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线索全断了,叶执翻回封皮仔细看了看剧名《迷途》,编剧松涛。叶执记得编剧团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是很有创意适合聂成峰戏路的编剧,由张光国亲自一个个去谈去签约。
印象中这位松涛编剧不到40岁,在正剧圈属于非常年轻的新秀。凭借四年前一部年代剧《哈尔滨往事》崭露头角,之后签约在工作室名下为聂成峰工作。
松涛是八零后土生土长东北人,他的剧本都以八九十年代东北为背景。涉猎题材范围非常广,作品年代感强,真实有代入感。
这次的剧本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八十年代老东北的味道,如果拍好了应该很有质感。剧本只看了一半,叶执已经准备选这个本子。只要后半部分剧情不崩,大概率就是它了!
案件线索中断,军令状日期临近。无法按时破案如巨大的石头压在师徒二人心里,首当其冲就是师傅孙刑警。所有人都在质疑孙刑警,就连孙刑警也怀疑自己大概想复杂了。
师徒二人迟迟无法破案,警局又有很多案件需要人手去调查。局长最终决定将焚尸案放一放,安排二人去调查其他案件。
先是建筑公司盗窃案,据公司负责人说,门卫夜里上班被两名蒙面歹徒打晕,抢劫了财务室。奇怪的是财务室里贵重物品都没丢,只是锁在票据柜的票据被烧毁了大部分。
后经调查发现,这家建筑公司半年前有8吨钢材不翼而飞,总价值一万多元。一万元在当时由于金额巨大,轰动了整个辽源市。
上级机关派调查组到建筑公司调查情况,发现公司经营管理十分混乱。就在调查组准备核查公司账目时,财务室的相关票据被抢劫烧毁了。
之后参与调查的警员家属遭人跟踪尾随,警方猜测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烧毁票据那帮人干的,为了警告警方不要再查。跟踪之人十分狡猾,警方几次蹲守都无功而返。
抢劫案还未告破,师徒俩又被派去调查另一起命案。报案人说看到4个蒙面男人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将一具男性遗体拉到荒郊野岭,倒上汽油给烧了。被烧的男人身高约175,30左右年纪。焚烧、汽油,师徒两人脑中灵光一闪,会不会与河边被烧女人有关?
河边被烧女人的丈夫失踪多日,身高年龄与报案人描述相似。报案人所说抛尸地点距离河边焚尸案只有15公里,作案手法极其相似,难不成失踪的丈夫也遇害了?
当年农用拖拉机归集体所有,根据现场拖拉机轮胎痕迹,警方在附近一个小煤矿找到了涉案拖拉机。经过调查,被焚烧的男性遗体是当地一位意外坠亡的矿工。当地人认为横死的人不能入祖坟,遗体需拉到山顶焚毁,一切都是误会。
这起案件给师徒二人打开了新思路,当初河边焚尸案被害人面部损毁严重,说明凶手不想暴露被害人身份。调查时警方虽然查到了被害人身份,却没公开这一信息,并且叮嘱家属不要对外声张。孙刑警决定反其道行之,联合被害人家属上演引蛇出洞大戏。
警方让被害人弟弟对外说,公安局已经通知他去辨认河边焚尸案遗体。消息放出三天后,被害人妹妹在自家窗台上发现了一封信。
信以丈夫的口吻书写,信上说:“夫妻二人蒙难逃亡广州,都是建筑公司惹的祸。待到风平浪静时,夫妻双双把家还。无论谁到家里问情况,你们都要一问三不知。孩子劳烦多照顾,看完此信尽快烧掉。”
这封信让师徒二人看到了破案的希望,首先经过字迹鉴定,信不是被害人丈夫所写。
其次,消息是被害人弟弟放出去,信却是放在被害人妹妹家窗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是个熟人。
第三,送信者想制造被害人还活着的假象,不想家属去警局辨认尸体,送信者必定是知情者。
第四,信中提到建筑公司与前段时间调查的建筑公司居然是同一家。更巧的是,被害人丈夫是建筑公司8吨钢材提货人。然而他所在供销社与建筑公司并无业务往来,无故提走8吨钢材其中必有猫腻。
据建筑公司负责人说,当初找到提货人家里询问情况。被害人说丈夫去长春出差了,提钢材的事都是张科长一手操办,丈夫只是跑腿打杂的。
张科长是建筑公司销售科科长,对钢材销售业务非常熟悉嫌疑很大,张科长却矢口否认与8吨钢材丢失有关。然后就发生了调查组调查相关票据,财务室遭盗抢票据焚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