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家这套房子,现在写的是宋叶山的名字。她爸妈零几年的时候买的,当时花了六万块钱。
现在老小区都兴改造,在楼外加装电梯。宋叶山这栋没有动静,大概住的基本是老年人,没这方面的意向。
七层楼梯,宋叶山从小到大都走成习惯了,现在大气不喘就能爬上来。
楼层太高,没有电梯的话,这里的房子时间越久越卖不出好价格。
外婆和妈妈早就在给她说,要尽快卖掉,看能不能凑个首付出来。
这房子要卖的话,可能只能到手十万的样子,当然只给得起红河的首付。宋叶山喜欢江边的小区,最便宜也得要三四千一平。
全款肯定没那个实力,还得贷款。以宋叶山现在的经济水平,不用租房子,简单吃喝玩乐倒是没问题。
但她才出来工作多久,每个月还房贷还是有些困难。
书店的工作肯定只是暂时的,等时机成熟了,她打算辞职,全职写作。
对自己的生活,宋叶山很少焦虑。房子就算不卖住着也很好,地段又安静又方便。
在书店打工,工资肯定不多。虽说不怎么休息,实际上还是比较自由。这里又不是那种连锁大店,主要都靠卖奶茶杂货和资料书赚钱的。
老板人也随和,宋叶山每天的工作内容大概就是理理书,搞卫生,上班不早下班不晚,闲了就跟林瑞她们摸鱼聊天。
她也在有意识地攒钱,毕竟还要照顾在乡下的外婆,人上了年纪说不准,真的出了毛病上医院,看病检查也要拿得出手。
都说人往高处走,但宋叶山觉得高低不过是相对。她现在有喜欢的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这一切都没什么不好的。
她自有一套理论。如果赚钱是为了吃饭,就不该为了赚钱而放弃吃饭。
靠自己再买套也不错,到时候住到江对岸去看这边的风景,也算拥抱一种新生活。
她还想买辆车,这样可以开着去旅游,人生就圆满了。
自己就像一块泡了水的肥皂,没有棱角,摩擦力又小,在生活的道路上丝滑地、慢悠悠地移动。
李安歌其实也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经过观察经过观察总结,身边的人有在都市化的浪潮里拼命往外走的,一些年纪轻轻在大城市就能站稳脚跟,一些还在浮沉之中。
还有留在近处的,打算“好好过日子”,一辈子无非就那么几个KPI。上班结婚买房买车生孩子养孩子退休养老。
挤占他们生活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李安歌的人生追求都不在这些选项里。
在别人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适合女生的,稳定安全的而已。所以她并不能获得普遍意义上的成功。
另外,李安歌十几岁就意识到自己是弯的。结婚不可能,以后也许会独身。所谓的任务就算一项都完不成,也没什么关系。
这算不算一种逃避、自私、无担待?
从自己的视角来看,生命的每个时刻每件小事当然都是富有意义的。
但当飞上上帝视角就会疑惑,如果把一生的时间跨度缩放成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在终止后就湮灭在历史长河。
极少数情绪特别负面的时候,李安歌就会想,好像在这里永远保持一个人,就是一场无人问津的自我消亡。
既不向上也不向下,生死之间了无痕迹,每分每秒的存在都没有意义。
不过大部分时间自己都很乐观,毕竟这一路走来的选择都是她再三斟酌过的,自己真正想要的。
她已经能够如此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其余虚无缥缈的东西,都不应该为之惶恐。
听宋叶山这么说起来,她发现其实她们两个还挺像。
李安歌给不出什么好意见,只是觉得选这个还是选那个的,看自己心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