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因为不满圣母皇太后的专权,恨屋及乌的弘宜对西洋传来的各类物品、技艺也有着异常的排斥情绪,哪怕他知道西洋人的东西很好、将它们和大清技艺结合能产生出更多的好东西。
礼部官员也知道皇帝对西洋的复杂心思,翻译俄罗斯使者关于俄罗斯新设立的科学院、枢密院的介绍时故意将这一系列学术、行政机构源自法兰西等西洋国的内容略过不译,只介绍这些机构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原来如此。”
听完礼部官员的翻译,弘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通过凤龙听了完整的翻译版本的武曌则对弘宜有了更多的不满。
[弘宜为了恨我甚至不惜掩耳盗铃,真是个可怜又可恨的家伙!]
【你打算什么时候除掉他?】
凤龙兴奋不已。
武曌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
觐见结束后,武曌召见俄罗斯使者,询问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具体情况。
俄罗斯使者出使大清前就被告知大清朝廷大部分国政事务的决断出自圣母皇太后和她的大将军兄长之手,因此,单独觐见圣母皇太后的时候,他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你的意思,你们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实际并不过问政事,国家权力大都握在缅希科夫手中?”
“是。”
“她不担心大权旁落、缅希科夫生出不臣之心吗?”
“缅希科夫大臣是彼得大帝最忠诚的仆人,坚定的爱国者,他不会做出任何可能让彼得大帝的圣灵感到不悦的事情。”
“圣灵……”
武曌冷笑。
她对俄罗斯人信奉的东正教的封圣传统不屑一顾,但对彼得一世执政期间对俄罗斯国家上下各个阶层强制推行的西式改革深感兴趣。
俄罗斯使者见大清的圣母皇太后对彼得大帝的国政方针感兴趣,于是绘声绘色地介绍彼得大帝生前推行的种种改革内容。
武曌安静地听着,时不时打断询问,并让官员记录相关内容。
……
……
“皇太后召见俄罗斯使者询问俄罗斯彼得皇帝的改革措施?”
名义上已经远离朝堂,但作为曾经的摄政王、先帝亲封的铁帽子王爷,怡亲王允祥总能第一时间收到宫中传出的重要消息。
“皇上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回王爷的话,皇上没有任何表态,他希望俄罗斯使者能留在京城,观礼帝后大婚。”
“真的吗?”
允祥皱眉。
宫廷浮沉数十年的他怎么可能闻不出其中蕴含的危险。
皇帝担心帝后大婚一事可能出现意外波折,所以点名希望俄罗斯使者留在京城,以防皇太后那边另有动作。
可是皇太后作为皇帝的生身母亲怎么可能……
除非——
想到某种可能,允祥长叹一声:“她不愧是先帝最为倚重的女人。”
“那咱们该怎么办?”
十三福晋忧心忡忡地问道。
允祥摇摇头,道:“静观其变,不要打草惊蛇。”
“可是……这种事情……”
“你我能够想到的,圣母皇太后必定也早就已经想到……但是你可知年羹尧手上有一支近万人的连发火木仓队伍?并且这支队伍还装备了数百门火炮!寻常八旗精锐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允祥见识过连发火木仓、火炮的威力,知道在这些火器面前,传统的骑射功夫不堪一击。
“那我们也不能……”
“圣母皇太后不止是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她这些年一直在民间推行各类西洋技术,增开工部恩科,天下人的心思早就因此产生了变化。何况她还是汉军旗出身,在不懂何为满人何为旗人、汉军旗和普通汉人又有什么区别的无知百姓眼中,她就是他们心心念念的汉人!”
“啊……”
十三福晋听得目瞪口呆:“王爷,那大清江山岂不是……”
“这点倒是不用担心。”
允祥淡淡一笑,道:“圣母皇太后是个比我们的预想还要聪明千百倍的女中诸葛,她知道谁能助她一臂之力,谁绝无可能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