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读不了书就弄干戈 > 第3章 第三章上:成亲前的因果

第3章 第三章上:成亲前的因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式踏进这里,宋应辰还很不习惯,这是他的婚房,里面却没有半点他的东西。

但这也怪不得停云,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宋应辰本以为槐序她们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过他也不在意这些,毕竟被这样对待多了,也就不在意。

但出乎意料的是,她们格外恭敬,规规矩矩地带他去找停云。

看来不止她们主人在学规矩,她们学得也十分到位。

走进房中,就看见停云坐在桌边,什么也没做,像是在等他。

“夫君还是第一次来这,请夫君来是想给夫君道歉,方才是我太任性了。”停云见他来了,还没等他说什么,还没等他完全走进来,就直接站起来,向他行礼认错。

宋应辰本不知道和停云说什么,只想来看看她的伤势怎么样了,但现在,停云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把他架起来了,他不知该怎么应对。干脆就无视停云的话。

“你伤怎么样了,别到时候被母亲看了出来,又找人来寻我。”

“我无事,夫君又要走吗?”停云今天处心积虑地做这么多,就是想让他留下来几日,可他这话术,像是又要离家去。

“无需多问。”说完宋应辰就走了,留停云一个人在原地愣住。

停云原以为他不像传闻中那样的。

可今日相处起来,发现他好像确实是这样,但停云总感觉他有心事。神秘得让人捉摸不透。

看来想要她这位夫君陪她演戏,怕是不行了。

他伪装极深,想要查清他,怕是要费些周折。

槐序自宋应辰出了她们院就跟着,发现他只是去原本的住处取了件东西就出府,去处好像是城外。

槐序告诉了停云宋应辰的去处。

停云没说什么,只是忧心忡忡,坐了一会儿又去床上躺着,明天还要起早学规矩,今天是难得清闲的一天。

躺在床上,停云将近一个月的事,仔细回想,觉得真是奇妙,她突然就嫁人了,突然就从边关来了京城,突然她就不是那个有爹爹保护,有哥哥疼爱的大小姐。

一个月前,皇帝的二皇子齐尚德在南边关立了功,他运筹帷幄,帮助击退外贼十万余。战报送回京城时后,皇帝大喜,就下了圣旨,召回了在边关历练两年的二皇子,还赐他府邸,准他留在宫中学习。

二皇子是两年前获罪被罚去边关的,两年不曾回来过。

如今也是戴罪立功,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又不一样了。

二皇子是贵妃张舜华的儿子,贵妃的哥哥张知危,自他父亲去世后,就升为中书令,仕途平步青云,也结交了不少朝中要臣。他儿子张周慎科考落榜后,就随了军队去了边关,如今也当了个将军。本来他们张家是前途一片坦荡的,可就是二皇子受罚后,中书令也受了影响,在朝中总是有些抬不起头。

然太子齐安邦,这两年虽没什么大作为,但好在听话,干着自己的本职之事。他舅舅,宋杜平,也就是宋应辰的父亲,身为刑部尚书,虽官职不比张知危大,但这两年也是在皇帝面前出尽了风头,他大儿子宋华元,虽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小官,但朝中总要敬重他们些。

但二皇子一回来,局势就变了,太子受到了威胁,张知危的处境也不再那么艰难。宋家开始慌了。

在朝为官,要学会站队,站对了,也就赢了,站错了,也就完了。

毕竟,天子之怒,无人能够担待得起的。

宋杜平知道,皇帝这是看他们不顺眼了,拿中书令来压他们。

而太子在其中,十分难做。

所以宋杜平就给皇后献计,让皇帝为他们宋家赐婚,让宋应辰娶牧家嫡女,牧停云。皇帝是谁,管理泱泱大国,岂不知道他们那些小心思。只不过皇帝的心思比常人更难猜。

牧家自前朝就是武将大家,现在驻守边关的牧大将军,牧战德,手握二十万精兵。他大儿子,牧随风,自小就跟着他父亲带兵打仗,现在也是少年将军,年少有为。二儿子牧伴阳虽不如他大哥有能力,但在军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三儿子牧闻雷,虽不习武,但在国子监的成绩十分突出,夫子连连称赞。二女儿,牧请露,是京中少有的贵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相也十分突出。

牧家子弟,可谓是后生之勇。个个都是国之栋梁。这让皇帝怎么不忌惮,况且他常年驻守边关,军心早已在他那边,二十万士兵,那是国家的命脉所在。所以皇帝得把牧家牢牢握在手中。

赐婚,确实是个良机,牧战德的大女儿,是原配夫人最后的血脉,自出生就养在边关,二十载不曾回来过。不知道她是什么模样,但听说牧战德自小就十分宠爱这位小姐,不让她习武,虽养在边关,但也没亏待过。大概是把对原配夫人的愧疚,都变成爱给了他们的女儿。

所以,赐婚,最好的人选就是牧停云,至于宋应辰,无官职,无事迹。就是个闲散的伯爵,他也是个最好的人选。又与天家结亲,又不会增加他的势力,反而还能相互制约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关系,皇帝肯定得同意这门亲事。况且他两年前有愧于宋应辰,他这个外甥,如今也是给他门好婚事,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皇帝此举,可谓一石四鸟,要不然他怎么坐上这千乘之尊的呢。

