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不解的问道:“你们是谁家的孩子?在这里做什么?”
只见坐在最前面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走了过来,打躬作揖道:“公子莫非也想吃肉了,所以慕名而来?”
司马昭不解道:“莫非府上今天施肉?”
那小童把头摇得如同波浪鼓一般:“非也!大阮常说‘美妙的琴音使人无欲,心平气定,遂不以肉味为滋味也‘。我的朋友们都想吃肉了,所以我带他们来听大阮的琴声,使他们能忘俗而得雅趣!”
司马昭被这个机敏的小童逗笑了:“大阮是谁?你又是谁?”
那小童正色答道:“大阮是家叔阮籍,阮嗣宗,我是小阮,阮咸,在下年幼,尚未有字,公子见笑了!”
司马昭说道:“只不知这大阮、小阮之论,又出自何处啊?”
小童肉乎乎的脸蛋儿上晕起两朵红晕,他毫不示弱地说道:“不瞒这位公子,正是出自在下。”
司马昭弯下腰捏了捏他的小脸蛋儿,从钱袋里拿出几个铜钱递给他说道:“小阮,带大家吃糖去可好?”幼童们闻言欢呼雀跃簇拥着阮咸而去。
司马昭踏进西厢房,博山炉上香雾氤氲,阮籍一袭素衣坐在琴桌旁抚琴。
虽是好友,司马昭还是被阮籍出尘的气度所吸引,这个家伙在这乱世中不染纤尘!
司马昭坐在阮籍身边,听那弦音如雨点般点点滴滴落在心上,然后如同涟漪般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他想起刚才小阮说过的话,果然琴声可使人无欲,心平而气定。
一曲毕,阮籍将双手轻轻放在琴弦上拢住琴音,口中吟道:“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司马昭开口说道:“嗣宗好雅清!现在整个洛阳城都在诵你的那句‘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那是何等慷慨激昂的青云之志啊!你倒好,过上隐士的生活了,不准备出仕了么?“
阮籍起身倒了一杯茶,递给司马昭说道:“功名,我所欲也!自由,我所欲也!若两者冲突的话,那我就先取自由而后取功名岂不是两全其美!“
司马昭喝了一口茶说道:“愿闻其详!“
阮籍站起身来踱步说道:“我要读遍天下文章,游遍天下山水,访名山大川之高人,寻无形之大道,而后再追随英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立不世之功勋!“
阮籍的慷慨陈词使司马昭也受到了感染:“好男儿自当建功立业,我只愿常随父亲左右,踏平吴、蜀,纵横天下。“
阮籍说道:“子上随太尉大人平孟达之乱,抵御吴、蜀之兵,败蛮夷之族,战功赫赫,何愁将来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呢。“
司马昭叹了口气说道:“我觉得父亲只喜欢大哥,父亲和大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从来不肯跟我多说。大哥现在是中护军,执掌宫禁宿卫诸事。而我呢,我是典农中郎将,什么是典农中郎将,不就是个种地的嘛。“
阮籍笑道:“太尉大人肯定是觉得你还年轻,需要多历练一下吧。种地也不错嘛,得自然之趣,改天我陪你种地去。“
司马昭若有所思地说道:“嗣宗,你知道建功立业的剑是什么样子的嘛?是沾满鲜血的。我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看到对面的蜀兵红着眼睛向我冲过来的时候,我吓得呆住了。是我大哥一□□穿了他的胸膛,救了我的性命。我好像听到了抢刺破他骨肉的声音,然后大哥把枪拔了出来,他的血溅的到处都是。他的年纪,和你我差不多大,可是他再也回不到家乡了。在那之后我就变成了一头野兽,我记不清自己杀了多少人,我只知道我不能倒在战场上,不然我将永远没有机会再站起来,和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蜀军一样。“
阮籍看着自己对面的这位好友,才发现几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变得更为坚毅了。是啊,他已经俨然有大将之风了,他的手上已经有无数人的鲜血了。
阮籍叹道:“军功背后,是无数将士埋骨他乡。不亲临战场,可能永远无法想象战争的残酷吧。子上,你是我大魏的勇士。”
司马昭苦笑道:“那些吴兵,那些蜀兵,又何尝不是吴、蜀的勇士呢。我有时候甚至开始怀疑,怀疑一切。是非,黑白,对错,荣誉,信仰,国家,这些仿佛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是被人为的构建出来的。而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弱肉强食,成王败寇。世人都是棋子而已。我不想成为棋子,我想成为下棋的人。”
阮籍若有所思地说道:“你说的可能是对的,一切都是被构建出来的,是一个故事,是一场幻觉。但是,人和野兽的区别不就在于,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心甘情愿地相信同一个故事嘛?每一个冲锋的战士,都需要让自己相信,他们是为了正义而战,否则他们的信念就是崩塌。如果我们一直相信的东西瓦解掉的话,你我所在的世界就会变成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
说到这,阮籍盯着司马昭的眼睛:“子上莫非是想做推翻棋盘的人?”
司马昭的内心如同刚刚经历过一场海啸一般,他似乎是被阮籍的话吓到了,又似乎是被自己刚才的想法吓到了。
他挤出一个笑容岔开话题:“我和大阮一样,想建不世之功啊!”
阮籍笑道:“你见过小阮了?那个小家伙啊,不跟着夫子好好读书,整天赖在我这里不走,我无论做什么他都跟在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地有样学样,家嫂为此没少教训他,可他呢,就是屡教不改,顽劣不堪。“
司马昭笑道:“我看那个孩子聪明灵秀,他知道,夫子的学识可不及你的万分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