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大军开拔之际,苏时见也没见到祖父的身影,想来祖父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此时,城楼上的一角,沈奚午从一开始便注视着队伍前方的少年,他不愿他去,但就像苏时见自己说的,没有谁能比苏家,更了解安邶,更能最降低这场仗带来的损失。
可如果沈奚午知道后来所发生的事,他肯定会痛恨此刻有这种想法的自己,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跟着苏时见前去,用自己牢牢护住他。
三个月后,朝堂上,从边关传来的捷报响彻了整个宫殿,安邶来势汹汹,我军到达边关不到两月,便已经历了两场大战,七次夜袭,可捷报却是一封又一封的送回来。
“苏将军真不愧是皇上亲封的宣和将军,少年英勇啊”
“是啊”
“是啊”
“安邶蛮族多凶狠啊,苏将军却是一场败仗都没吃。”
接连的捷报,让文武百官对苏时见都赞不绝口,纷纷上奏希望太子殿下予以嘉奖。
不过封赏朝臣从来都是帝王干的事,太子可不会逾矩,现下皇帝病重,这些话肯定是不达天听了,所以谁又不想做这个好人呢。
而此时,还真有人不想分这一杯羹。
“臣户部尚书魏平清,有事启奏太子殿下”。
太子:“魏尚书请说”
“启禀殿下,眼下时局不安,各州县的百姓每日提心吊胆,其余国家更是无时无刻不在盯着,金陵与安邶的这场战役,现下大肆封赏或许可以鼓舞士气,但却解决不了其他问题。”
太子焦急的问道:“那魏尚书这应该如何是好。”
“启禀殿下,不如由殿下下达太子教令,将苏将军边关数次大捷的消息,在金陵朝下每座城池公布,特别是边关一带。”
“一来自然是鼓舞士气,等到大获全胜之时,再商议封赏也不迟;”
“二来是让百姓知道,金陵朝不会任人宰割,有实力护住每一个百姓;”
“三来让其他觊觎我朝疆土的人好好看看,金陵朝的实力。”
此方法确为上策,眼下时局,民心所向,军心如铁才是重中之重,只不过这样一番宣扬,是彻底将苏时见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安邶及其他各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人。
魏平清的话正中张堇下怀,自然没有不推波助澜的道理,便第一个同意,看着张堇点头,那些攀附张家的朝臣都纷纷开口表示支持。
此时,也看出来这件事对苏时见不利的沈奚午,刚想反驳就被身后的刑部尚书俞封拦了下来。
俞封劝道:“王爷,苏将军的武功您是知道的,现下虽然看着处境危险,但却也是最安全的,军营里不仅有您的,还有苏将军自己的兵,那些贼人是进不去的。”
见沈奚午依旧不死心,俞封只得继续劝道:“王爷,往后的事尚可筹谋,可眼前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了。”
沈奚午知道苏时见的武功是极好的,可若是将他推上风口浪尖,后面等待的是数不清的危险。
不知为何,看着时不时送回来的捷报,他总是有些心慌,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