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入梦来 >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番外二 此情唯有此心知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番外二 此情唯有此心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冉云安一个女子住到安远宫里,一开始尹昭阳和君以泽虽然觉得别扭,但很快便看出冉云安对他们没有恶意,三人便十分有默契的互不戳破,每天各自做自己的事互不打扰。

尹昭阳和君以泽十分自律,在这里虽然没有教书的夫子,但是他们每天都有固定看书的时间,也有固定练剑的时间,二人互相为师,互相精进,虽然无人教导,但她相信比很多有夫子教导的皇子还要学有所成,她不禁感慨,也许父王说的莫要妇人之仁,以免给自己留下一个强劲的对手是对的,可是不知怎的,她竟有些舍不得。

冉云安在安远宫的日子没待多久便被魏王打破了,魏王令宫人强行将她带走,不然她继续在安远宫内与卫国二公子形影不离的。

尹昭阳意识到魏王可能想对他们下手,在这种危险之境,他还不忘趁机取笑君以泽道:“这下子魏国王姬不在了,王妹也不会吃醋魏国王姬倾心于你的事了”

君以泽道:“我看太子还是莫要取笑于我了,先想想眼下这个处境咱们该如何去办”

尹昭阳道:“魏王强行带走了冉云安,便是已经对我们心存了杀心,如何能在改变他的心意,怕是只有听天由命了”

君以泽摇摇头道:“自己的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从卫国出发时虽然带的多数是书籍,但是也有一部分的金银财宝如今便到了他们的用武之地,大魏有一宠臣,长有三寸不烂之舌,又喜好财宝,若能得他美言,我们也许还有转机”

尹昭阳道:“即便有那宠臣肯为我们美言,但这种是如何改变魏王的心意”

君以泽道:“那便首先要弄明白魏王为何要非杀我们不可”

君以泽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原因的,冉云安被魏王带走后没几日便放了她自由,她又可以出入安远宫,冉云安既然恢复自由,那便是君以泽的法子奏效了,尹昭阳果然好奇,问道:“到底是什么理由能让魏王改变心意的?”

君以泽道:“我让那宠臣与魏王说的中心要义便是与其多一国为敌,不如多一国为友,卫国太子十分倾心于大魏国王姬,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三日不见兮辗转反侧,日后若能回卫国掌权,自然会唯大魏命是从的,多一国帮大魏抵抗康常两国对大魏只会有利无弊的,魏王听了后,想必是被这番话打动了”

尹昭阳拊掌笑道:“不愧是你君以泽想出来的办法,果然奏效”

冉云安被魏王解除了控制之后,并不像以前一样与他们如影随形了,她知道魏王对他们的杀心不再,因此也没有必要再住在安远宫里了。

不过相比于那些被娇惯坏的弟弟妹妹们,她还是更愿意和卫国二公子相处,她见他们两个自学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卖个人情,便让他们两个来乐安宫里和自己一起听先生授课,魏王倒是没有阻拦,卫国二公子也欣然接受。

三人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尹昭阳明显发现冉云安与他的妹妹不同,妹妹读书时多是为了看君子,而冉云安读书时却心无旁骛,甚至比他这个时常溜号关注别人的人还要专注,一思及此他甚觉羞愧,遂偏回头来专注于自己的竹简上。

有一天在安远宫里尹昭阳和君以泽闲来无事的时候,君以泽突然和他道:“以前倒是没发现公子与王姬有哪些相像之处,如今看来这行事上倒是十分的相像”

尹昭阳诧异君以泽这是从何说起,不解的看向他,君以泽笑道:“读书不是读书,看人倒是真的”

尹昭阳这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回击道:“我看你还以为有多两耳不闻窗外事呢,原来这窗外事是一点也没落下”

君以泽道:“那既然公子这么说,臣怕是不能再替公子承担了,这外界都以为冉云安对臣有想法,公子虽推了我出去,但臣怕是日后不好交代”

尹昭阳道:“这你便不用顾虑了,自然不会亏待你的”

