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康熙原来是个伪君子还娶了姑母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國就開始流行吹捧康乾盛世,歌頌滿清酋長了。其實,真實的清朝,大家真的應該好好認識一下,真實的清帝,也應該好好瞭解一下。不要張口閉口就說“我最喜歡的朝代是清朝”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老爷,都对“谋反”、“谋大逆”等词神经过敏,只要听说谁“谋反”或是悖逆皇帝,不管有无行动,一经发现或仅是怀疑,也照样要无限诛连,残酷屠杀之。
签《尼布楚条约》割让大片土地给俄国的“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晔,是满清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祖上号称“满洲屠夫奴尔哈赤”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康熙统治下连续二十年大规模强行禁海迁界,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民死过半,惨不可言。迁界令就是以武力摧毁沿海一切固定资产,定期扫荡,用屠刀威慑百姓不得在沿海居住,对于不肯迁移的居民,就一个字“杀”,所谓“尽夷其地,空其人”。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日本的三光、清乡政策和康熙的残暴程度相比,实在是差了一个数量等级。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把整个中国沿海地区彻底变成无人区,变成白地荒野,沿海百姓死亡何至千万。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1673 年)康熙又挑起了对三藩的战争,导致千万人战死沙场,所谓“整兵剿洗、玉石难分”,无数百姓再遭屠杀。借三藩之乱康熙一次性枉杀三藩开国功臣7万余人。还将三藩的旧臣家属全部杀死;对于三藩将领的妻女,康熙竟把她们送入满城营地或卖入妓院、任人轮奸。有被摧残至死的,康熙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康熙被后世称为仁皇帝,只是不知这仁字从何而来?细细想来,康熙其仁的对象乃是满清八旗,对其相反的一面则是对广大臣民残酷的暴。康熙之圈地、诛杀前朝太子、迁界禁海、三藩战争、大兴文字狱等等暴行,双手无不沾满各族人民的鲜血。
凌迟灭族,开棺戳尸,手段卑鄙。
满清皇帝的自卑心理和神经脆弱在文字狱方面是登峰造极的,可谓手段卑鄙,阴险毒辣。对章表诗文中一切能够影射、暗示、以至可以牵强附会的字句,都会给作者带来杀身灭族之罪。按清律,凡谋反者与共谋,主犯凌迟处死,(此刑主要用来处死“谋大逆”、“谋反”等政治犯,清代对政治犯的处刑是非常残酷的。实施凌迟之刑的目的是让犯人在零刀碎割的剧烈痛苦中慢慢死去,历代凌迟之刑的刀数有别,或数十刀,或上百刀。到了清代,发展到上千刀,有的犯人被割3000余刀,故又称“千刀万剐”,如清廷处决太平天国将领就是用的这种酷刑。
刽子手为使受刑者不致很快死去,便发明新方法,用渔网紧箍在犯人身上,使其身上的肉从网眼中凸出,然后一刀一刀地切割。又有刽子手用特制的铁钩,不断从犯人身上将肉钩起而割之,然后将割下的肉扔进放在旁边的筐中,为怕犯人昏死,失去凌迟的意义,还要割10刀一吆喝。刀数割满,犯人身上肌肉去净,露出骸骨,然后再割去外生殖器、剖心挖肝、枭首剉尸俎骨。这一惨绝人寰的酷刑,直到民国才被废止。)按清律凡三代内父、子、兄弟、及同居之叔伯兄弟及子中16岁以上男子全部处以极刑,不满16岁的男童阉割后罚为奴隶,女子不论长幼全部罚给满洲贵族转营奸宿。所谓转营奸宿,就是送到满洲贵族部属各个满城营地让八旗兵们轮奸。外戚师生朋友也逃不了干系,就是死了也要挖出来开棺戮尸扬灰。而文字狱的犯人无一不是被定为谋反罪,都逃不脱以上悲惨命运。每起文字狱案件被凌、奴、刑、杀的人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
