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思源对比和衡堂的体质分类记录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相似点:
组A与“阳盛”体质相似,代谢旺盛。
组B与“阳虚”体质相似,药物吸收偏慢。
组C与“气虚”体质相似,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这说明,我们的AI确实捕捉到了一些体质的生理特征。”顾然若有所思,“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
程向阳听完分析,微微点头:“目前这个分类还是一个‘假设’,你们的下一步就是寻找临床数据,看看这些分类是否真的适用于患者。”
就在团队准备进一步收集临床数据时,程向阳收到了一封来自公司伦理委员会的邮件。
“关于AI体质量化模型的研究,我们需要明确几点伦理问题:
如何确保体质分类不会导致医疗歧视?
如何证明AI的体质分类具有医学意义,而不仅仅是数据相关性?
患者是否能理解并接受这种分类方法?”
顾然阅读完邮件后,深吸了一口气。
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医学伦理和社会接受度。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向医学界证明这个模型的科学性,还要向监管机构证明它的合理性。”苏静缓缓说道。
“看来,我们需要更详细的安全评估方案,以及一套清晰的医学解释框架。”顾然沉思道,“不能只是技术创新,我们要让医生和患者都能接受。”
团队开始着手准备伦理审查的资料,而AI体质量化的研究,也正式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