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松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点点头就算过去了。
那天她说招兵的话也不过是在刺激一下白献龄,没指望着真能招到什么兵。
白献龄在前面领路,掀开帐篷帘子让她们两个进去,那帐篷里就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桌子上还有一个简易沙盘。
白献龄介绍道:“那股山匪的情况已经打探得差不多了,属下做了张简略的地图,二位大人请看。”
说着他伸手指向沙盘里最高处,表情里有些许的感慨,说道:“这九峰山三面环江,山上密林丛布,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袁敏琅仔细地看了一眼沙盘,又去看姜雪松,嘴角稍稍扬起,她果然和寻常女子不同。
姜雪松可没发现袁敏琅的眼神,她正专心地看着那沙盘,围着桌子来回绕了绕,眉头轻轻皱起,自己最多能派去一千人剿匪,若是在这想把他们剿灭,难啊。
问道:“对方多少人,都是什么来路?”
“大约二百人左右,都是精壮的男子,平时做的都是打家劫舍的买卖,只不过他们只劫商队,那些普通百姓他们没劫过,所以也就没人去官府举报。”
白献龄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开口分析道:“属下以为,他们这一支队伍,绝不是简单的匪徒。”
姜雪松瞧了他一眼,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白献龄也不扭捏,朗声道:
“属下觉得他们的首领一定懂些兵法,寻常的土匪都是欺男霸女,他们却只抢商队,老百姓不抢,其中一定有鬼!”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姜雪松看着那沙盘,轻声道:“白大人,您可有剿匪的经验?”
白献龄眼神闪躲,有些难开口道:“属下没有。”
何止是没有剿匪的经验,他甚至都没去过战场,平日里都是处理京城附近的百姓打架。
姜雪松对此倒是平常,淡声道:“这回就有了。”
随即去看桌子上的情报,上面记载了土匪头领的姓名,事迹。
“九峰山离荆州不过一百五十里,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人去剿匪,任其坐大?”
这个赵韩南到底干什么吃的,荆州在他手里都乱成什么样了。
白献龄也不好随意多嘴,垂眸问道:“大人,咱们可是要去剿匪?何时动身?”
“不急,等我命令。”
白献龄看着她笃定的模样,心里有些底,开口赞道:“没想到大人还懂用兵。”
在大周,像白献龄这种单纯的武将,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大老粗一个。
受人敬佩的是那种儒将,能文能武才了不起,所以他是真心敬佩姜雪松。
姜雪松神色如常地开口道:“不懂,只是看过两本兵书。”
“啊?”白献龄愣在那,可看着她又不像是说谎的模样,心里和打鼓似的。
打仗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纸上谈兵那才是大忌。
白献龄被惊得说不出来话,干嘎巴着嘴,有些不知所措。
姜雪松没去看他的表情,不用想也知道他现在有些后悔。
不过倒也不用太担心,姜雪松说的看过两本兵书只是客气客气,太白藏书阁里的兵书她都能倒背如流了。
如今这也算是个机会来验证一下自己究竟学会多少,更何况李书衍那两兄弟还在荆州,他们常年打仗,有他们托底,那还怕什么。
这些可不能告诉白献龄,先让他紧张一会儿吧。
姜雪松撂下手里的纸,继续吩咐道:“把这个仇才的信息整理出来,一定要详细。”
仇才就是那个山匪头头,不过这个名字应该也只是个化名。
“好,”白献龄虽然很担心这次剿匪,但是姜雪松的话还是要听的,满口答应下来,说道,“明日给大人送过去。”
“嗯”姜雪松见事情也聊得差不多了,和白献龄告辞后带着袁敏琅回城。
还没等到城门口就看见一个十六抬的轿子等在门口,周围还有不少的官兵护送。
姜雪松侧头打量着,这又是什么大人物。
靠近的时候正好轿子里的人下来,对着身边的侍从呵斥道:“怎么还不过来,让我在这外面吹冷风。”
喝完这一句,转头就看见姜雪松骑马经过,精亮的眼睛盯着她,倒是有几分毛骨悚然的感觉。
姜雪松没多做停留,匆匆经过,穿过城门迎面走来一驾马车,瞧着那驾马的人还有些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