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二皇子的风流债已经到了京城人尽皆知的地步,但就算背地里旁人再怎么嚼舌根,赵闻朝依旧是朝中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愿意送女儿上门的世家依旧是趋之若鹜。
皇帝与皇后商榷,勾了几个人选,明里暗里安排她们和赵闻朝见面。京城人对这场选妃展现出了出乎意料的热情,似乎想看看谁家姑娘,能叫二殿下回心转意,迷途知返。
这场闹剧被顾一弘知道的时候,已经入冬了。北疆的冬,寒风粘过的皮肤刺骨的疼。顾一弘打马归来,在地上扬起了沙尘,草原的黄昏在下午五点,今日他带兵练的对阵。这是第一次他带兵练阵,之前的日子,对于顾一弘带兵的事几度波折。
要知道,当年顾家实在无人,顾侯前往北疆领兵的时候已及了冠,仍然被看作毛头小子,几经周折,而此时顾一弘才十五,皇帝想让他接权,但三大营不是顾家的三大营,虽然兵权在握,但仍有如穆家,李家,黄家等武将世家看着,人家家子弟也想拿了军功,成名立万,自不可能放任顾一弘独大。
后来还是皇帝亲自下旨,让顾一弘掌北大营下属腾云营三小队试炼,旁人看了才差不多罢休,但“顾少将军”一词当今无人敢当着顾一弘的面提了。
此时顾一弘手下掌兵不过百人,其中年龄都约莫十七八岁,大多为凉地本土之人,顾一弘毕竟年幼,想立威服众不是一件易事,但凉地人性格淳朴,再加上对顾家有超乎一般的敬仰之情,也并非存在巨大的阻碍。
此时两月一过,顾一弘同手下的兵一起同吃同住,也算是熟络了。已经有胆子大的敢和顾少将军开开玩笑,只是顾一弘性子冷,只是笑笑,并不搭腔。
今日练阵之事道反倒比他想象的顺利,这队士兵之前经过训练,对基本的行进跑点没有问题,顾一弘事先讲过此次布阵的计划,又考察过地形,只一天就练的有模有样。想到这里,天寒地冻的北疆,他也感觉到心热了一点,毕竟还是年纪小,之前又少有这样的阅历,这次小小的成就,就足够他雀跃。
雀跃的心情在他回到营帐,脱下盔甲,听青鸟念京中的消息时戛然而止。
“宫里已经在物色王妃人选了?”顾一弘皱着眉。
“是,之前二殿下的荒唐行径整个京城都看在眼里,皇帝大概是想借娶亲让二殿下收收心。”
“流连青楼酒肆,放浪形骸,这不像是赵闻朝的风格,这中间出什么事了?”
“没有,”青鸟摇了摇头:“似乎自您出京后二殿下便像变了个人似的,出京前二殿下的事您也少有不知道的。”
顾一弘托着腮,若有所思,半响说到:“当初赵闻朝被罚禁闭前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是我们不清楚的。”
“少主,要查吗?”
“不急,怕打草惊蛇,皇帝既然要他娶亲,就肯定有后续,让人盯着点,看看会不会露出点蛛丝马迹。”
说到这,外面传来晚餐的号角。
“无论怎么说,二殿下成亲,对我们不是件好事。”青鸟跟在往外走的顾一弘身后半步,小心地低语着。
顾一弘没有搭话,但他清楚事实的确如此,若是赵闻朝与旁人结了姻亲,再加上山高路远,他们的情谊迟早会淡掉,赵闻朝对他对那种没由来的偏袒迟早会大打折扣,他想到这,有些烦躁。
“走一步看一步吧。”顾一弘淡淡地说。
他拉开面前营帐的兽皮帘子,一股热气和肉香扑面而来,人声鼎沸,这是一个供将士们吃饭的食堂,来这里的大多都是没什么军阶的士兵,像顾一弘这种身份,可能都是这营帐里军阶最高的人。
这里吃饭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大声的哄笑,叫闹之声不绝于耳。当顾一弘走到一个长桌前,接连的两个长桌将士都纷纷闭上嘴,站了起来,顾一弘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吃饭,自己也摆上碗筷。
不一会儿,桌上又恢复了热闹。
旁边两桌是别的队的士兵,纵使不是第一次见了,但还是有些感慨。
底下有窃窃私语声:“那就是……那位。”
“你一看便知是了,除了那位,也没有谁会到这儿来。”
“真是军容整肃啊,不亏是顾少将军。”
“他才多大,要不是投了个好胎……”
“闭嘴!这话是我们能说的?”有人压低嗓子低吼着警示。
“哼。”被打断的那人住了嘴,但面上仍然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