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浮云天下赋 > 第16章 芙蓉鞍马(六)

第16章 芙蓉鞍马(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夜幕下深色的江水卷上岸堤,凶猛地拍打着石壁,月光将水光粼粼的石头照得愈发惨白。

孤月一轮浩渺,照尽千里江涛。

叶青玄趁夜登岛,招文榜周遭没有一个人,只有江心摇曳的月和愤怒的涛声。天地之间,悠悠独往。她站在石壁之下感叹大自然的鬼斧雕琢,又徒然生出了悲怆的古意。

仿佛千年之前,定有前人如她一样站在这块石壁前张望着,看月色无垠。人间无常。而如今,都作了土。

她反复仍是想不明白,招文榜的发起者崔景升竟是那样一个咄咄逼人的小人,京城繁华似锦的表象之下,仿佛藏着愈来愈多的凶险。她虽徒有一手好辞赋好文章,但天下才子多了,自古多少人抱恨终老,倘若伯乐难觅,她出身微寒家中尚有么妹,又该如何立身?骄傲惯了的文人性子,又当如何自处?

有些时候,她真羡慕孟怀昱,没有那么多的执念,也有家人、有退路可归。她也不怨恨阮小青那样的背叛者,至少她能明白心之所往,哪怕不择手段,终于得偿所愿了。

书生自古多苦命,七分自作,三分天命。

京城的秋夜微寒,她衣衫单薄,不一会儿就吹透了。月色也冷,不带一点儿温度。她手扶着冰冷的石壁,牙齿打着颤,提灯照两壁上的一行行诗句。

百年之后,这些诗词会流传久远吗?会有多少人看见、多少人看懂呢?

她心想,初到京城逢秋日,何尝不是一种照应。这座城大抵就像那个人一般,都是冷血的,流淌着功名利禄,从中穿心而过。

忽然,她手边照亮了一首诗,刻痕格外浓重,入木三分,透着几分遒劲的苍凉意。

“往来云迹苍穹客,身世潦倒……酒囊空。”

她定睛看了几眼,忽然被吸引住了,将灯烛擎高了些。

“曲尽知音无觅处,偿了诗债愧清风。”

这里倒有个知音。

莫名的泪水涌上了眼眶,她对着石壁上的佚名诗,留下了如十五岁时心怀赤诚的泪水。这一路的苦未尽、甘又不知从何来。她想起了多年辗转客乡、一个人走了这么远的路。除却绿水青山和酒囊诗句,好想什么都不曾拥有。

哪有什么天下奇士、青史流芳。哪有旁人说的那么容易。

世道艰难,人微言轻,她有的不过是果腹之才。

然而仅是如此,她一介书生,便已经好过天下千万黎民百姓了。

她走了这么远来到皇城脚下,见了朱门酒肉,不是为了加入他们。

叶青玄提灯望着石壁上的诗,忽然对招文榜的内幕真伪释然了。利欲又如何,背景又如何,总会有如她一般的赤子之心,也总会有才子佳句亘古流传。至少此刻,她愿作此无名诗笔者的第一位知音。

当她回到书院的时候,已经过了三更,遥遥望见书院门口的火把还亮着,大门尚未落锁。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道人影,看见她后,腾地一下站起来。

“允和,你可算回来了!”

孟怀昱跑来时脸色泛白,眼圈发红,她不像叶青玄是个夜猫子,平日里极少等到这么时辰未睡的。叶青玄急忙道:“都说了不必等我——”

“你有亲戚来京城找你!说是要为你妹妹治病。你妹妹生了什么病,怎么以前没听你提起过?”

“什么?”叶青玄下意识地一反问,“人在何处?”

“在你屋里了。我跟你一起去。”

她的屋舍里仅有一张窄床和一把木椅,此刻张大伯坐在床边上,榻上躺着一个半人高的瘦弱孩童,便是她的妹妹叶青微。

叶青玄已经几年没见过妹妹了,这个年纪的孩子长得快、一年变一个模样,她几乎认不出,反倒觉得和小时候的自己长得很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妹妹才刚出生,父母健在且年富力强,战火尚未烧起。一晃而过,隔世消音。

这个脸色乌青、气息奄奄的孩童,便是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叶青玄这样想着,心忽的揪起来。

“微儿从去年冬天开始生这怪病,总也不好,林大嫂年初刚过世了,村里没人照看她,药也不够,我怕她熬不过这个冬天,筹了一些钱,”

“不单是钱的问题,得找好的大夫,我们在新阳到处看过了,没人医得好。”

叶青玄难得冷静地思索道:“子曦,你对京城医馆可熟悉么?”

“不太熟悉,但书院里有人家中从医,可以找来问问。”

月明星稀,寒风渐急。晨曦尚远,车马安歇。十丈宽的乾坤街上唯有一人赤足奔跑,惊动临街的人家。这街两旁住的都是贵胄。可有什么人大半夜不睡,四处奔波作甚?上一次乾坤街上夜里闹气风浪,那可是搅动朝局的大事!

可是街上那个单薄身形的女子,怎么好像看着是一介布衣?

叶青玄仅一介布衣,她想救妹妹的命。

可她这时还不懂,宫城脚下,人命才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她拼命敲门不应,手都快砸烂了,才有人开门,却说是“大夫进宫为皇后接生了”。明日再来可以么?明日可不成?三日之后?那也不能确定行不行。

布衣之怒,古来无用。她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甚至连要挟的武器都没有。锦绣词句,这时候能抵什么用呢?

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差点砸中她的鼻子。

叶青玄愣在那里,浑身发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