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独孤伽罗越当官反而越年轻了,返老还童,甚至还升官了。她认为做侍郎尚书比当皇后快活多了,更有权力更滋养。原以为与皇帝并称二圣最荣耀,却原来近在身边的皇帝才是最限制打压她的。
迁都正在有序进行,宗室和基层官员过去以后,就剩下皇帝和文武百官。这和以前很不一样,以前都是反过来的。
秦晓清很期待迁都,新的宫殿虽然更小但更舒适。结果,吐蕃入侵,来势凶猛,她不得不反击。因此,她被迫留在了大兴,打理朝政。
秦晓清扶着额头,坐在龙椅上。古封建社会就这点太不好了!之前局面一直很好,结果现在就东南海啸,西北地震,吐蕃入侵,局面很快就危急起来了。
这让她怎么满足于所谓的治世盛世?
这时,李渊站了出来,“臣愿意讨伐吐蕃,为陛下消除心腹之患。臣的三个儿女,也想带去,请陛下准许。”
秦晓清很关心李渊除李建成外的一对儿女,听了说:“世民身体一向不太好,远征吐蕃,十分劳苦,他受得了?”
“谢陛下关心,世民已经好多了,臣想带他们见识战场,以后立功报国。”李渊说。
“他们是你的儿女,你好好照顾。你想去也不是不行,但是要听上将军李靖的安排。”秦晓清不放心李渊的军事能力。
李渊勉强看得上李靖,但也不愿屈居人下。他委屈的表情被李浑看在眼里,嘲笑道:“唐国公在战场上立下了什么功劳?你根本没亲手杀过几个人。不过最近杀了几个偷袭的倭国人,竟然想反攻吐蕃,可笑可笑!”
李浑是有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特权的李穆的第十子,因为有军功成功袭了公爵。因此最看不起李渊这样凭祖辈恩荫得到公爵却连战场都不敢上的胆小鬼。
“臣李浑愿意反攻吐蕃,统领吐蕃之事。那时,臣要借道吐谷浑,三年内拿下吐蕃。”
杨素年老,但还没有致仕,他依然有称王的野心。因此也要去,高颎年纪也大了,但壮心不已,提出要去打东突厥。很快,隋朝周边各个势力都有将军指名要打。
秦晓清无语,这么一搞,隋朝岂不是要四面楚歌。她怒道:“现在百姓还有吃不饱饭的,你们这些人保家卫国,竟然骄傲了!打这个打那个,逞个人威风,岂不知骄兵必败!”
原本笑着闹着争吵的武官都不吵了,秦晓清说:“这次只打吐蕃,别的不打。为什么?因为多个间谍来报,吐蕃已经在崩溃边缘,各个国家部落互相攻伐,混乱非常。只要我们仁义,很好打很好管。以无厚入有间,为什么要去损伤自己的刀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因此武官都低着头不说话,只有李浑说:“臣明白。”然后李渊说:“陛下圣明!”李浑看了李渊一眼,李渊立刻得意地回看过去。
李浑比他更厉害又怎么样,他的一双儿女要强得多。
但,虽然李丽萍和李世民姐弟要随父亲李渊去吐蕃长见识,秦晓清也很喜欢这对双子星,她却没想过专门见他们一面。
没必要,她们现在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一点功劳也没有,她想见的时候去李家就能见。
但尉迟蓝改变了她的想法。虽然李丽萍的小姨独孤伽罗杀了尉迟蓝的姐姐,但她们两个依然成了朋友。尉迟蓝和李丽萍关系好,知道她想见皇帝,就帮了一把。
秦晓清觉得只见李丽萍不太好,便连李世民一起见了。
李世民身体时好时坏,但弓马娴熟。李丽萍身体一直好,肩宽身长,英气逼人,秦晓清很喜欢她。
对她说:“不知道你要在吐蕃待多久,要是有机会,派人联系到□□,他们那里的糖好。我想派人去学,不过那里天气炎热,人们都吃糊糊,不太讲究,要注意适应别病了。”
对李世民,她说:“好好学习,我听说你读书也很好,以后想考进士,还是参加武举啊?”
“自然是从军,靠军功封侯。大哥可以继承父亲的侯爵,我和姐姐也要靠自己挣一个侯爵。”
“好。”实际上秦晓清觉得不好,侯爵为什么要给一个更差的继承人?李建成配不上侯爵,他不值得。
她管不了李家德不配位的是,但可以管朝廷。她决定从武举的前二十名里挑优秀的派去吐蕃。正好武举在进行,她便去看了。天气热,但她坚持一连几天都去。
最后,竟然看到了李靖!他不是上将军吗?不是凭军功封侯了吗?怎么来参加武举?!秦晓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认为这人大概只长得像李靖。
尉迟蓝陪在皇帝身边,“李将军是进士出身。武举不限年龄只看家世,按理,李将军是可以考武举的。这次过了,陛下可以规定文人不能考武举。”
秦晓清还是给了李靖武状元的位置,他值得。李靖很心虚,他就是要吸引皇帝的注意力,让皇帝派他去吐蕃拿军功。
不就是仁义,他难道做不来?
“臣和妻子做出了鸟枪,三位公主做出了望远镜,又有浑天仪,万事俱备,只欠陛下给臣一个机会。陛下为什么不让臣去打吐蕃?总不能是担心臣被地震震死吧?那臣带上地动仪就是。”
秦晓清想到李靖是个战无不胜的战神,他这么想打,说明他认为有必胜的把握,真是太好了!
但她接下来的话可不好听,她不知道该不该说,说了李靖会不会改。但是她已经决定让李靖去了,李靖这样,她觉得有点心酸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