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145章 番外十一 三十(上)

第145章 番外十一 三十(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南疆当时为何守备松懈了呢?

只因镇守南疆多年的云南节度使燕攸家里,正在庆祝一件大喜事,他的长孙、燕升之子燕卓娶了元江郡主的养女安姐儿。

这桩婚事由探春和黛玉牵线,皇帝亲自下了赐婚的旨意,并封安姐儿做了象州县主。

这可不是一桩普通的婚事,当中也包含了皇帝对招抚南疆、结契权臣、密察其行的考量。整个燕家不敢怠慢,都在为这桩婚事忙碌。

南疆百姓也很高兴,尤其是那些归顺朝廷的藩国子民,安姐儿是前代藩王的幼女,如今又嫁回南疆了,大家自发地夹道迎接她的仪驾。

结果这一片祥和中,藩王侄子起兵造反,自称“苍南王”,定都罗甸,大开杀戒。

新娘子尤其尴尬,她从京城嫁到云南,三天的婚礼还没办完,堂哥就叛乱,她成什么了?!燕家男儿也气得怒发冲冠,这不是打他们的脸吗?

燕攸带头,扯下礼服,披挂上阵,一路杀向罗甸,斩落叛军无数。老将出马,风采不减当年,而那个所谓的“苍南王”见势头不对,退回密林中了。

燕攸不愿纵虎归山,也一头往密林里扎,结果不小心中了毒箭,又感染瘴气,没多久就去世了。

燕升这下大怒,焚烧山林,誓要逼出“苍南王”,同时南疆戒严,任何和“苍南王”有关系的人都被抓来拷问。

消息传到京城,皇帝为了稳定人心,还没有让臣民知道,只有军机大臣和少数宗室知晓。

燕临身为锦衣军指挥同知,很快知道消息。而黛玉在宫中授课,无意中听到一点只言片语,聪明如她,推断出安姐儿婚事出了大的变故,暗自担心不已。

晚上夫妻俩一见面,就把事情说开来,两人虽然担心,但山高路远,他们纵然有心,也使不上力。

燕牧知道了堂弟战亡的消息,他安抚家人道:“这时候要沉住气,你叔叔就是急火攻心,一时不察,这才着了道。”

燕临道:“我明白。”回头安慰黛玉,黛玉叹道:“安姐儿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我们尚且如此,不知郡主心里该有多急呢。”

燕临便让她去南安王府看望探春。探春憔悴了很多,但她是个有刚性的人,这样的事并不能让她倒下。她几次进宫,面见皇帝,直言燕家忠诚可靠,苍南王不过乌合之众,南疆叛乱一定能平。

几位军机大臣也都说不可临时换将,又说哀兵必胜,劝皇帝静候战报,燕牧也进宫为侄子作保,说他一定能稳住局面。

皇帝听了这些谏言,便下诏让燕升接过南疆边防重任,全力平叛,务必要将罪魁祸首一网打尽。

燕升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没有贸然深入密林,用火攻的法子,坚壁清野,逐步向“苍南王”的藏身之所迫近,最终将人擒获。

燕升先斩后奏,直接将投降的“苍南王”一箭射死,报了父仇。而那些投靠“苍南王”的土人和奸细,全部处死。一时之间,整个南疆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消息终于传到了京城,士庶都听说了南疆叛乱又被镇压的消息,但并未当回事。倒是很多文臣纷纷上折子,参奏燕升杀戮过重,尸横遍野。诸多胁从之众,本可教化招抚,使其弃暗投明,为我朝所用。而燕升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诛之,如此行径,寒了百姓之心,也不利于南疆安定。

皇帝上了年纪,心中虽对燕升不满,但也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处置他,象征性地罚了一年俸禄,仍然点了他做新任云南节度使,但也在寻觅能够在南疆制衡燕家的人。

燕牧乖觉,瞧出了皇帝的心思,非常着急。这些年,他们燕家并非没有政敌,倘若皇帝真的派了一个和燕家不对付的人去南疆,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燕升不比燕攸,这做官的本事,比起他父亲还差远了。

燕家焦头烂额之际,有一人挺身而出,自愿去南疆,安抚边民,教化土人,弥两方之嫌隙,化干戈为玉帛。

皇帝看到这份奏请,不由拍案叫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