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咱家这菜还是要卖!何况今年多种了不少菜,要是不卖,咱家自己也吃不了~”
木老大想了想说道。
“至于这笛子,咱到时候看订单量好了。不行还是分出去做~”
“大哥,这笛子比卖菜可赚钱的多!不行咱到时候留一个人在家里做笛子,咱兄弟三个轮流做,也都能歇歇。”
木老三一听,觉得这笛子和卖菜哪个都不能丢,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老三这个主意好!”
木老爹停顿了下,继续道:
“今年夏天我就不跟你们走了,我年纪大了,也在家歇歇。”
木老爹这几年觉得身体愈发不得劲,尤其阴雨天,全身的骨头都泛着疼。明儿估摸着要下雨,因为他现在腿弯处就酸胀的很。
“爹,你也是该在家歇歇。那一天天跑的着实类人~”
木老大点点头,他早就想劝老头子在家歇着了。
一个夏天跑下来,就是他们都吃不消,何况他爹。可是怕伤老头子自尊,他没敢提。今年有这笛子的生意绊着,他爹不用天天跟着去也好。
“爹,你不去,那这卖菜的银子咋整?”
木老二瞪大了眼睛问他爹,往常都是木老爹去收银子。
“你们都是我儿子,我还能信不过你们?”
木老爹无语的看着憨儿子。
老大太精,老三会讨巧,老二则太憨了。木老爹有时也忍不住郁闷,都是一个娘生的,咋三儿子个个都不一样呢?!
好在都是好孩子,心思都是正的。木老爹虽然有吐槽,但对三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
老二虽憨,可是干活肯下力气,从不偷懒。以后饿不着~
最后木老爹决定,等菜长出来了,他家继续去卖菜。到时侯就由两个儿子去卖,剩下木老爹和另一个人在家里做笛子,三儿子轮着来。
两个人在外面,一个拿菜一个收钱,也能管的过来,木老爹不担心。
木笙听着几人一番讨论,这才知道家里竟还有做蔬菜买卖的生意。怪不得先前自己做出来竹笛,她爷一下子就想到拿出去卖,原来是有经验呐!
木笙心里赞道,木老爹老两口不愧是一路从北到南逃到此地,还能建下几座房子,将孩子们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两位老人确实敢想敢干,且一点不怕吃苦。
最难得是,这样的老人家对孩子们又极尽的爱护。特别是在家里田地物资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老两口一点儿重男轻女的想法也没有。这在古代很难得!
木笙想着,这每日走路去卖菜实在太过辛苦了,若是自家在镇上有个店,再养匹骡子。她爷他们就只要把菜挑出山,再由骡车拉到镇上就好了。
可是家里银钱怕是不够,木笙想。还是要多赚钱呀!!
午后木笙打了会儿盹,就跟木筝一起磨簪子了。下次去镇上送笛子,她们这批簪子也准备带去。
木笙现在心里有了压力,打算多做些簪子。
靠笛子和簪子来钱太慢了,木笙还想折腾点儿其它的,她看着院子墙根底下那堆早已晾晒好的毛竹出神。
她之前看木老爹破竹之时,趁机问过。得知竹片晾晒好后,就该经过炭烤和去节等步骤,再分片、刮片、分丝等,得到自己想要的粗细的丝。
木笙没做过这些,而木老爹他们现在忙着做笛子也没人有时间教她。
木笙仔细回忆了些前世见到的那些工艺特别,造型奇特又实用的竹编器物,暂时按捺下了想自己上手的心思。还是先把手里这批货做完吧,到时和她阿爷他们一起研究。
云氏她们大概半下午就回来了,到家没多久,天就暗了下来。
“老大老二,这场雨怕是要下几天,你们把西屋收拾收拾,后面我们下雨就在那屋里做笛子。”
木老爹抬头看看天,黑沉沉的,偏偏落下来的雨细如牛毛。
这里的雨跟他们老家不同,雨量不大,可稀稀拉拉下个没完,有时下上个十天半月也是常有的事。这段时间天气一直不错,可俗话说久晴必有久雨。木老爹推测这场雨怕是没几天不会停。
木笙也跟木筝将她们做的簪子都找了个箩筐装好,一起放在堂屋西边的屋子里。
这间屋子原本是装粮食用的,只不过现在冬小麦还没下来,秋收的稻子也吃的差不多了。现在房间里空出来一大半地方,正好给爷几个下雨时做竹笛用。
小雨已经往下落,家里老少一齐出动,该收的收。没地方收的,就找东西盖起来。这场雨不知要下多久,木阿奶又跟着几个儿媳妇去屋后面背了好些柴禾放在灶后。
木老爹拿着大竹扫帚将院子里扫的干干净净,扫到一堆的枯枝烂叶用簸箕盛到门外小土堆上,一把火烧了。
木笙闻着空气里咸香的水汽味和混着落叶燃烧的烟火味,感觉无比的安心。来到此地其实一个月都不到,可是她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久。
除了偶尔想起父母时内心还有深深的眷恋和惆怅。木笙想,这样简单重复的日子,过一辈子并不可怕。相反,她觉得自己很享受。
就当时找了个地方度假吧!
只不过是个时间有点长的假期罢了!这样一想,木笙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下雨天黑的早,木笙想想干脆就早点做晚饭。
上午摘得榆钱还没吃,晚上木笙准备蒸个榆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