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会是她。
较真起来,她也不过是贾琏的附属而已。
-
那日谈话不久,王熙凤就回了府。
她并不知道秦可卿准备如何对待平儿,但从后续参加宴会并不见平儿随身伺候,便知道她不打算将其提做心腹。
直到秦可卿生下女儿,满月宴上出现了个陌生丫鬟。
平儿彻底失去了机会。
王熙凤有过一丢丢愧疚,但很快就被她抛之脑后。
她如今无暇他顾。
贾敬不管俗务,贾珍有贾敬镇着,贾蓉也被压着读书。
如今宁国府的财政乃至大小事务几乎全由王熙凤一人把持,她想做什么完全不必像前世那般,还要征求贾琏的同意。
若他不同意,一样寸步难行。
所以她得空便忙着打探各处消息,想要多多买田买地,置办祖产私房,以防被抄家后无路可退,实在分不出心神关注其他。
中间几年风平浪静,无事发生。
直到贾晨年满五岁,到了上学读书的年纪。
前两年贾敬亲自为他启蒙,如今本也该让他继续教导:毕竟贾敬已辞了官,如今赋闲在家,教导一下自己的重孙也是理所当然。
他一个进士,也不存在学识不够的情况。
可问题是,贾敬不愿意。
并非他不喜欢贾晨。
事实上,贾珍祖孙三个,贾珍又蠢又毒,贾蓉脑子太笨,唯独贾晨继承了其母王熙凤的聪明才智与性格,最得他喜欢。
可问题是,贾晨虽然聪明,在读书一道上却不怎么开窍。
相反,他对数算极其擅长。
王熙凤:“……”
这也随了她吗?
贾敬发现这点后,险些气炸了肺:这重孙明明有读书的才智,却偏偏不喜欢,非得往数算这旁门左道上钻!
他一个正经读书人,如何忍得?
他又狠不下心鞭笞重孙。
为身体着想,贾敬只能放弃亲自教导贾晨,反为其延请了一位举子做老师。
隔壁宝玉的老师也是个举子。
那还是贾政费尽功夫,才托人请到的老师。
王熙凤最清楚贾宝玉在荣国府的地位,见他都只有举子做老师,自然对贾晨的老师没有意见。
不但没意见,她还做事周全,送了好一份大礼。
那老师并非京城人士。
他赶考期间和老乡结了仇,偏自己落榜后老乡中了进士,他为了不牵连家人,只能留在京城以教书谋生。
王熙凤得知此事后,直接派人将他妻儿接到了京城。
又将宁府的一座宅院拨给他们一家居住。
老师得此喜讯欣喜若狂,教导起贾晨来更是尽心尽力。
虽然偶尔也会被贾晨气得暴跳如雷,但念及其母恩情,他总能很快平复心情,总结经验后用更适合贾晨的方式教他读书。
就算进步缓慢,也一直在进步。
贾家人对此非常满意。
贾曦三岁后,每日也会到荣府和黛玉几个一起上学。
能教出黛玉,荣府请的女夫子本事不差。王熙凤也不奢求女儿能有黛玉的才学,能赶上她一半的本事这一辈子也够用了。
不想上学不满一年,新帝突然说要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