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梅岭风云 > 第7章 第七章 拔萃 (下)

第7章 第七章 拔萃 (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下午的武试策论,给予的答题时间不长,在兵部两位侍郎的主持监审下,不过一个时辰就结束,并立时评选出前三甲。

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本场得分按比率折算出新的得分,再和其他各单项前三甲的折合得分实行合并,得出最终排名,交由皇上于晚宴时宣读前三甲名次,并进行嘉奖。

晋阳自去寻了总管大太监魏畡,调看了武试策论的考卷。

前三甲一律皆是华篇美章,或表达对史上某知名武将的赞美和崇敬,或对本朝几位皇帝的文功武德无上颂扬,尽皆引经据典,结构完整,行文优美。

晋阳怀着拜读的心情读完通篇,只看到完美的遣词造句了,却看不到作者自己的主张,忒没趣。

她又去翻找三甲外的文简,找到林羡的,认真看起来。

林羡本次策论试被评为第四,紧跟前三,也算过得去的成绩。

晋阳发现他的考卷上被加了许多批注,这跟前三甲的卷面干干净净不同,仔细一看,是蔺侍郎的批注,密密麻麻,并带好几处描红,加小签,可见对其相当重视。

“此点有新意,褒之”;

“本段思维缜密、无懈可击!”

甚至有处批注到:“大善!按此排兵,焉有不胜之理?此子甚有前途!堪为楷模。”

……

晋阳注意到林羡的行文风格,遣词通俗朴素,语义简短清晰,而有些观点自己闻所未闻,比如他写道:

“……于传统的军事理论和思想,古为今用时,务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筛选扬弃后,方能为吾辈所用,而不能一味照搬。”晋阳觉得甚有道理。

“军事谋略,乃决策者在竞争对抗活动中预测未来、把握势机、随机应变、趋利避害、统筹策划的过程和智慧结晶。军事对抗中,决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即为创造有利于自我、不利于对手的态势和优势,即是拨云去雾、克服不确定性,找到迈向胜利的路径。”此处有蔺侍郎加签:深刻、值得揣摩!

“一应战斗,俱可归于本心的争斗,军事战斗犹是如此。善于攻心,即可在智力、谋略的比拼上战胜对手,乃获胜的关键;相反,勇而无谋,则乃败仗之相。”被重重描红。

“……重战、慎战、备战、善战!重中之重。”此处蔺侍郎批注:妙哉乎?妙甚!

“夫两盗所以安民,而安民者两盗之本。‘剿匪’者,实乃不得已而用的手段也。”此处蔺侍郎认真批注反驳:本说法不敢苟同,有机会切磋否?

“……兵士须强加训练,训之如教育学子,需因材施教,让士兵之特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经此调教后之兵士,自然使之如臂、指之便。”批注:大善!受教!

“军纪严明,赏罚有度,将领与士兵同法。”批注:虽在理然能实现否?

“夫朝廷用人,不贵有过人之才,而贵有其事君之忠。”蔺侍郎批:此乃吾辈之追求和荣幸也,君臣相知相得,无往而不利乎!

……

批注之多,挤挤挨挨,几乎又是一篇小作文,晋阳忍俊不禁。

林羡行文简朴流畅、观点着实新颖,晋阳虽有许多不通之处,但想来,能得到蔺侍郎称赞,应该是言之有理的吧?

蔺侍郎,可是曾被称为“军中小诸葛”的,就是为人迂腐了些,遭人打压为“纸上谈兵”之辈。但听父皇提过,此人理论水平极高,故经常被邀去太学授课,京城周围的大书院也对其颇为尊重。

只可惜,蔺侍郎如此推崇,林羡却未能位列三甲,可见其他评委对林羡并不看好。

“或许他们有眼无珠,才致明珠蒙尘!又或许,他们心中自有所谓鸾凤……这帮子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之徒!父皇的江山若全靠他们……哼!”

至此,文试三甲和武试三甲全部出炉。

为满足众人兴致,为皇太后寿盛普天同庆、雨露同沾,皇帝本次设立的奖项甚多,除令人瞩目的文武试各前三甲外,还同时为各单项头名亲身颁奖,以示对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之重视恩宠之意。

自然,这些年轻人中,有些是皇帝不识的,自有一旁的官员进行解说。

“武试策论头名……”

“骑射头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