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矜弱贵女重生乡野后杀疯了 > 第47章 酆都罗山

第47章 酆都罗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陆子礼口中的不下五次,在具体的注释中的出现形式,都和类似于这种的话,脱不开干系——“秘术所需之法器,遗落酆都罗山,凡取用者不可犯戒,犯戒者必携法器跪行至酆都罗山奉罪。”

同样话意、不同表达的短句拼拼凑凑、分分合合,无非都是说,取用“法器”的秘术使用者绝不可犯戒,否则定要去酆都罗山谢罪。以整篇幅叙述的风格来看,这种的“谢罪”多半得和生死扯上关系。

像极了永生永世不得超生的诅咒。

魏郁春想起来还未去陆子礼实施秘术的地室看过,现在又对此处“法器”和“酆都罗山”的关系感到一头雾水。

她遭不住一直自己憋着想,开口对陆子礼问道:“秘术所需之法器遗落此山?那陆大夫施展秘术的用具从何而来?”

她的意思其实很委婉,因为她也从孤女姐姐口中得知过陆子礼得到秘术后,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术法的用具。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她不明白陆子礼器具的来源,她这么说,意思明显也不明显——去地室亲眼看看。

不然她的疑心是很难捱过去的。

她是懂得礼数的,陆子礼听得出她的意思,他想着人也是觉得张口就直接表明用意并不礼貌,身为客人莽莽撞撞,实在容易触怒主家。

所以陆子礼一点都不计较,直率道:“我在研究这些古文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这些字眼迷乱思绪。但我女儿已危在旦夕,我顾不上太多,便自己亲手做了器具。”

魏郁春思路格外清晰,直接点明一个大家都没在意的点:“那这是不是也算一种犯戒呢?秘术所需之法器,遗落酆都罗山,凡取用者不可犯戒,这句话细细嚼来,好似天生有种微妙的悖逆之气。”

关阇彦接道:“不一定,酆都罗山是神话之地,现在很多玄乎其乎的东西都拿着这些神话故弄玄虚,当作一样招牌,抑或是深化信徒信仰的标志。”

魏郁春觉得有道理,旋即应了一声:“确有此理,毕竟神话之地本就不可求遇。既然秘术用了自制的法器进行,有了效用,且持续了月余时间,若是真有什么违逆天仙的反噬,不可能迟来这么久。”

“别太当真,这种东西真真假假谁能说清?”关阇彦沉道。

陆子礼皱着眉头,半信半疑道:“酆都罗山是什么神话里的地方?我从未听说过。”

魏郁春一听,忽然觉得不太对劲,因为身为和陆子礼一样的南禺人,她绝不可能通晓有关起源于中原的道家神话体系的故事,而酆都罗山恰恰就是其中之物。

可她方才一心琢磨自己的事,忘记了注意关阇彦话中的细节,听到人说起此山乃神话之地时,她居然没心眼儿地直接上去接了茬儿,实在可疑。

她通晓汉文这一点没瞒得过关阇彦就算了,再多懂一项从未踏足过南禺地界的道家宗信,真就太怪异了。

于是她赶忙跟着陆子礼附和一句:“是啊,方才听你说此山是神话之地,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她装得是挺那么一回事儿的,关阇彦的目光就在她脸上停留了一下就瞬走了,没多想。

关阇彦顺道解释了一番有关此处的神话:“我早年去过中晋,所以多少知道一些神神鬼鬼的故事。这酆都罗山就是道家神话里的地狱,传闻其位于极北之地,天寒地冻却依旧山奔海立。山高十万六千里,周回五万里,极为宏伟高峭。其山脚下还埋有一只隐蔽的大海洞,名叫阴景天国,传闻其主宰者名为太阴水帝北阴天君。这地方妖孽肆虐,危害人间什么的。”

“说起来,盘龙山也面海,算巧合吗?”魏郁春不假思索道。

“那就要先问问陆大夫了,”关阇彦摸摸下巴,旋即将目光和话语权递给了对面的男人,“那盘龙山可有其他地方和酆都罗山相似?”

陆子礼默哀道:“盘龙山虽陡峭,却并不似神话中的酆都高耸入云。我去过哪里很多次,也从来没听说过或者见过下面藏有海洞。”

这个回应对关阇彦来说,并不意外,他耸耸肩道:“是了,神话中酆都罗山可是位于极北之地,和盘龙山所在之地刚好有两极之分。并且南禺的信仰多样,好像和中原的道家扯不上关系吧?”

他点了点桌案上摊着的拓印文纸,分析着:“看得出来刻满这些文字的石墩已经被风化很久了,少说……得有两三百年了吧?”

“两百年前,中晋刚南征我们南禺,战火纷飞的,宗信这种文化怎么可能传得过来,若是这石墩真和道家有关系,我不信南禺至今还无人不明其道,至少我除了早年的经历,在南禺从没接触过这种东西。”

他为了不穿帮自己辛辛苦苦塑造的假身份,还煞费苦心地补充了一系列自己是南禺人的表达,拼命和当下另外两个人连结不存在的民族认同心。

魏郁春虽然面色不改,心中却早已侧过眸去,上下打量满口谎话的他。

她才不信,这小子肯定是从小生在中晋的大户人家之子,至于是何样的人家,她也迷迷糊糊答不上来。因为关阇彦这人各样本事似乎都玩得得心应手,性格也时而稳重时而泼皮时而凶狠的,所以整个人都是扑朔迷离的,导致她对他的定义也随之变幻了不知多少次。

为了让陆子礼更信任他们的说辞,魏郁春也信口帮他掩护了起来:“是啊,我这远房亲戚幼时随父去中晋住过一段时日,那些神话之闻八成错不了。”

陆子礼表示赞同,他微微松了一口气:“应该真的是巧合了,就只拿南禺说事,不同地方的宗信虽然各有千秋,但总能发现其中有几个它们各自的信仰中存在了相同的事物,不管是教义还是祭祀时的规矩乃至于志怪神话中的鬼神名字。这些宗信往往相隔甚远,这些当地人几生几世都不可能产生交集,更不提互相干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