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崖站在渡轮上,忧心忡忡地望着淅淅细雨中的焦山。浓浓水气之中,江心的岛屿,山水天成,古朴幽雅,好似梦幻一般,四面江水环绕。唐代诗僧皎然在登临此处时,曾作了一首禅意极深的诗:
一片雨,山半晴。
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
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
风回雨定芭蕉湿,一滴时时入昼禅
每每读到皎然高僧的诗,他心中都会不由想到这位诗僧,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十世孙,曾与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冶,曾经的一段诗文情话,一个是芳心荡漾,送去了“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另一位则闭眼敲钵,回了首“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一时成就了盛唐诗坛上一段最为自由奔放的风流佳话。
渡轮很快在焦山岸边稳稳停靠,他踏上栈桥,举目四望,只见岛上红旗招展,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远处的亭阁上写着:“鹤隐浮玉”四个蓝字,正发着点点幽光。想起六十年代初第一次来焦山考察时,一位陪同他的博物院专家所讲的 “鹤隐浮玉,隐含的是王義之的仙鹤夭折于焦山之传说”那句话,至今仍嘤嘤在耳。那时的他,根本没想到,一个在学术界颇有名望的专家,还是个领导,竟然是如此的学术浅薄,语言轻浮,纯属欺世盗名、四六不懂的伪学者,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认知,在此后不久,他发表了一篇有关瘗鹤铭的摩崖石刻考证论文后,此人是第一个跳出来大肆诋毁和诽谤自己学术观点和成就的。光阴似箭,沧海桑田,弹指间,二十多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切,皆已物是人非。真可谓“万事惟堪六如观,一杯莫信四并难”。
他稍作停顿后,便沿着以前考察时所走的路线,从定慧寺门前走过。此时,寺内诵经声、钟磬声齐鸣,伴随着强劲的山风,穿梭流淌在松竹山麓间。
他快速地折向西行,过了华严阁,又拾级登山,最后来到了西麓的 “峭壁书廊”。陡岩峭壁上面,到处都镌刻着大大小小的历代名人题诗、题词。
站在悬崖边,俯看大江,只见庞大的“勇士号”正静静地趴浮着在那里,伸向水面的巨型吊臂正收起,长长的滨江栈道,架设了多处拦板,以防游客闯入。此时,在西麓的栈道尽头,已建好了一个二百多方的平台,并用枕木隔出了几块空间,似乎为即将打捞出水的《瘗鹤铭》残石准备好了一个安放地。
前段时间,他就听说,镇江有关政府部门,为了让“勇士”号能进入焦山水域,真是煞费了苦心,除了调派挖泥船疏浚清淤、拓深水道外,还利用前两天正好是天文大潮,水位较高,让园林部门拆除了横空的焦山索道,同时让供电部门对焦山水域上空的数根高压线,采取了暂时拉电、挑高等措施,所有与打捞《瘗鹤铭》疑似残石有关的工作、人员和设备等似乎均已到位,就等着今天下午开启水下打捞了,这一切都令他感到十分欢心和期盼。
对于这次水下打捞,自从报纸上得知后,他就数次来过现场,观看过潜水员作业和挖泥船的疏浚等,但前段时间,有关部门为了这次能顺利打捞,竟然将裸露在江面三米多高的那块巨石,给炸掉了二米多,这令他感到无比惊愕和痛心,他撕心裂肺地痛骂了半天,甚至想冲到现场去举牌抗议,但面对着“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之热闹场面,又有官方媒体的舆论加持,令他一下子感到了无可奈何,畏缩不前,由此心中产生了些许的反感和不满。
曾经何时,徐梦崖为了详尽考察焦山的摩崖石刻,曾数次在枯水期登临过那块巨石。记得有一次,他在完成了既定的考古项目后,回到招待所,准备收拾东西回南京时,突然发现墙上的挂历上,显示的日期是农历十一月初三,脑海中顿时想起了焦山五色光之事,于是立即退掉了车票,雇了条小船,在夜幕降临之后,来到这片江面上,然后孤单一人登临上这块巨石上,静静地等候着奇迹的降临。
据有关文献记载,巨石周围的这片江面,历史上称为海门,曾经多次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晚上,出现过奇异的光亮。他至今还记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初三日,苏东坡在赴杭州任通判途中,路过镇江,第一次夜游金山寺,在午夜时分,就看到了这片巨石附近的江面出现过奇异的“炬火”,于是他将这一诡异梦幻的事件写进了他的《游金山寺》诗中,所谓“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而更为离奇玄乎的是,十年之后,金山寺的代持方丈佛印和尚,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也看到过同样的奇异霞光,并在其所写的《焦山十六题》诗序中,清晰叙述到“须臾,焦山之西北,五色霞光,上烛星汉,旦夕方灭”。
虽然在那天晚上,他最终没能看到江面上出现任何的异样光影,但不知何故,此后每每来焦山考察时,都会心心念念,特别是当他看到那块“鹤隐浮玉”匾额时,脑子里都会禁不住浮想联翩,他想到了“三国时孙坚领兵攻破洛阳城时,秦传玉玺在城南的甄官井中发出五色光亮”这一极为类似的历史场景,甚至想到了善财童子过五十三坡,前来焦山参拜的第一位高知者,焦山定慧寺的方丈海云法师,曾经就站在海门边,孜孜不倦一直凝望着大海,直到十二年后,终于看到那块巨石附近的海面上升腾起金光,佛祖坐着硕大的莲花,浮现于海面而来,传授其能洞观一切、普照心海的普眼法门。其后,唐代佛教的律宗创始人道宣高僧,晚年慕名而来,在焦山海门国拜访了海云大师,并盘坐在那块巨石坠落处的海云崖边,感悟印证了华严境界。
此时,徐梦崖站在海云崖边,发现天气渐渐转晴,能见度也开始变亮,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江中那块巨型残石上的裂纹。几名身穿橘黄色的打捞人员,正站在巨石上走来走去,不断与水下的潜水员在沟通,一起协力将巨石牢牢绑住,后又系到了 “勇士号”那根粗壮的吊机上,不多久,巨轮上的转索机开始启动,三条吊索开始一点点收起,捆扎巨石的尼龙绳兜也绷紧了起来,似乎只要一声令下,吊机轻轻向上一抬臂,巨石就能瞬间被从江中捞起。
中午十二点半,众多官员和专家学者开始陆续进场,央视等官方媒体也摆开了阵势,准备正式开机直播。刚到一点钟,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停泊在江中的“勇士号”的吊机开始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只见兜着巨石的缆绳慢慢收紧,未几,巨石从江水中缓缓地往上移,此时,主席台上、平台上、江岸边原本叽叽喳喳的热闹人群,甚至央视的播报主持人,都纷纷安静了下来,徐梦崖与他们一样,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紧盯着出水的巨石。
就在众人心情既激动无比,又忐忑不安之时,只听见“嘣”的一声巨响,缓缓升起的巨石突然裂开了几块,并纷纷跌落江中,溅起巨大的水花,这时有人惊呼到,“巨石裂掉了!”,声音虽然不大,但令所有人都耳膜嗡嗡,心惊胆寒。随着“勇士号”上的吊臂将吊缆缓缓放下,徐梦崖的心也随之枯死冷寂了,“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千年的宝藏就这样给糟蹋了,败家子啊!…从此以后,摩崖石刻界就再也没有 ‘南北二铭’之说了…罪人哪!罪人”。
他心情沮丧地跑到了山崖下,愤然跨过挡板,走进了封闭的江边栈道上,犹如屈原一般,漫无目的地向前狂奔,脸色憔悴枯槁,精神恍惚,口中在无声念叨: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