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远镇距离京城约摸六百里,但作为交通要塞,此处也别有一番热闹。
街道上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往来匆忙。
一对男女也顺着人流往前走,边走边左右看,时不时笑着论上几句。
十足是一双情意极佳的夫妇。
此时两人驻足在一个小摊前,摊主人是一个老汉,席地而坐,须发半白。
他面前的摊子上摆放了满满的手艺货。
泥娃娃十分憨态可掬,外面上了彩色的釉,虽不够精致,却也很有特点。
里面则放了一排的铜制品,慕青越过泥娃娃,一眼看到一个小铜葫芦。
小葫芦圆滚滚的,泛着铜特有的黄锃锃的光,上面刻着“平安”二字,中间系着一段红绳,被竖着丢在地上,晃了一晃,煞是可爱。
慕青拿在手里,感觉并不十分沉,中间许是空的。
不过却完全不是用料奸滑的轻飘飘,而是恰到好处的手感,可以铸造是用了心的。
“老丈,铜葫芦怎么卖?”慕青掂在手里,朗声问道。
老汉忙在衣袍上擦擦手,站起身道:“夫人,要二十五钱。”
说罢,他眼神紧张的瞧着慕青,见面前的夫妻二人均不说要买下,心下更是紧张。
于是两人还没说话,老汉先开口道:“夫人若是中意,二十二文便带走吧。”
慕青手里抛着小葫芦,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巷口,一转身,两人不知拐到了哪里去。
人群中隐着两三人,走到巷口,四处一张望,顿时慌了几分。
刚才还紧紧跟着的人,这会儿连影子也看不见了。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分开往几个方向快步追去。
而巷口处,一扇斑驳的小门,锁住一片秋景人家,慕青两人穿过这栋小院,从另一侧的门出去,又回到了来时的路边。
慕青背对着街道,眼前是一条小河,身边有树木遮挡,很是隐蔽。
秋日的天气便是晴一日雨一日,不过却日日更加寒凉。今日阳光明亮,深蓝的天空中有一排大雁飞过。
慕青盯着空中振翅的大雁若有所思,今天已经离开驿站三天了,想来李义已经收到了京中来的消息。
李家的飞鹰传书向来是极快的。
那么,李家会如何对待她这个深恶痛绝的“敌人”呢?
“吃点东西。”
耳边传来晏秋的低哑声音,他递过来一块红枣糯米糕,褐色的油纸包裹下,散发香甜的气味。
慕青自然而然接过来,咬了一口,站在岸边,慢慢吃着。
糯米的清香和红枣的香甜回荡在唇齿。
“不知道孟津那边如何了?”慕青望着眼前的小河,小河清澈,再往前是庄庄户户的人家,挡住了往前看的视线。
“再有五天,他们就到京城了。”晏秋道。
他所言的,是在孟津此行顺利的情况下。
慕青闻言,打了个呵欠,道:“咱们还得再拖延五天。”
“赵嫂子那边如何了?”
“暗号没变,李家的暗卫还没寻上他们。”
他们两方人在驿站那里就分开了,暗卫护着赵嫂子先行,以方便迷惑李义他们。
两方只留了最基本的联系。
慕青咽下最后一口糯米糕,长吹了口气,似将心中的烦闷发散出来,然后道:“便是赵嫂子被追上了也无妨。”
迎着晏秋不解的神色,她道:“只要赵嫂子说出她的身份,或者李义见到他们母子二人真容,便不会多在她们母子身上浪费一丝精力。”
“公主这样嘱托赵嫂子?”晏秋问道。
“是的。”慕青转过身,瞧着晏秋:“我告诉赵嫂子,一旦形势不好,危及性命,就告诉追杀她们的人真相。”
闻言,晏秋神色硬了几分。
看他欲言又止,在想什么,慕青心中了然,她开口道:“我不屑于让一村妇替我而死。”
晏秋愕然抬头。
秋风拂动她的发丝,阳光清冷的打在慕青白瓷般的侧脸,她的面庞泛着冷意和坚定。
晏秋愕然,随即而来的,是轰然澎湃的心跳,心中原本那点担忧也随风散去。
这么多年,他愈发心狠,可他很庆幸,公主却从未真的丢却她的傲骨和善良。
这些年他们蝇营狗苟,不择手段,杀人如麻。
晏秋记不清死在他手上的,和死在公主谋划下的人到底有多少。
行大事不拘小节,可杀戮太重,他总担心公主再也走不出那些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