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在加入杂志社前,曾供职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作为神秘访客,她常年奔走在对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品牌——万豪集团进行BSA审计的路上。
不过杨钰在米其林资深评审员与《四方来食》海外版评审部部长的offer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
正如她昨天同何应悟聊天时所说的:米其林的金字招牌当然响亮,但如今她只想专心投身于纯餐饮行业。
毕竟杨钰早已经受够了在评审过程中,像只老鼠似的钻到酒店房间的洗手台下面,忍着恶心去故意去找人家的卫生死角,只为了例行拟出一份以挑刺为主体的报告。
这不符合她加入行业的初衷。
可海外版创刊并不是三两天就能筹备好的。
提交创刊选题、申报刊物书号、编辑部组建、经费及流水印证、匿名评审程序考察……这些程序不比国内的创刊流程简单。
为了不叫海外组的评审员们闲在本部长毛,使得专业技能荒废,杨钰向主编打了申请以后,风风火火地把手底下组员的档案全丢进了任务库里。
当然也包括她自己。
谈嘉山作为评审员级别中积分最高的独苗型员工,十次多人任务里,至少有七八次会被分配到资深评审员所在的小组。
但《四方来食》的资深评审员满打满算也不到五人,杨钰又是资深评审员里最活跃的那一位。
因此,两人理所当然地在各项多人评审项目中合作过不下十次。
尽管谈嘉山与杨钰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足够专业,但毕竟每位评审员的个性与侧重点不尽相同。
所以哪怕他们在工作时足够默契,但私下碰面时,总免不了会互相损上几句。
原因无他——
杨钰嫌弃死了谈嘉山那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死装性格;而谈嘉山每次碰上泼辣凶悍的杨钰,也总会被对方怼得难得脸色铁青。
两人之间的熟悉水平,与他们相看两生厌的程度完全成正比。
见了面以后,杨钰更是只管与何应悟热络聊天,全程把一旁杵在门口黑着脸的谈嘉山当空气。
“谈老师你也坐。”
何应悟不敢怠慢了在门口冒冷气的谈嘉山,和杨姐打了招呼以后,立马眼巴巴地凑到对方面前。
挂外套、倒茶、递擦手毛巾,一条龙服务下来,叫旁边的杨钰都有些恨铁不成钢,“小何,姓谈的自己有手有脚,你这么操心他干嘛?”
谈嘉山一个眼刀过去,“我们家小鸟愿意,你管得着吗?”
何应悟擦干净手,默默夹下几个在烤炉上烫出辛辣味的橘子。
烤过的橘子有些烫,但比起新鲜的要更好剥皮摘络。
趁着两人干仗的功夫,何应悟在谈嘉山和杨钰各自面前的碟子里摆了一小摞刚剥好的橘子肉,试图拿食物曲线劝架。
“人长得聪明伶俐,做事情还这么贴心。”
杨钰顾不上搭理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谈嘉山,笑眯眯地掰了几瓣橘子,边吃边挖墙脚:“小何,在谈嘉山这事儿精手底下干活没什么意思的——你跳来我们海外筹开组吧,姐带你吃香的喝辣的去!”
虽然也有给谈嘉山上眼药的成分在,但杨钰是真挺喜欢何应悟这小孩儿。
她老早就听说谈嘉山捡漏了一位在味觉方面天资卓越的组员,可几乎没人看好这位画风哪哪儿都不对劲的新人。
毕竟何应悟作为《四方来食》创刊以来招揽的最年轻的评审员,履历不匹配、专业也不对口。
这种菜鸟,一般连前两次简单评审任务都撑不过去,更别说还被分在以挑剔和嘴毒闻名的谈嘉山手底下。
但没想到何应悟却还是凭着一股子拗劲,以专业考试场均前三的高分和虽然生涩但哪怕是资深评审员们也挑不出错处的详实评审报告,硬生生给自己搏出了个转正机会。
本着不得罪人的出发点,端水大师何应悟一面偷看闹别扭但明显有些紧张的谈嘉山的脸色,一面在尽量不损杨钰脸面的前提下委婉拒绝道:“谢谢杨姐抬爱,不过我暂时没有去海外工作的计划。”
说完,他还是没忍住替谈嘉山辩白了两句:“我跟着谈老师也能学到很多,他人很好的,请不要再这样说他了。”
被护短谈嘉山岂止是暗爽,举起的杯子都挡不住他那快咧到后脑勺去的得意嘴角。
但得意归得意,谈嘉山也知道海外版的机会对何应悟这样的新人有多重要。
他把刚剥好的南瓜子仁塞进受宠若惊的何应悟手里,尽量中肯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不用太急着回绝,其实你如果想去海外看看也挺好的,能增长不少专业相关的见识;而且海外版的积分系数也比国内版要更高,会有更多的晋升机会。”
担心自己当场被逐出师门的何应悟,就差把脑袋摇出残影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搞得像谈了一样。
本来天就冷,杨钰被这对师有情徒有意的狗男男膈应得更为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