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说:“顶多也就三到六个月。”可是在这老天所给予的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里,能够做事,能够自理的时间恐怕折半就蛮好了。怎么办?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做啊!还有很多很多的验方心得没有整理出来,我不能带走它,因为那黑暗之处根本用不着。南怀瑾说:“一切的努力都是在为别人作准备。”应该把它好好的保留下去才是啊!自己来到世间走一遭,毫无建树,乏善可陈,可所欠甚多,需要感激的甚多呀!王院长的知遇之恩,爸妈的养育之恩,都一毫未报。对文丽母女的照顾才刚刚开始,对她爸妈的伤害还未当面忏悔。他本来已想定,准备去陵园向她爸爸的亡灵忏悔,也想好去她妈妈家,就是她妈妈骂自己打自己,只要能抚慰她妈妈的伤痛他都很乐意。他后悔没有去喝同学的喜酒,后悔没有…他的心里满是后悔。他感激阿瑜的爸爸,感激王老板,感激所有的病人,因为你们给了我信任,给了我实践的机会。他想到了吴奶奶,他答应好好研究的,这倒是从没有中断过。想到了小和尚和那村里的人,答应一定会再去看他们。答应带文丽去看洪家山的雪景,本来雪后放晴正好应景而去,可偏偏自己这身体…他也想到了林之韵,因为就在上个月时,林之韵连着打来几回电话,说是瑞元想爸爸了,后来一次是说想请他吃饭,说是刚搬了新居,和自己的店相距不太远。这事他早知道,瑞元已告诉他了。可那时正值冬洁即将治愈的关键时刻,他一点不敢松懈,所以就没答应,林之韵为此赌气的挂断电话,他本来想得空时主动请她吃饭,因为现在瑞元毕竟全是她在抚养,自己没尽多少责任。哎,以后呀,这担子恐怕就得全落在了她身上了。
他眼前闪出许多要做的事情来,但不知道该做那一件,现在他心里只装着一个“乱”字。他在心里祈求老天:“你再给我一点时间吧!不是我想苟活,而是这许多的心愿未了啊!”可是他再一想,你应该觉得满足才好,老天已很是眷顾你了,让你重新见到文丽,再次遇上王院长。让你遇到吴奶奶、小和尚、语文老师、遇到了那么多信任你的病人…最重要的是居然把冬洁的腿给治愈了,你真是够幸运的了,你还祈求什么?这是没有勇气,只知道躲在被窝里胡思乱想,满不在乎的外表下掩隐的却是一个怯懦的灵魂。
关于生死的问题,释道儒三家对后世影响可谓深远,他们的论述有幸看过不止一回,当时还击掌赞同呢!怎么都忘了呢?道家认为,生与死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状态而已,“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庄子”生死相依,才能生生不息。佛教认为,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与死这两种现象是重合的,出生入死不过是一次六道轮回。儒家将死亡看作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且还把死亡与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死亡是由天命决定的。“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第十二》”。老天不是给你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么?这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呀,做一件就会少一件。他担心手头的事做不完,又思虑心愿了结不尽!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圆的,可人世间的事却多曲折,他想起《易经》中的最后一卦“未济”来,世上本没有圆满的事,人的愿望了得尽么?有谁不曾心怀遗憾的?夙愿方了新愿沓来。应该立刻振作起来,趁现在病痛不甚厉害时多做一些事情才是。他终于踉踉跄跄的从那种无望和悲观中绕出来,他心中原有的担心与无望已释然了许多,在心里已作下了准备,要用坦荡去面对黑暗,要用微笑去迎接那些宝贵的分秒。这时他心里已有了清晰的思路,一件件的做下去便是。