于是,在魏国的这几年,他们相处最多的人便是冉云安,除了读书,尹昭阳发现冉云安也十分擅长武艺。

听宫里的人说冉云安时常晨起练剑,这个与他们两个倒是不谋而合,因此平常相处时也会偶尔问到剑法技艺。

冉云安虽是女子,但是在剑法一道上也很有自己的见解,虽然力气不够,但是出剑迅速,快准狠三个字掌握到位,若是加以好好磨练,在剑法上也能有很大的造诣。

有一次清晨,也不知冉云安怎么那么早会跑到安远宫去看他们练剑,他们彼此相熟,冉云安去安远宫就像回自己的乐安宫一样。

冉云安走入安远宫中庭,静静看他们过招,他二人休息时,朝冉云安这便走来,与她交谈。

三人谈话时,冉云安提出了想与他们切磋剑术的提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点到为止,尹昭阳则欣然接受了冉云安的挑战。

他二人过招的时候,君以泽就在一旁观看,冉云安果然是剑法有所提升后才敢来找他们过招的,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的,而且胜在精巧,所以在过招之中并不吃亏,尹昭阳凌厉的剑势总能被她四两拨千斤的化解。

冉云安并没有察觉尹昭阳是在放水,而是以为自己真的有实力可以和尹昭阳过招,因此心里升起了一股自信,出剑的剑势变得刁钻了些,尹昭阳回剑之时明显受到制约。

若他用尽全力相抗,又恐会伤到冉云安,可若是不反击的话,自己只是防守的话会十分吃力,可是冉云安的剑势如雨点一般密集,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尹昭阳来不及思考只能先行防守。

这一剑冉云安差点刺到尹昭阳的腋下,在来不及反应之下,尹昭阳只得侧身硬躲,胳膊果不其然地被冉云安之剑划伤了,伤势倒是不重,没有伤及筋骨,只是滴了些血来。

冉云安有些抱歉,放下剑道:“说好了点到为止,是我太过争强好胜,弄伤了你”

尹昭阳道:“我没事儿,这点小伤总比在王姬身上留下个伤疤要好”

冉云安道:“我这便叫太医来给你包扎”

尹昭阳宁可自己受伤也不肯伤她,她是看在眼里的,心存愧疚之下,之后几天又叫宫里送来些滋补益血的食物。

君以泽不免笑尹昭阳,“也不知你与王姬过招那日是真的假的”

尹昭阳边吃边道:“假亦真时真亦假,你这么聪明,又何必分那么清呢”

再之后冉云安虽然会多多关照他们一些,但也不再经常来安远宫里找他们了,此时,即便是深陷在魏国王宫中的他们也感觉到了各国局势之间的一些变化。

君以泽心中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看来他之前给卫王的提议生效了,赵国开始有所行动了。

冉云安来安远宫的次数更少了,魏国后宫中的气氛很不寻常,而这一年已经是他们来到魏国的第五年了,竟没想到一晃儿他们已经远离故国这么久了。

赵国要攻打康常两国,康常两国提议东北六国需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个时候不能有其他国家再有异心,大魏虽然强大,但毕竟比不上康常两国,且他与康常两国中间隔着卫国,若大魏继续扣押着卫国的公子们,届时若卫国投靠康常两国,三国联合起来派兵攻打大魏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吃不消的事情,所以魏国王庭之中一直在商讨一件事情,就是放还是不放卫国二公子。

大臣们之中一直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最后还是魏王私下问向冉云安的意见,冉云安抛弃个人私心给魏王全面分析了一下六国局势以及与九州大陆其他板块上国家间的关系,最终给出的建议是趁着六国商谈之机,将卫国的客人送回卫国,以全各国的脸面。

对她自己来说,她自然是不舍得尹昭阳回去的,但是为了卫国,她必须这么做。

于是尹昭阳和君以泽顺利的回到了卫国边城泽阳城,就在他们刚刚到达卫国泽阳城后不久,留在魏国的冉云安接到了一个消息,就是赵国之所以想要攻打康常两国,似乎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某种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虽然一直还没有弄清楚在背后鼓动赵国的势力是谁派去的,但从现在的受益者来看明显就是卫国。

冉云安不得不合理的怀疑这是卫国在背后做的手脚,可惜的是即便现在发现了,也为时已晚。尹昭阳君以泽回到卫国之后,再想让他们入大魏为质便难于登天,看来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便只是政敌而已了。

冉云安与尹昭阳分开的那几年后,他们之间不再有任何通信,但却一直在暗中关注对方的消息。

冉云安已经年十六岁了,魏王给她说了几门亲事,每次尹昭阳得知冉云安被说亲的消息都不由得提心吊胆一阵,但好在冉云安始终未曾答应任何一门亲事,但他知道她不可能永远不成婚,并且成婚的对象永远不可能是他。

