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晗烨没想到父皇会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自己,连忙理了理思绪,恭敬回道,“这是父皇的家事,儿臣不敢干涉。”
魏帝颔首道,“烨儿说得很对,后宫之事原本就是朕的家事,这与皇后何干,又与你们何干啊?难道你们还想要替朕作主不成?”
嫔妃们垂首跪着,不敢言语。
魏皇后沉声道,“陛下贵为一国之君,所谓家事,便是国事,臣妾忝居皇后之位,既是陛下之妻,亦是一国之母,臣妾绝不能坐视不管。”
魏帝面上微有怒色,“皇后,你莫要忘了朕同你讲过的话。”
魏皇后毫不畏惧的抬起头来,“臣妾斗胆问一句,陛下曾经说过的话,如今可还记得?”
魏帝直视着她的眼睛,语气决然,“朕,自然记得。”
魏皇后沧桑一笑,复又低下头去,“既如此,臣妾无话可说,请陛下自作决断吧。”
“传朕旨意,席容琰赋性婉顺,端赖柔嘉,劳襄椒掖,敬勤弗怠,实乃后宫女子之楷模,即日起,册为皇贵妃,授尔金册金宝,摄六宫事。”
席容贵妃涕零而笑,连拜三下,“臣妾叩谢陛下隆恩。”
“都起来吧。”
魏皇后扶了云英的手起来,“臣妾以为,宫中许久未有如此喜事,臣妾想请钦天监择出一个良辰吉日,将席容皇贵妃册封之事同怡贵人入宫之事一块办了,也好让后宫的姊妹一处热闹热闹,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你是后宫之主,一切自然由你说了算,你既然说起热闹,朕倒想起这宫中也许久没有晋升过妃嫔了,不如趁此机会,一道册封几个。”
“陛下所言极是。”
“皇后可有中意的人选?不妨说来听听。”
魏皇后略一思量,回道,“贤妃和淑妃都是宫里的老人了,贤妃育有皇长子肃安王,皇五子哲远王,肃安王多次平定叛乱,战功赫赫,淑妃膝下的平乐公主远嫁西域,缔结姻亲,也是功在社稷。郑嫔,英贵人,白常在侍奉陛下多年,膝下皆有儿女,陛下可以垂怜一二。”
“那便晋封贤妃为贤贵妃,平乐公主当年是以和硕公主的身份出嫁的,如今,朕便加封她为固伦公主,固伦公主许久未有书信还朝,朕和淑妃都甚是思念,朕不日会派使臣出使西域探望公主。另外,晋封郑嫔为郑妃,英贵人为英嫔,丽常在白常在为贵人,孙答应为常在。至于未得晋封的人,按照品级各自赏些物件,此事交由皇后去办,席容皇贵妃也可协助一二。”
魏皇后屈膝道,“臣妾代后宫姐妹谢过陛下。”
其余妃嫔跪下谢恩,齐声道,“谢陛下,谢皇后娘娘。”
席容皇贵妃看见席容夫人向自己使了一个眼色,她思虑了片刻,柔声笑道,“陛下今日难得有兴致,不如再选上几个可心的人。臣妾觉得,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之女方氏,蜀州知府之女殷氏,吏部员外郎之女李氏都很不错。”
“还有呢?”
“还有大理寺右寺丞之女申氏,京县县丞之女冯氏,也都是一等一的美人儿。”
“嗯,就让申氏入宫侍奉罢。”
第三排一个身穿黛蓝衣裳的女子出列跪谢,“臣女申如黛,见过陛下。”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果然不错,三千发如黛,花下笑相迎,你没有辜负这个名字。”[1]
魏皇后开口问道,“陛下预备给申氏什么位分?”
“皇后以为如何?”
“按照官阶,封个常在也就是了。”
“就依皇后的意思,册封申氏为常在,不过,她怎么说也是皇贵妃举荐的人,朕再额外赐她一个封号。”
魏帝看了申如黛一眼,“你既穿了黛蓝色衣裳,名中又带了一个‘黛’字,朕就封你为黛常在。”
申如黛叩首,“臣妾叩谢陛下隆恩。”
席容皇贵妃微微屈膝,笑道,“谢陛下。”
“爱妃想要如何谢朕啊?”
席容皇贵妃亲自斟了一杯酒,“臣妾再饮一杯,如何?”
“爱妃海量,朕是知道的,这可做不得数。”
席容皇贵妃有些犯难,“不知陛下想要臣妾做什么?”
“朕许久没有听爱妃的琵琶声了,今日,你可不能躲懒啊。”
“臣妾许久不弹,技艺都有些生疏了呢,只怕陛下听了笑话。”
荣嫔开口道,“陛下您瞧,席容姐姐又要躲懒,这次陛下可不能依着她了。”
丽贵人笑道,“娘娘的琵琶乃是宫中一绝,阖宫中人,谁听了不心悦诚服的赞一声好,娘娘又何必如此谦虚呢。”
孙常在也跟着附和,“是啊,皇贵妃娘娘就弹上一曲吧,也好让我们姐妹开开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