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被叶执否了也没关系,按老规矩艺人不要的剧本,编剧可以拿到市面上卖给其他人。聂成峰和张光国很理解编剧的做法,艺人只有一个,团队每年出那么多剧本艺人不可能都演。没选上的剧本不等于不好,允许编剧找其他渠道实现剧本的价值。
最近这段时间圈子里都知道,原聂成峰工作室编剧团队又开始卖本子了。据说都是叶执淘汰不要的,这位新晋顶流一个都没看上。当然不是黄金团队出品有问题,虽说有些确实不太适合叶执,大部分明明可以演却还是否了,新顶流的品味让人琢磨不透。
最后这批一共三个本子,一部校园恋爱剧,难为正剧编剧都开始写小孩子的玩意。叶执看了,字里行间老气横秋没法用。用小方糖的说法叫老土,挽尊的说法叫老派,也许换个年代背景能好一点?
一部《白蛇新传》,让叶执演许仙。文弱书生很适合叶执的形象和气质,但叶执不喜欢改编经典,不喜欢拿自己跟经典比较,挺无聊的。
一部刑侦罪案剧,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案件还上过央视《今日说法》栏目。这位编剧也是没办法,团队什么题材都尝试过了始终不通过。索性试试男孩子可能喜欢的题材,改编真实案件不需要太多脑洞,纯碰运气。叶执看着看着,慢慢看了进去,这个本子有点意思!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吉林省辽源市,某天警局接到报案,河边玉米地里有一具被烧毁严重的遗体,警员们火速前往现场勘察。
现场显示死者为女性,河岸边有一大一小两处烧焦痕迹,两处都有衣服残片。大的一处内有一只烧毁的红色女式高跟凉鞋,玉米地里有多处凉鞋走过的鞋印,顺着鞋印在河滩边找到另一只红色凉鞋。河对岸也有鞋印,现场只发现一种鞋印,并无第二人痕迹。
后经法医尸检报告显示,死者30岁左右,身高一米六以上。浑身80%烧伤,头上未发现器械型损伤,双手过火不严重未见损伤。在其鼻腔口腔咽喉气管中均发现烟灰炭末,在起火时死者还是活着的。根据报告内容,办案警员初步认定死者为自杀,助燃剂为汽油。
有了定论且死者面部损毁严重无法辨别身份,警员准备以自杀结案,将女子埋在附近。结案会议上,一位旁听警员却大声质疑道:“我不同意。”
这位孙姓警员是本剧的第一位主演,是公安局一位普通刑警。这位刑警是来找局长汇报手上另一起案件,碰巧赶上局长开结案会议,旁听发现了疑点。
孙刑警认为自焚这种自杀方式太过残忍极端,过程极其痛苦,死状极其凄惨,通常不太可能选择这种方式。其次现场没有找到汽油桶,装汽油的容器去哪了?局长觉得有道理,将案件交给孙刑警负责,孙刑警还立下了军令状。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孙刑警带着自己的徒弟本剧第二位主演,两人走访附近大大小小村落,却始终没找到任何受害女子相关信息。
唯一发现是在附近一块红薯地里找到一只较新的女性丝袜,尺寸与被害者吻合。物资匮乏的年代,新袜子丢了一定会找回来,没人找大概率是死者的,这一猜测很快得到了验证。
案发几天后一位年轻小伙报案,说他姐姐案发当天离开家去诊所看病,之后就再没有回家。小徒弟将案件物证照片拿给小伙看,对方一眼就认出凉鞋和丝袜是姐姐的,终于明确焚毁女性身份。女人是纺织厂女工,丈夫在供销社上班,双职工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很宽裕。
有了身份线索,师徒俩开始摸排受害者人际关系。经过调查发现几个重要线索,并初步锁定嫌疑人。
线索一,受害人弟弟说当晚姐姐将七岁的女儿送到他家,说要去诊所看病。经过调查,发现受害人并没有去看病,也没找同事陪同一起。
线索二,妻子失踪好几天,丈夫为什么不报案?据受害人弟弟讲述,姐姐失踪三天前,曾听姐姐说过姐夫又去长春出差了。走之前也不说一声,是托人捎口信通知的。
经调查发现,丈夫所在供销社并没有和长春的任何一家单位有业务往来,单位也没指派丈夫去出差。同事都很奇怪,他为什么无故翘班?那么丈夫不止一次去长春出差,到底去干什么?出事当晚给妻子捎口信的人是谁?
线索三,受害人妹妹讲述,出差当晚她见过姐夫。姐夫说要去牌友家喝酒,并没有说要去长春出差,手里也没拿行李。
顺着线索师徒俩找到当晚与丈夫喝酒的人。酒友说当晚酒喝到一半,丈夫说有事提前离开,之后去了哪里就没人知道了。
线索四,丈夫同事说在沈阳见过丈夫和一位年轻女人卿卿我我。师徒俩在受害者家中一本书里找到一张女人的照片,是丈夫的前女友,12年前嫁到了沈阳。
师徒俩急忙赶往沈阳找到前女友,对方说婚后与前任再无联系。供销社同事无法确定当时见到的女人与照片中的前女友为同一女性,线索再次中断调查走入死胡同。
剧中没有名侦探的精彩推理,只有为案件四处奔波兢兢业业的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