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剧本,叶执并没有最初的激动。按开电脑,上网查找原案件信息,果然是叶执想的那样。这个剧本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还原了案件始末,当叶执读到钢材失盗就隐约记起一些。
当年这起钢材案由于案情过于戏剧性,在《今日说法》栏目播出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案子在刑侦案件爱好者圈子非常有名,至今仍有播主将案件做成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整部剧本编剧做的唯一一件事是给主事刑警加了一位刚入职的徒弟,因为服务对象是叶执,太年轻演不了主事刑警。这在编剧圈是非常偷懒的做法,运用此法所有真实案件都可以被轻松改编成剧本。叶执感受到了编剧的仓促与敷衍,随便弄一弄交差糊弄事。
叶执犹豫了,他不喜欢编剧的态度,敢这么糊弄自己叶执很生气。但这起钢材案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都那么曲折离奇,故事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拍好了应该是不错的作品。
叶执盯着剧本,如果一定要拍出来,该如何让剧更精彩呢?剧本当然要重新精修,叶执喜欢两位刑警到处奔波的辛苦劳累,这才是基层办案人员的真实工作日常。叶执也喜欢两位刑警走访调查时与老百姓沟通的方式,可以加大篇幅显得更有烟火气和人情味。
师傅和徒弟的性格也要重新刻画,他们不是简单粗暴将一个人拆成两个,而是两个完全不同阅历不同做事风格的人,最好能写出成长线。
师傅经验丰富心思缜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审讯中洞若观火,嫌疑人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徒弟刚入职可以更跳脱一些,业务能力稚嫩但亲和力强,与人沟通是强项。
恋爱就不要谈了,忙成这样哪有时间谈恋爱,徒弟的恋爱线砍掉。可以给师傅加家庭线,警察的工作和家庭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大的冲突点。倒是可以给徒弟加一些照顾师傅家人的戏码,为了讨好师娘厚着脸皮去师傅家帮忙打扫做饭带孩子。
师傅的演员人选必须好好考虑,秉持着一切都是为了剧好,如果配置拉满的话……在脑中过一遍艺人名单,叶执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剧本重点不在推理,叶执却觉得应该请一位会制造悬疑氛围的导演。增加可看性和趣味性,不能流水账一样拍成纪录片。
慢慢构思项目雏形,越想越觉得可以拍。叶执摸出手机打给张光国:“我选好剧本了,松涛编剧的《迷途》。”
张光国皱眉:“又是双男主?”
“不是双男主。孙刑警是一番男主角,我想邀请马兵老师出演。我演徒弟,是二番男配。”叶执在《星火燎原》剧组待了三天,始终记得与马兵合作的顺畅感,意犹未尽必须合作一下。
张光国眉头皱的更紧了:“你要让番?我让编剧团队给你写本子,不是让你给别人做配。”
叶执:“马兵老师的地位,他不演男主难道给我做配?”
马兵是聂成峰的老对手,那些年没少互相竞争资源。张光国很不爽:“为什么是马兵?别人不行么?”
叶执:“为什么不是马兵?拍《星火燎原》时马兵老师很照顾我,我和他搭戏也很默契。他待人亲和很好相处,不像我屁事特多。当初对手戏太少没演尽兴,我们还说好了有机会要好好合作一次呢,机会这不就来了?”
张光国眼前一黑:“你和马兵还有约定?假的吧,人家只是说两句漂亮客套话,只有你一个人当真。”
叶执:“说话要讲根据。你先邀请他看他愿不愿意来,是不是客套话立马就真相大白了!”
一想到要接触马兵那个讨人厌的经纪人,张光国就浑身不舒服:“既然你们关系那么好,你自己去请啊。”
叶执:“有道理!这才显得有诚意!我有马兵老师的私人号码,这就打给他!”
什么?!张光国瞪着已经挂断的手机,你还有马兵的私人号码?不是吧。等了一会,张光国再次接到叶执的电话,就听对面兴冲冲说道:“马兵老师说会看看剧本,后续的事你和他经纪人对接。他给了我他经纪人号码,你记一下。”
张光国一脸便秘:“不用了,我有他经纪人号码。”
“有啊?那太好了!所有问题都可以谈,实在谈不拢就交给我,我来搞定。”叶执很高兴,风风火火再次挂断电话。张光国瞪圆了眼睛,你在教我做事?
另一边马兵正在公司和经纪人讨论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接完叶执的电话两人面面相觑。经纪人:“张光国会愿意用他的资源捧你当男主?不会是鸿门宴吧。”
马兵的经纪人叫蒋爱,女,46岁皇城根儿长大的北京人,张光国管她叫“京圈老格格”。蒋爱,蒋是普通的蒋,有传言和那边有关系其实是谣言。爱是爱新觉罗的爱,据说祖上跟皇室沾着亲戚,这是真的。蒋爱是红三代,在京圈能量很大,不然也捧不出马兵这位正剧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