赐婚的圣旨与二皇子立功的圣旨是同一天下的,此举也让人谓之高明。既不张扬哪件事,又都不让谁名声大振。

只是这圣旨的当事人,都不怎么欢喜。

二皇子,自边关回来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为人十分谦虚,完全没有一个皇子的架子,也不出去结交,每日做的事只有进宫请安和去找夫子学习。不宴请也不赴宴。只是他听说了赐婚的圣旨时,心中颇有遗憾,面对自己的立功圣旨,心中倒是没什么波澜,平静地谢恩,接圣旨。

只是这圣旨传到宋家时,皆大欢喜,可唯独宋应辰不在,所以他父亲就代替他接了圣旨。

能与武将世家结亲,是他们家的荣幸,况且朝中半数武将都是牧战德的门生,对他们的老师,是十分敬重的。他的儿子娶了牧战德的女儿,他们宋家也是与武将站一块了,自然太子也就有了底气。

圣旨传到牧家,只有家中祖母和二夫人在,老祖母接下了圣旨。

她已经年过七旬,头发花白。自牧战德离家已经二十余年,其中虽多次回来禀报军情,但都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她就盼着闭眼之前看一眼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现在盼到了。

圣旨除了在京中派发,当然也要送去边关。

牧战德收到时,已是三日后了。

他其实早就知道,皇帝对他早有猜疑,只是他不在意这些,他的父亲就是将军,名利,钱财对他,对整个牧家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是他身上的那份责任,一直无法放下,多少人在他手下死去,又多少人奋不顾身地投到他的麾下。他的心早已和这千千万万的将士们连在一起,况且,他作为将军,为的是守护和平,不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也是他自习武以来的愿望。

将军无赫赫战功,是他一身追求的目标。

为此他甘愿奉献一切。

只是现在这局面,他必须将停云嫁过去。不是说要被皇帝牵着鼻子走。是停云确实该回到京中了。家中母亲年长,从未尽过奉养之孝,况且,京中硕鼠是该敲打了。

至于嫁个宋应辰,这个闲散伯爵,也好,不入朝为官,这点深受牧战德的喜欢。他不想停云跟着一起经历朝廷中的血雨腥风。

把女儿嫁过去,他此举也是一石三鸟。

虽牧战德同意这门亲事,可是牧随风,牧伴阳不同意。

这两位少年将军,英姿飒爽,全得牧战德的亲传,他们对自己的父亲也是十分敬重和钦佩。但对于父亲这个决定他们不理解。

“爹爹,为何要把停云嫁给个游手好闲之人?”牧伴阳虽不同意,但不敢与父亲叫板,就在牧随风耳边吹风,让他大哥去同父亲说。

“这是军中,没什么爹爹。”牧战德一向严格,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这点他与皇帝相似。

皇帝先是天下人的皇帝,再是太子的父亲。

牧战德先是将士们的将军,再是他们的父亲,而他们也先是牧战德的将士。

“牧将军,停云二十年没离开过这里,现在要把她嫁去京城,你放心吗?母亲放心吗?”牧随风胆子大,也知道他爹在意什么,所以故意提了他们的母亲。

他们的母亲在生完停云后两个月就因病去世了,就在此地。当时是寒冬,这里条件不好,天气还极端恶劣,有时下整天的雪,有时下黄沙,分不清白天黑夜。就是这样,他们的母亲才因病无法及时治疗,在加上刚生完停云身体虚弱,就去世了。为此牧战德十分愧疚,这也是这么多年,他不愿回京中的原因之一。而他把这份愧疚,全都换□□,给了停云。

所以牧随风对于自己爹爹的这个决定,十分不能理解。

“牧随风,这是圣旨,由不得你我。”牧战德说完,就将他们赶出了自己的帐中。

“哥,这怎么办,难道真要将停云送回去。”牧伴阳现在在军中,虽也是个小将领,但只要他在自家哥哥旁边,就还是小孩子样,事事都依赖哥哥。

“也只能听爹爹的,看晚上爹爹怎么说。”牧随风知道刚才他们俩莽撞了,现在还在军中,不可议论其它事,这是立下的规矩,谁都要遵守。

停云知道这个消息时,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怎么办才好。

晚上在一起吃饭时,停云的两个哥哥都给她使眼色,让她去与父亲说。停云虽也想问,但还是等着父亲说,她相信父亲会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她也相信父亲会让她安心。

可是饭吃完了,牧战德也没有说话,只是饭后让停云沏一壶茶去他的书房。

牧战德和他们的两个儿子虽平日里都在军营中,但在此戍边多年,这里已经成了第二个故乡,所以他们在此处买了间府邸,平时好在此安顿休息。军队没事时,也可娱乐。毕竟带兵这么多年,总不能一直绷着弦。

说起来戍边,也不都是打打杀杀,多是维持一个平衡,不松不紧,才是最好的状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