康熙时期较著名的文字狱案有庄廷龙《明史》案、徐骏案、孙奇逢案、沈天甫案、戴名世案、朱方旦案等等。康熙二年(1663 年)的“庄廷龙明史案”,遭冤杀牵连屠戳者达3000 余人,连参与刻字、印刷、校对、装订者、售书、 购书、藏书、及阅看此书的人也无一幸免。此事源于湖州人朱国祯(史学家),朱国祯私招人编写《明史稿》,康熙二年被告发。查办发现《明史稿》补入明天启、崇祯两朝事,并有言及满清不利之语,称康熙的曾祖努尔哈赤为建州(明朝地名)都督,不书清帝年号,用南明年号。吴兴富户庄廷龙购得朱国祯的《明史稿》也被牵连,时庄廷龙已死。康熙大怒,命开棺焚尸扬灰,其族凌迟或斩首者百人,充边罚为奴者千人,史称“《明史》血案”。行刑时康熙亲临刑场,经常亲自操刀拉弓,残杀犯人,演练骑射,所谓发扬满洲武功。谁会想到买了本书也会招致家破人亡!翰林(相当今科学院士)徐骏在写公文时,将“陛”误写为“狴”,被严刑拷打。有人在他的诗作中发现“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一句。这本是徐骏在晒书时,见风刮翻书页,即兴而作。却被专案组的人认定“清”是指满清当局,“不识字”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乱翻书”是影射乾隆瞎编四库全书,于是徐被灭了十族。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有朱方旦之狱。自称二眉道人,私自刻书。书中有言及: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山根和两眉本是指大脑之功能,非为异说。但是康熙认为是“诡立邪说,煽惑愚民”,于是康熙大怒,被灭族。按照孟森先生总结朱方旦冤案,那估计明代的王艮甚至王阳明在康熙统治下都免不了被杀的命运。王艮不必说了,出身盐丁的平民思想家,狂妄自大,以圣人自居,门徒无数,仅仅这就足够在满清康熙统治下被杀了。至于王阳明,那光他说“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在康熙统治下,得一个悖逆的罪名不在话下,更何况他也是聚徒讲学,轰动四方,被门徒拥戴成圣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是奉康熙的旨编纂的,而且以康熙年号命名,足见清廷之重视。可是有个书呆子叫王锡侯的,竟敢批评《康熙字典》,说它难以贯穿。他自己编刻了一部《宇贯》,意思说,这本书可以用字义把零散的字贯穿起来,正好弥补了《康熙字典》的不足。结果康熙大怒,此案的主犯被凌迟灭族不说,还连累了两江总督,因查办不力受到降级,江西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是副省长)也受株连被革职。王锡侯不但被灭了族,而且转相攀染,到处牵连,所谓瓜蔓抄。其实,王锡侯写《字贯》本想贡献自己一得之见,想不到竟落得如此下场。
康熙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史实甚感愤慨,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献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刑部上报康熙,戴名世十年前刊印的一本叫《南山集偶抄》的书中“悖逆”之处有:《与余生书》一文中录有南明三王年号,并将南明与蜀汉、南宋相比。在另一文《与弟子倪生书》一文中提到清开端应为康熙元年,顺治朝不得为正统。《南山集》中尚记有以下内容“…(明崇祯太子)徒步至前嘉定伯周奎家。奎,太子外祖也。是时,太子秭长公主,栖于奎家,相见掩面器。奎举家拜伏称臣。
已而奎俱祸,言于官曰:‘太子不知真伪,今在臣家。奎不敢匿也’。因召群臣识之。或言为真,或言为伪,谓真者皆死。太子后密杀于狱中”。由于该书提及前朝太子被密杀之事,康熙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斩立决,女子罚给满城转营奸宿。所谓转营奸宿,就是送到满洲贵族部属各个满城营地让八旗兵们轮奸。据清宫康熙密折老档载:康熙二十一年一月五日,康熙密旨赖塔:俘奸恶吴逆妇人百人,每一日一夜,满城八旗伺候着,年小的都怀身,夜生了小崽子。又有几个丫头,奉钦依由他,崽的长到大,便是摇钱的主儿。“满城八旗伺候着”,是轮奸的意思,这种惩罚骇人听闻,奸后生了孩子,还得继续受罪。 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立决;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奴。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近千人,因方孝标已死,仍被开棺戮尸扬灰。
心狠手辣,乱伦成性,淫乱宫女。
