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毕,木笙爷几个去顾氏书铺将今儿带来的紫玉笛过了数。一共二百根紫玉笛,若是后面价格能稳定下来,那这二百根紫玉笛,木家还能赚四十两银子,加上今儿未取的一百二十两银子,也就差不多够那铺子的银钱。
当然,这一百二十两早就给了那蒋掌柜,他们此时还倒欠顾思源四十八两银子。
按了欠条,木笙等人就与顾思源道别准备家去了。
过鲤鱼街的时候,木笙将背篓里的竹簪送去了如意坊。
这段时间木笙忙着竹编,没有磨簪子,这里只有一百根竹簪。按照先前跟沈掌柜的约定,每月送五百根竹簪,一根是十五文。不过这个是从下个月开始计算。所以这回木笙带来的竹簪还是十文一根,共得了一两银子。
“沈掌柜,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家也要在镇上开铺子了!”
木笙神秘兮兮的跟对面的美人掌柜说道。
“哦?这么厉害!在哪儿,什么时候开业?我也给你添个响儿~”
沈十一惊讶的问道,有点震惊这个小姑娘的本事。可是转头一想,这姑娘既聪慧伶俐,又能吃苦,家里人必然都不差。
“就在杏花街!是个一开间的两层小铺子,就是原本蒋掌柜的姐姐姐夫家那间。不知沈掌柜可晓得?”
木笙仔细的观察沈十一的面部表情。
“哦!那家啊,我知道!倒是一家子厚道人,就是命不太好~”
瞧见沈十一只是惋惜的摇摇头,木笙心下安定了些。
她原本想看看沈掌柜这里有没有那铺子的其它消息,由此一看,可见也只是外人乱传的风水不好而已。
什么风水不好?风水轮流转可听过?
木笙心里并不在意。
“是的!一家子可怜人。这铺子我们家喜欢的很,倒是因为一点传言没人愿意买,如今倒是便宜了我们。”
木笙开心的说道。
“小丫头你莫信那些!”
沈十一不以为意地道。
“这做生意,虽看风水,可更重要的事诚信为本。那些喜欢缺斤少两的,哪怕是去皇城下摆摊儿,也得亏的裤子都没有。”
两人说笑了几句,约定好等开业时木笙亲自来邀请沈十一。
交了簪子后,一家人沿着沙溪街往南走,经过杏花街的时候,几人都默契的拐道去了自家的铺子转了一圈。
“老大,这铺子现在已经是咱们家的了。这门这样开着不成,这钱你拿着,去买把锁来。”
木老爹望着铺子大敞的门,摇摇头道。
这铺子门除了大的门板是需要人从屋内装上和卸下,在左侧也开了一个小门供人出行,门上有门闩和锁扣,用锁一挂,就进不去了。
今儿天不早了,木老爹和木笙上下前后看了一遍。等木大伯买回锁将铺子小门一锁,几人就家去了。
这铺子里面被搬的干干净净,只有一些破损的桌椅板凳还在。木老爹思索着最近不忙,还得带着儿子们来将铺子整修整修,再过一个多月就该正式开门做买卖了。
木老爹心情激荡的思索着铺子装修,木笙和木大伯也在想这铺子该怎么整修才好。
一行人路上边走边讨论,心情激动,脚步飞快,约莫天擦黑也都到了家。
今儿啥也没买,没带回银钱不说,木老爹临走时带的几两银子也花了大半。毕竟中午那顿福满楼的酒席就花了一两银子,木老爹结账时心都颤。
“爹,你们回来了!”
木老三眼尖,第一个看见爷三个往家这边走,迎上去喊道。
“哎!回家说~”
木老爹见木老三张嘴要问,挥挥手示意先回去。
这几天地里的活都忙完了,木笙他们到家后,家里人也都在。
木笙一进院子就见众人面色激动,皆齐刷刷看向门口。就连不知事的木笛也跟着大家看着院门,懵懂的小脸上满是好奇。
木笙进了院子回头一看,就见木老爹一马当先,红光满面的跨门槛跟跨马似的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木老大和木老三两员“大将”。
“爹,您回来了。这是成了?!”
木老二兴奋的开口。自从昨晚听了他爹说家里要买铺子,他这心就更云彩似的飘在半空中,一时没个着落。
木老爹听了这话,抬眼略微扫视了一圈院子里站着的家人。待看到让自己满意的表情后,才不紧不慢的“嗯”了一声。
大家得了木老爹的肯定回答,又瞧见一边跟着去的木大伯脸上满是骄傲,都兴奋的叫了起来。
“爹!咱家真有铺子啦?镇上的铺子?!”这是木老二。
“爹,那镇上的铺子,比咱家这房子排场多了吧!那得多少银子呐?!”赵氏也一脸欣喜的问道。
“大哥,你今儿跟着去的,快给我们讲讲咱家的铺子什么样儿?”木老三看他爹忙不过来,转头问起木老大。
“阿爷!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镇上看看咱家的铺子?”
这是木筑木算兄弟俩。家里有了铺子,往后他两说亲都好说。尤其是木筑,今年秋天就要定亲,此刻他觉得自己浑身放佛镶了金边,恨不能立刻去舅家抖擞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