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诸朝皇帝都当过(女穿男) > 第38章 向南开发,“衣冠南渡”

第38章 向南开发,“衣冠南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当然,不过一开始我就没想着靠你。人还是得靠自己,你也算是找对人了,我什么求过你。”

系统,“论起来,宿主和这位姓刘的小将还会有些渊源。他是汉宣帝刘询的旁系子孙。他信鬼神,我帮宿主吓吓他,他自然不造反了。”

秦晓清情不自禁地笑了,“好呀!”

大约过了三息,秦晓清刚笑完,系统就说:“解决了,他吓得磕头拜我,你不会有事了。”

虽然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个刘小将叫什么,但秦晓清相信系统,“好,这下我高枕无忧了。”

第二天,秦晓清特意去巡视禁军。系统问她要不要知道那个造反分子的站位。秦晓清摇头,“用人不疑,我过来看看就够了。”

看完,秦晓清抹着头上冷汗,心想:“还好,没事。”

“臣以为朝中有谋逆贼人,欺上作乱,自陛下得遇天恩以来,各种刺杀一月一次乃至数次,实在是大晋之祸啊!请陛下清洗朝中之人,找出贼人。”张华持笏板说。

“遭遇刺杀是朕的错,朕没做好,哪有什么贼人呐。”秦晓清睁着眼睛说瞎话。

张华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就很受重用,但一直被门阀打击,甚至想借皇帝之手杀他,这一切只因为他出生寒门。

如今他张家子弟成了太后的男宠,他自己也被皇帝司马衷从地方调回中央,张华觉得自己可以复仇了。可是,皇帝…

“只是有一小撮坏人,不是都杀了么?张爱卿与其关心朕,不如关心宗室和百姓。造反的宗室,有罪的都贬为平民,不再是皇族,讨论这个。”

实际上秦晓清并不打算这么狠,但她打算给的太少,只有这么铺垫,百官才可能认同她的做法。

张华看陛下不支持,也不敢再说。但他受了先皇恩惠,便自然地开始讨论宗室待遇,要求提高。

看张华不顺眼的世家则支持皇帝的做法,比秦晓清还苛刻。

于是秦晓清顺利地做了和事佬,给了犯罪的宗室低保,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要自己经商种地赚钱。

宗室的事好办,北方老百姓遭旱灾,南方老百姓遭洪水,都需要钱赈济,这就不好办了。

救济百姓自然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国库钱一直不多,钱也不可能都拿去救灾。于是大臣吵了起来,一如之前每一次需要动用国库的情况。

救灾要的就是及时,每次都这样,大臣不急皇帝急。秦晓清看着下面,决定想办法改变这样的局面。

她认为西晋的生产力还是不够,因此朝廷总是缺钱,才会每次都争吵。不知道是为自己还是为百姓,明明都是好人好官。

她看向南方,仿佛看到了那里的皇庄,现在的土地亩产量实在太低了,如果能提高产量,那就有了发展科技的土壤了,生产力一提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下朝后她命令前长沙王司马乂去更南方引进一年三熟的稻子,推广到整个南方,由此建功立业,再次封王。

又改进肥料,兴修水利,在皇庄里做实验。

两个月后,一年三熟的稻子在朝堂引起振动,北方的官员都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东西,南方士族也少有人听说,怀疑陛下被道士骗了。

“现在我们大晋人还太少了,只要肯往南走,南方土地很多,成熟也快。不需要一百亩土地,十亩就够养家了。

“南方?蛮夷之地?不去不去。”北方士族挥手。

南方士族怒目而视,“我们怎么是蛮夷了?”

南方人笑着问皇帝有没有什么支持开荒的举措,一个个都很愿意开发南方。一年三熟的稻子他们不知道,一年两熟的稻子南方都是。

“南方大片土地,你们整日争抢土地,现在大好土地给你们,你们不要?现在北方人在朝堂上最有面子,过个几十年,恐怕是南方人的天下啊!”

秦晓清故意刺激北方人。

他们也受激,纷纷表示,要南下开荒。

听了皇帝的话,他们都明白了,南方有大片好土地等着他们开发。不必执着于北方家里这一点地,为了一点地租去违抗皇帝。

是的,秦晓清想官方主持“衣冠南渡”,开发南方。

既然南方迟早要被开发,不如就在现在。官方带头,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土地,提高朝廷的掌控力。还能够极大地缓解各方面的矛盾,实在是太好了!

朝中公卿无一不欢欣鼓舞。因此秦晓清趁机办学校打破知识垄断的行为也混了过去,没人注意到。他们整天盘算着自家能开多少地,多赚多少地租。

剩下的藩王也主动交出了兵权,决定南下分一杯羹,靠着土地,天高皇帝远,坐土皇帝。

于是一场新的衣冠南渡开始了,这次南北方的平民最受益。粮价降了,剥削少了,赚钱机会多了。还可以在学堂中学到知识,甚至参加科举。

其次是皇帝,士族。甚至胡人也得到好处,他们养的马可以卖上好价钱。

似乎最惊险,被刺杀的阴影已经落在身后,秦晓清可以放心了。她现在就是民心所向,天下人利益的代表,谁会害她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