满族本是关外的原始游牧民族起家,入关前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晚期,部落风俗野蛮并未开化。然而,风俗习惯的改变并非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譬如爱新觉罗.皇太极,先是娶了自己的姑姑博尔济锦氏,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又娶了博尔济锦氏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后被封为庄妃,生了顺治福临和三个女儿;后来还娶了博尔济锦氏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在皇太极死后就发生了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盗嫂”的事件,而当时满洲皇族视之为满洲习俗理所当然,并不为耻。又如清代皇帝祭神有吃生肉和跳萨满(一种原始的巫婆舞蹈)的习俗,再如康熙的性启蒙老师苏麻喇姑:一个92年不曾洗过澡的脏女人。按照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那就是不讲卫生,而且是一位女同志不讲卫生,但按满洲旧俗不洗澡也是一种原始风俗,其部落习俗就如同美洲的印地安人。
纵观清代皇帝的后宫,多尔衮简直就是“色中饿鬼”;顺治皇帝沉迷后宫,连自己儿子的奶娘也不放过,生下“爱新觉罗.奇授”,更不用说他逼死弟弟,夺其弟媳的乱伦行为,使得索尼不得不改皇太极“不得取弟妇…”禁止乱伦的法令,其实皇太极自己就娶了姑侄,已经先行违反了;康熙不用说,后宫女子是满清皇帝最多的一位,而且连宫女也不放过,生下八贤王;乾隆只能用淫乱来形容,六下江南挥霍无度,在江南为嫖妓而两度废后;咸丰天地一家春,淫乱而早亡;同治皇帝在八大胡同嫖娼染梅毒而死 ;就是被打扮的十分简朴、清心寡欲的雍正皇帝,其实也是一个奢华、荒淫的伪君子。雍正在即位前只有一妻一妾,但所生的五子三女,却都是其他不同女子所生,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至极的生活。雍正后来暴死,就是因为服用“红丸”,而红丸其实是一种春药,要是雍正真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要红丸干吗?!
到了康熙的时候,还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女,顺治的妹妹,辈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康熙听后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了。”臣属们大吃一惊,说:“宫闱之类乃王化所基,伦常不能紊乱。今公主于皇上乃是父亲一辈,皇上怎么能娶自己的同姓之姑为妃呢?”康熙颇不以为然的说:“未必。所谓同姓不婚,指的是母与姊妹及自己所生之子女,若是姑母辈,既非我母,又非我女,也不是我的姊妹,就算纳之为妃又如何。”大臣们听后极为惶恐,力谏不可,但康熙终究还是不听。
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康熙的生育能力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一生共下有五十二个崽!实属罕见,比生殖能力强的动物还多。康熙年青时身体强健,即使到晚年也是雄风不减当年,其荒淫之名,时人无人能及。
康熙的名臣张廷玉的弟弟张某在京为官,当时还有另一汉人官宦世家姚氏,两家世代通婚,张某的老婆姚氏,当时号称国色天香,在京中汉官中,其美色在这些人的妻妾中公推第一,张某心里也好不得意。有一年太后祝寿,诏令汉官命妇也同满官命妇一同进宫叩祝。于是张家和姚家的女眷便精心打扮,盛装朝服的跟随众人进宫为太后贺寿。到了之后,康熙也在那里,太后很高兴,便在内廷中赐宴,让这些人在宫里好吃好喝,随便游玩,玩了一天才散。出宫后,这些女眷们散后便依旧乘坐原先的肩舆回家,其他人都安然无恙,只有一家出了问题。当时说某京卿张某的老婆,回来的时候衣服虽然仍旧是原来的衣服,但人却已是面目全非、衣冠不整、六神无主,根本不是原来那个人。张家和姚家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却畏祸不敢声张。由此,汉官命妇入宫之例,便从此停止。
