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下江南 > 第14章 罪妃寺

第14章 罪妃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秋夜,本是与封后大典合为双喜的热闹盛宴,却无一声丝竹管乐,只有一片揪心的寂静,还有在大典结束后仍长跪不起的永安群臣。

宫门外,未能参与大典的百姓与小官从紫禁城大门处铺满长安街,灯光如星星之火,到处一片寂静,众人以此谏君废后,伐赤水。

卫麟早在大典结束前就扔下边塞守城兵的头颅走了,还派人卸下十几车粮食和果蔬。

他临走前慈眉善目,“如今赤水与永安联姻,两边都是一家人,赤水的百姓便是本王的百姓,这些吃食捐给百姓,只盼中南旱情早日无恙。”

嘴巴一开一合,说的十分轻巧,像是把人推下悬崖,又在崖边为已经粉身碎骨的残尸虚情假意的烧纸钱。

赤水送来的粮食与果蔬,像是压到脸上的羞辱,永安人当然不收。

所以这个中秋节,才有了百官与流民百姓长跪劝谏的盛况。

王承允的书房里也围了一圈人,他们七嘴八舌的想对策。

新朝未稳不宜动兵,能在不动兵火的情况下平息众怒,就只有拿永安新后开刀了。

太傅刘文云讲,“依臣之见,该让皇后暂且移居宫外罪妃寺,日夜诵经,为永安祈福,以平众怒。”

罪妃寺,在京都的最北边,人烟稀少而又苦寒,是从前关押弑君女辈的地方,这座庙日渐凋零,如今很少有人去烧香火,连僧人都少了很多。

王承允没说话,视线却如同利刃般割到他的脸上。

陈公公在一旁忙不迭的擦了一把冷汗。

皇帝捧在手心都嫌不够的至宝,这群老家伙倒是敢随意调遣起来了。

太保张升查观局势,捋了把稀松的胡须,朗声笑道,“陛下,此计最妙啊!”

“皇后凤体欠佳,朕还是打算留在身边照料。”

王承允揉了揉酸疼的眼眶,“烦请诸位再寻妙计。”

“陛下!”

张升站起来,走到他面前,“此计看似是严惩,实则为保全,若是群臣与百姓铁了心在京都街头跪上三天三夜,皇后在宫中锦衣玉食,便真就吃得消么?”

王承允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眼下形势,在罪妃寺托人好生照拂,比在紫禁城里吹凉风强多了。

待风波停,再将人接回来。

但他心里不舒服。

这群人对待平安像是对待一颗玉石棋子,冷冰冰的随意拨弄着,欺负她女儿身,又离家千里,无人可靠。

平安不是棋子,也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平安身上有他倾注的心血,必然有他亲自护着。

“还有件事。”

他眉梢微动,故意避之旁谈,“通知中南官府,有偷罚林木者,重罪。”

群臣被这忽然转开的话题砸了当头一棒,半天才反应过来,陛下谈的是中南旱情。

王承允想起中南旱情就有些头疼,派了那么多人去治理,到现在居然一点成效都没看见。

中南本是林茂葱郁之地,被当地百姓伐木卖钱,已经有很多座荒山了。

天不降雨,与当地林木脱不了关系。

如今跪在宫门之外的流民,便是几年来靠伐木发家的偷林贼。

他轻叹口气,继续说,“另外,将京都运河分支引入中南,这将是一项极大的工程,可解中南大旱燃眉之急,越快越好,务必认真对待,若有半点马虎,工部尚书程嘉许提头来见。”

旱灾迟迟不治,由新帝几句话便拨开旱情中因果脉络,群臣惶恐,连声领命。

王承允又叹口气,脖颈往椅背上一枕,向下扫了一眼,眼中沉稳,并不轻浮。

众臣不动,都在等着一句关于皇后的处置结果。

王承允何尝不知道这群人都在为什么屏息凝神。

故意思量片刻,抻抻这群人的耐性之后,他笑了笑。

“方才太傅所言极是,三日后,朕亲自送皇后离宫。”

望月阁中,卫平安披厚衣立于风中,看着从宫内跪到宫外的群臣与流民,心中思绪万千。

“呐,中秋节,该吃月饼!”

元姣姣递给她一半莲蓉流心月饼,另一半放进自己嘴里,见她不接,嘟囔道,“别不识好歹啊,这可是我娘亲手做的,花了好些银子才托人送来,过了今天再想吃,可就要去江南元府求着要了。”

卫平安转头看她,“这么难得,你不知道让家里多带点,正经分我几个?”

“得了吧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