卫王虽然没有给尹昭阳说亲,但是康国来求娶尹昭阳的妹妹尹昭昭这件事冉云安是知晓的,她一向知道尹昭阳对于他这个妹妹十分宠爱,必是舍不得让他的妹妹嫁给那个和他们父亲一样大的康国国君,只是没想到最终他们还是答应了这种婚事,并且是由尹昭阳和君以泽亲自护送尹昭昭前往康国和亲。

虽然在情理上她难以理解尹昭阳为何会答应,但是从国家大义上考虑她便理解了卫国上下的选择。

但不知为何听到此事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在她的脑中出现,也许是为了帮他们,也许是不想卫国做大,她行了一个计划,一直隐藏在康国的细作开始有了行动。

康国国君因不明原因突然暴毙,由是康国和卫国两国的联姻自然被终止了,尹昭昭不用嫁给那个老头子,尹昭阳也不用为他妹妹的幸福犯愁,唯一需要愁的可能便是康国对他们的憎恨。

一切如她预料的一样,康国上下果然一致认为这件事是卫国做的,即便国败了,但康国公主还在,并且成了常国国君的宠妾,他们的矛盾依旧存在,大魏便可趁此机会大力发展了。

又过了两年,常国暗中派人前来大魏商谈灭卫之法,常国人提出了反间计一法,令常国与大魏假意交恶,由魏国威胁卫国要借道伐常,卫国若是不肯借道,魏国便光明正大派兵攻打卫国,若是肯借道,魏国便趁机攻入他们的都城,而常国则会在与卫国接壤的地方驻兵,以给卫国施加压力,届时卫国的土地由他们两国互相分割。

魏王自然是欣然答应,他对卫国与大魏接壤之地的丰腴土地早就觊觎已久,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吞并卫国的土地,他自然是乐于与常国结盟的,因此同意了常国的提议。

这次行动需要动用已潜伏在卫国多年的细作来帮助魏常两国隐藏他们真实的意图,扰乱视线。

十年潜伏,终得一用,可是最初提出这个潜伏计划的人,却已失去了对他们的掌控,他们听从于魏王的指令,即便她此时已经狠不下心来如此做,但一切已经不由她控制了。

卫国也发现近来国内的气氛安静中有些诡异,国内加强了戒严。

公主大婚一事得到国内众多百姓的期待,但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不安的因素,可是卫国的天机卫经过调查后却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因此卫国一边内外紧张,一边如期举行大婚。

他们不会想到大魏的奸细竟然已经隐藏到了悬安卫里,毕竟那是十年前就开始进行的计划,潜伏的人早就成为卫国人身边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是他们从小便看着长大的人,任谁也想不到竟是大魏从他们孩提起便派来的细作。

这些人迷惑住了悬安卫卫长沈辞,也迷惑了那个九州三十六国最年轻的丞相君以泽,更是迷惑住了十分信任君以泽的尹昭阳,也许有人察觉到了危机,只是他们都没有预想到危机会以这般触手不及的方式来临。

尹昭昭大婚之日,大魏军队借道卫国之时,大魏细作利用林染对君以泽的嫉妒之心,在卫国军队在境内没有形成合围之时便调头回攻卫国的都城,卫国不信任大魏,这个大魏一直都知道,他们互相都是在将计就计,只是看谁能笑到最后罢了。

胜者为王败者寇,卫国败了,他们的都城被攻破,皇室被覆灭,一场大婚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血色洗礼。

卫国终是小国,抵挡不住大国的碾压,最终只能遗憾的消逝于历史的车轮里。

尹昭阳在那场混战中不知所踪,因为大魏军队在之后清扫战场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尹昭阳的尸体。

而奇怪的是,在大魏完成了一场可以记载到史书里的胜利后,大魏国的历史里关于他们的王姬冉云安的记载便再无只言片语。

这个本可以执掌大魏一部分权力或是在大魏朝廷中发挥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就这么突然其然的消失了。

后人在研读这段历史之时都不免觉得有些诧异,有人认为冉云安是突然得了怪病,也有人说是冉云安功高盖主,魏王为了不使王姬干政,好让权力顺利交给其他公子,暗地里处死了王姬。

虽然众说纷纭,但始终无人知道真相,之所以想弄清这一点是因为若冉云安还在,大魏一定不会在灭了卫国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后便覆灭的,这令一些人不免有些惋惜,但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总是充满遗憾,却又如此迷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