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惜那锅老卤,二十年的料包该传给我徒弟的...”
“这尺码织大两号,万一我熬不过冬天,明年她长个了还能穿...”
这些对话里没有诗意的生死感悟,只有散落在CT片和缴费单之间的琐碎牵挂,在医院的这一天,夏树看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听到了太多的痛苦和无奈。
她开始明白,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态度又是如此的不同。有的人会坦然接受,有的人会拼命挣扎,有的人则会陷入深深的绝望。
夏树在医院待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才离开。她的心情格外沉重,那些在肿瘤科看到的场景和听到的对话,一直在她脑海中回荡。
回到宿舍后,打开电脑,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她知道,自己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去真正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夏树突然回头看着林疏月。
她郑重的对林疏月说:“我去了医院的肿瘤科,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我觉得你说得对,能死亡或许也是一种幸运,但更多的人还是在努力地活着,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林疏月垂眸沉思了一会只说了个嗯字
夏树也没再纠缠,因为她开始重新修改大纲,将在医院的经历融入其中。
这一次,她不再只是注重文字的优美和情节的跌宕,而是更加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刻画。
她明白了真正的写作是朴素的,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是平淡的生活,是日常的对话,只是这样就足以。
她把在医院肿瘤科听到的每一句对话,看到的每一个眼神,都细细地拆解、分析,试图从中提炼出最真实、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
每当夜深人静,舍友们都已进入梦乡,夏树还坐在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斟酌着每一个段落。她想起那位年轻母亲焦虑的眼神,便在大纲中着重描写了亲情在生死面前的那份无助与坚韧;回忆起白发老人紧握着爱人的手,她又增添了关于爱情在生命尽头的坚守与不舍。
林疏月偶尔会来看夏树的进度,两人也会就一些细节展开讨论,但大多数时候,夏树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大纲的修改,更是她对生命和人性理解的一次升华。
林疏月除了之前对夏树大纲的指导之外,也没再对她的文章发表意见。只有夏树主动询问的时候,她才会说自己的看法。
“你的文章终究是你的,我只是给你一个参考”林疏月总是在说完之后补充这么一句。
苏阳之前总是叽叽喳喳的在旁边和其他宿舍来的人打成一片,如果是以前的夏树会很讨厌这种感觉,打断了自己的思路。
但是换成现在夏树已经愈发明白了,这些日常对话的重要性,而不是只在意“人设”。
刘晓燕和苏阳关系最好也更加心思细腻,总是询问夏树需不需要提醒苏阳让她注意一些,夏树总是摇摇头笑着说不用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平静的直到夏树把整篇文章都上交给社长之后,才后知后觉的想到,为什么自己要因为林疏月的要求就逼迫自己按她的规定时间做这些,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自己凭什么听她的啊,夏树开始有些后悔。
但是根据这几天的经历林疏月确实对写作有比自己更权威的理解,确实不失为志同道合。
只是林疏月并不自己亲自写作,夏树从未见她码字或者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