以前以为清代最乱搞的是乾隆,后来才知道康熙也有这个传统。有正史记载的老婆55个,后宫佳丽三千。其中有一个良妃卫氏,只是个汉族包衣,在后宫浣衣局被康熙给瞄上了。据说这个良妃“美艳冠后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还嫌若大的后宫太小,容不下他声色犬马,便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造江南山水修建一座奢华离宫,亲自取名日:“畅春园”,作为他在郊外寻欢作乐、风花雪月的场所。此后他经常与女人、太监们私混、胡闹与此,纵欲无度。畅春园后毁于英法联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无奈放弃一段感情句子
有的人伤感的时候,喜欢在网上更换句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愉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奈放弃一段感情句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无奈放弃一段感情句子(流行)1)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
-
女人感情句子伤痛 男人伤痛女人心的句子
再见了,我那么那么爱你,虽然笨拙,但也努力做了好多,所以我不遗憾了。2、犹如胸腔被击碎甜腻直冲喉头却硬生生咽下。形容开始平凡最后痛苦的句子强势未必是强者。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发表日期:2013-
-
抖音里有诗意的情感短句子 发抖音的感情句子容易上热门
1、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暗夜。2、我最懂得知足,但还是有点想哭。3、友情比爱情长久,陪你欢喜陪你忧。4、失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亦不再如初。5、岁月很长,人海茫茫,别回头也别再将就。6、生气,就好像
-
男人心累了的感情句子27句
1、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2、反复反复反反复复,我也累了3、遗忘了微笑,胜于记住了悲伤。4、感觉早已负荷,身体与心双向透支。5、人生,一趟旅程,原来只是擦肩而过。6、怪我不出众的脸,留不住你跳动的眼
-
心累了没人懂说说,心累了的感情句子
1,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长大了,成熟了,这个社会就看透了。累了,难过了,就蹲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同情你,怜悯你。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那么你只有
-
浪够了玩够了该收收心的说说感情句子
1,这么多年你玩够了吗?是不是该收收心回到我的身边了呢,我们这尴尬的关系要维持到什么时候啊?2,那些等着节后减肥的姐妹们,该开始了,别再为自己找借口了,玩够了该收收心了。3,越来越不想去旅行了,总觉得玩
-
劝导人不要多想的句子 不奢求不做梦不多想的感情句子
真想就这样对喜欢的人好,不多想,不求结果,没有目的,不问往后。就这样,顺着时间的脉络,日复一日的温柔下去。把人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和事上。对于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不惦记,不关心,不多想,因为不值得
-
男人心累的句子句子说说,男人心累了的感情句子
1,让男人心累的女人,一定很漂亮。让女人心累的男人,一定价值不菲。2,男人志在四方,女人志在心房。男人爱面子,女人爱名声。男人害怕问工资,女人害怕问年龄。男人害怕长得矮,女人害怕长得胖。男人心累,女人
-
伤痛的感情句子 凝望那伤,依然在手
伤痛的感情句子,伤痛的句子, 爱过痛过的记忆,只能深深埋心中。 认识你是一种痛苦,爱上你,缺是一种无边无尽的痛苦! 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那些已经犯过的错误,有一
-
春天窗外雨声的感情句子59条
1.下雨的时候有着人陪着走走,真的很浪漫。2.手捧一杯香茗,独坐书桌前,听窗外雨声滴答,阅手中万卷书籍,品古今中外趣事,静享时光嫣然。3.忽闻窗外雨声,细细聆听,恍若一首忧伤的旋律,谱写着谁的悲伤,悲伤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