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坐在房中等了许久,也没什么人来,索性叫了槐序她们几个进来,将自己从牧府带来的东西一一摆好。
然后清点了别人送来的贺礼,该还的,该回礼的,停云都让槐序一一记好,这是这几日袁氏教停云的。
停云都记着。
收拾完后,已经到了晚上,这一整天,停云都没怎么吃东西,现在已经很饿了,可是宋应辰没来,唐氏那里也没有传什么话来。
所以停云不知道该怎么办。
槐序她们三个已经等着急了,尤其是荷月火爆脾气,早已在心中将宋家骂了个边,不想让自家小姐饿着,就自己去给停云找了吃的来。
停云断定宋应辰今天是不会来了,也就不再在意其它什么礼数,直接脱了喜服,换上自己从前的衣服。
今日宋府如此怠慢,停云已经记在心中,那她也没什么好装的,索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牧家大小姐,成婚当天没人照顾,这像什么话。
牧家虽然过得清贫,在京中声望不高,可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宋府此举简直是分不清局势。
新婚日过得如此无聊,停云真是觉得无趣,甚至是在浪费她的时间。
晚上躺在床上,陌生的环境,不舒服的床,又让停云想起来在边关的生活,想起了疼爱自己的哥哥,若是他们在,断不会让别人这么欺负自己。
槐序在停云睡觉前已经和她说了明天的事宜,要去敬茶,还要随宋应辰一起进宫谢恩。
可现在停云连宋应辰见都没见过,明日该如何面对。
晚上是槐序她们放松的时候,坐在房顶上,看着这京城的万家灯火,槐序,仲夏,荷月感觉自己像是与这世界割裂了一般,融不进去。
宋应辰此刻,带着假假去找假假的好朋友们。
破庙里面有很多小猫,各样的都有,宋应辰喂了它们许多次,现在也都喂熟了,一见到宋应辰就跑到脚边,喵喵地叫,让人十分心疼。
“鹤颂为何在这里。”老和尚从院子里出来,询问宋应辰。
“我不在这,还有别的去处吗?啊,老和尚你说说。”宋应辰俯身,与小猫们打闹在一起。
“可今日,是你娶妻。”老和尚说着,一脸烦恼地看着宋应辰。
“娶妻,我连我自己都帮不了,怎么敢有妻子。”宋应辰笑着说,只是这语气有些自甘堕落。
“明日,你赶得回去吗?”老和尚知道自己劝不动他,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能吧,无所谓,反正不想呆在那里。”宋应辰站起来,拍拍手。假假就跳进了他怀中,宋应辰抱着,从老和尚面前走过。
然后等离老和尚有一段距离后,他又摆摆手,让老和尚回去。
“更深露重,禅师还是快进屋去。”
老和尚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
唐氏今早起来就被告知昨天宋应辰就离开了宋府,她十分气愤,但她又管不了自己的儿子。
每次都是找个什么事威胁宋应辰,才能让宋应辰听她们的话。
只是今日,新妇进门第二天,宋应辰就不在,她这个母亲,面子上总是挂不住,她也不知停云的脾气秉性,就十分忧心。
宋清溪站在一旁,乖巧地安慰她。
平时她都不会在这,只是今天,停云要来给唐氏敬茶,她才早早地来这里等着,看看自己的嫂嫂长什么样。
停云昨夜认床,到三更才睡着,今天又早早地被槐序拉起来,十分困倦,连带得气色有些不好。
槐序只能多给停云上了些胭脂,停云喜素雅,所以槐序只给停云梳了个简单的发髻,带了只袁氏送给停云的簪子。
素雅,但着实美丽。
等到吉时,宋应辰还没有回来,停云只好自己去给唐氏敬茶。
“母亲,请用茶。”停云稳稳端起仆人递来的茶,然后恭敬地递给唐氏。
“快些起来,大人不在,不必这么多礼数。”唐氏接过茶,然后体贴的说,装得十分像样。
唐氏喝了一口茶就将杯子放到一边,然后看着停云语重心长地说。
“停云啊,这应辰不懂事,你多担待些,你才从边关回来,也好好适应一下京中的生活,不必揪着应辰不放。”
停云听了这话只觉得好笑,就又向唐氏行礼,说出了心中的话,昨夜她一直组织自己的话术,还害怕唐氏会计较,只是今天她话一说,停云也就不在意那么多了。
“母亲,恕我直言,我确实是刚从边关回来,您也知道祖母年事已高,牧府只姨娘一人难以打点,所以要说适应,那自然停云在牧府更能适应。再者就是夫君,昨夜他没回房中,我不怪罪,自然也不会揪着不放。只是我给了他自由,那还请母亲给我这个自由。”
“您放心我不会做什么有损宋府名誉的事,也还请宋府不要打着牧家的旗号,行些苟且之事。”
“我爹眼里容不得沙子,我眼中也容不得。所以还请母亲将话带给父亲大人。”
停云说完,恭敬地向唐氏行礼。
那气势,感觉停云身后就是牧战德的军队。让人不寒而栗。
“嫂嫂,是心中有气吗?口气这么大,差点将母亲吓到。“宋清溪见自己母亲脸色不好看,就急忙出来打圆场,想让停云退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