文树道:“我在安平住时,只觉得茶叶都是很好的,可恨我浅薄,不能品谈哪一个最好。”

孙承安笑出声,道:“如果李先生浅薄,那么谁又是真正有内在的呢?”

旁人来上茶点,唤的仍然是“玉生小姐”,上新茶时方改了口,唤作“李太太”。玉生终于能立即知道是在唤她,于是笑一笑,便低低声道:“曼琳小姐在午睡吗?”

这是令人难以回复的话,中午的日光,还未过十二点钟,怎么会午睡呢。兴许是因为这原因,那佣仆没有回她的话,只同笑一笑,然后便退了下去。

“小玉瓶定要留下用午饭。”

孙承安回过脸来望她,道:“已叫人吩咐下去了,我去香港前你还说欠我一顿饭,可记得吗?那时约你跳舞你失约了,因此欠下来的。”

玉生仿佛这时才发现孙承安将与孙曼琳一样茂密的黑发修剪了成极油亮的样子,顶在头上分开来,像顶了一只翘脚的黑皮鞋。如果孙曼琳看见了,定是很不喜欢的,她反而十分得意兰西的金发不做过多的梳理,她常说男人用女人用的发油是最不讨喜的行为。

李文树听后并不即刻回话。而后孙承安离了厅面,去接一个电话时,李文树方打她的趣道:“你竟总爱爽约吗?太太。”

玉生道:“那并不是承安哥哥的约,是另一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