他掀开被子方知天早就黑了,便伸手开了灯,然后披衣坐起来,此时倒觉得有点饿的样子,但是懒得出门,反正方便面、红肠鸡蛋、面包什么的都有。取暖器一直开着,室外虽然很冷,而且又开始下雪了,但房间里倒是蛮暖和的。他懒洋洋的起床,然后弄吃的,把一整碗的面连同汤全部吃了个底朝天,之后还惬意的连着打了两个饱嗝。这时感觉已没有先前那种极度的乏累。他一边熬药,一边拿出王老师的处方来看,但没看出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过他想,自己不是学这个的,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病例,而且在所收集所拥有的方子里头也没有这方面的病例。王老师这样处方,一定有它的逻辑性和目的性在里头,这个不是我需要知道的,也不是自己能够弄清楚的事情,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对医生来说,即便是最好的方子,那也需要有对症的病例让你实践才好。同时,医生和病人之间要有很高的契合度和信任度。当时给阿瑜父亲和王老板治疗脱发症的时候,在给冬洁治疗的时候,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他们的配合和信任。反正现在先煎服了再说,不可自生悲观,失了信心。如果真的治愈了,那自己就是冬洁第二,否则只好“生死由命”了。
他想到自己手中的那些验方心得,这些是必须整理出来,然后交给王院长,这恐怕是他最想要的,也算是向他作一个交待吧!他突然想到:“哦,对了,明天还得去王院长那里,向他说明一下,预先打个招呼,当然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只推说前一段时间太累了,如遇着自己真扛不住就请假休息,这也是预先请假。”因为以后这些日子难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样想着想着便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早晨醒来已过了上班的时间,觉得没前几日那样的累,也许是心里坦荡,没有包袱的缘故。他直接去局里王院长的办公室。
王院长说:“我一直在惦记你,医院说你没去上班,我担心有什么事,正想到你哪儿去。怎么,检查的结果怎样?”
倪潇儒显得很坦然的说:“嗯…还好,说是肠胃不好,要多休息,别的倒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其实,我是前一段时间熬夜太多的缘故。”
王院长颇高兴地说:“好好,这下就可以放心了,你先安心休息些日子再说。”
倪潇儒说:“休息可以,不过这期间,我随时都可能去上班的。”
王院长说:“那当然,只要你觉得身体没事就行,我回头和李院长商量一下,近一段日子里的上班时间由你自行安排,尽量让你宽松一些,不过这是有条件的噢,你得答应好好休息才行,不然呀…嗯…你就别想上班。”
倪潇儒赶紧说:“好的好的,我一定会注意的。”
王院长随口问:“哎,你那些医案心得整理得怎样了?”
倪潇儒回答说:“才刚开始,不过我会加紧把它们整理出来,到时一定交你手里。”
王院长摆摆手说:“交给我作什么呀?要知道,这之中不但凝聚着你们倪家祖辈的心血,还有其它中医前辈的经验,同时也是你潜心研磨,注重收集才有的,放在你手里才更有用处,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来。”
倪潇儒稍想一想后说:“王院长,我倒不是这样想的,你接触的人多,兴许日后有比我更热爱这一行的人都不一定呢!我不过是有幸最先得到它们而已,现在花些儿精力把它们整理出来,那是应该的,也是我最愿意的。这些东西只有放在你那里才合适,因为你知道它们的价值。以后可以传承下去。”
王院长稍显疑虑地看了倪潇儒一眼,不过没有继续多想下去,说:“放我这里不合适,甚至有窃为己有之嫌。我只是希望你能把它们给整理出来,以备所需。那些药方如经你的精心整理,去糟粕攫精华,再揉合你的从医理念和心得,古方今用,那它的治疗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升,从而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不过,做这事不容易,工作量大着呢!既要参透前人经验,又要充分融合现代医疗技术,一旦开工,恐怕连晚上都睡不着。所以,我才提醒你,切不可连轴转,熬坏身体,那就划不来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欲速则不达嘛!
倪潇儒笑着应承说:“王阳明有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好的,保证做到劳逸结合就是了。”
王院长不由得一笑,说:“唐朝懒残禅师亦有此等意境的话,他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看来能顿悟的人想法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