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崔书桐和老爷子先是一惊,又露出喜悦的笑,紧赶慢赶来到医院,苏清已经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粉粉嫩嫩的女娃娃,特别可爱,孙丽荣抱在怀里爱不释手:“老爷子,咱们终于有孙孙了。”
崔长年开怀大笑,小心翼翼接过孙女,抱着稀罕了一小会,笑呵呵商量给小孙女取名的事情。
孙丽荣白他一眼:“取名要先问问苏清的意见,妈妈费了这么大劲生下来的,让她取个喜欢的名字吧。”
“说的是,说的是。”崔长年连连附和。
病房里,苏清还在熟睡,崔裕景和方锦书在旁边陪床,月嫂和专门伺候苏清的保姆早就找好了,也守着寸步不离。
孩子生下来后,两人之间的嫌隙消除了一些,但表面相处还是怪怪的,苏清不敢奢求太多,他能平平淡淡地把日子过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取名,苏清希望老爷子来给取大名,自己只给女儿取了小名“乐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女儿永远开开心心的。
在苏清出院那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经历崔书桐车祸后,崔家终于再次团圆了。
……
九月初,方锦书回到沪城上学,因为比别人空缺了两年的时间,所以给自己加了很多课,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周一到周五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周末和假期还要往返东山市,因为她要去见崔书桐。
自从她上学后,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她很珍惜能在一起的时光。
崔书桐也并不总是很忙,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便会折返沪城来看她,他们待在自己的房子,像这座城市里的饮食男女,一房两人三餐四季,过着普通的夫妻生活。
方锦书爱上了研发美食或者新饮品,有时候也会追求网上流行的东西,缠着崔书桐带她听演唱会、逛美食街、拆各种礼物盲盒……
日子虽然平淡如水,偶尔也会泛起一些涟漪。
自从加入考古队,崔书桐经常日夜颠倒,工作总是忙到很晚,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从前偶尔会犯小感冒,现在却经常胃痛背痛,每次去医院都查不出病因。
医生说他胃痛是吃饭不规律引起的,工作现场偏远,经常订盒饭,也没法吃到新鲜的;而背痛是过度劳作引起的,他本来右腿就出过车祸,身子没有恢复完全,不适合长时间劳作。
方锦书只能干着急,他性格倔强地要死,也没法劝他放弃工作。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冬天的半夜,崔书桐突然毫无征兆胃痛,在厕所吐了一堆,把晚饭都给吐出来了……
更糟糕的是,冬天他的右腿又开始隐隐作痛,双重作用的“痛”,让他直不起来腰,只能蜷缩在卫生间的角落里。
方锦书打了急救电话,手忙脚乱给他套上几件衣服,将人抱在怀里,紧紧握着他的手,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直到被抬到担架上,崔书桐已经失去了意识,任由方锦书怎么喊叫都没动静。
到了医院,崔书桐被推进急诊室,医生忙活一个小时才救回来,半夜终于挂上了点滴,推进病房时依然很虚弱。
虽说胃部缓解了一些,但右腿依然很痛,方锦书一夜未眠,帮他揉腿按摩,好歹缓解了他的疼痛。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秃头医生来到病房,怀疑崔书桐的症状有些奇怪,便安排了一堆需要拍片的检查。
“不用了,不用拍了……”
方锦书不想让他们来回折腾崔书桐,颤抖着手从包里拿出一堆检查单:“医生,胃肝脾还有腿部,我们之前都拍过,你先看看这些检查单作为参考吧。”
“你之前拍的并不能代表病人现在的状况,”医生不愿意,非要重新拍,“先去缴费吧,医院的规定就是这样,你在这继续争论也没用。”
面对这位中年秃头医生,方锦书憋了一肚子气,还是认命拉着崔书桐去做检查。
无关其他,只因为这位中年秃头医生是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听说还是某个医学校的教授,再加上她之前也怀疑过崔书桐的病有些奇怪,说不定这位中年秃头医生能查出来病因。
她租了一个轮椅,带着崔书桐做各种检查,奔波在各个科室,同其他焦虑的病人家属一样,头发凌乱,双眼无神枯萎,步履匆匆……
等检查结果出来后,秃头医生将人扣留了下来,开了一堆输液的药,还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商讨崔书桐的病情,可能需要动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