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甘为外室 > 第43章 医士(三)

第43章 医士(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医册中均有记载,都是女子一个方子一个结果记来的,症状典型无差错,其余外,每株草药的用途都写得一清二楚。

只看医册,就能对此次流病了解一大半。

苏逸一目十行也能记忆犹深,一页一页去看,用了最快的速度。

女子犹豫不语,不想打扰,后苏逸一句“无妨”,女子放松心接着说道:

“册中所写,普通草药不见效,昂贵的药材吃了见效甚微,昂贵有昂贵的道理,那些药材里会夹杂些补品强身健体,这是普通药材里没有的。有点用处也会有人争抢,且不说见效甚微易复发,所需的银子百姓能拿出的不多,这事也是个难题。”

说完在场的人都在看苏逸的反应,见他看得认真埋头不理人,心道一心二用是否进了心。

不管是失望还是猜忌,不浮于外表,动动头,把目光聚向他们熟知的田益丰身上。

几页的纸,苏逸看了个大概,心里有个准,在他们视线即将交接的瞬间,放下书,打断了他们沉默中的对话。

他没直接去问面前的这群医士,同大众一样去看田益丰,只是神情太过严肃,那股平易近人劲不复存在,不知者以为发生了大事。

气氛过于压抑,平常的对话像是审问,他问了一个意外又合理的问题:“田大人,汴梁城中目前为止,是否有人揭难?人数又是多少?”

天灾人祸导致死亡的称为揭难。

有肯定是有,流病不是一夜之间形成,都是从不在意,然后随着不断发现暴毙者和病症相似者,这才定为疫。

在疫之前,在某个犄角旮旯的地方,病早就存在。

人数多少真不好算,就说汴梁城中现在乱成一锅粥的状况,谁患病谁无恙大意点都会搞混,没了一个人又不会特意上报。

这是不称职的表现,一旦揭露上报朝廷,安一个不务正业,无所事事的名头,他这官帽不稳了啊。

“回大人…”田益丰磕磕绊绊开口,嘴上每日精心打理的胡须,正好藏住他抖动不自然的唇齿:“据汴梁各地县长汇报总计,揭难人数高至千人大关,因起病急,病程长,每日增长幅度不等,不可避免疏忽漏算。”

苏逸心下一惊,知道病的厉害,不知病的恐怖,四、五日不短,足以一传十,十传百,但是病都应有个前中晚期,给接受和治疗的时间,可不这不许人等待,单一个汴梁就以突破千人。

这还是在少算的情况下,真算起来,一定是苏逸不能接受的数字。

这让自己在徽州的亲人如何是好。

心神不宁的情况下得有个发泄点,得以平静下来,情绪外放行不通,手上的动作随着心发紧,为了取得信任拥戴,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苏逸的手紧扣这衣摆,捏得指关节发白。

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时每刻每个人,都在演绎。

经验所积,苏逸处理得很好,冷静问道:“那致死原因为何?”

这次,看向的是医士们。

这谁都能答出来的问题,却没人再抢着答,问得太认真了,说出来的每一句都会被记录,关乎着治疗的决定,不能用谨慎表达,须是万无一失。

越是德高望重的人说话越有权威,能力都认可的情况下就会被推出去,独当一面。

不知不觉,苏逸也被带偏了,多双眼睛下没了思考能力,随波逐流。

目光所指,一人站出,发灰清瘦,仙风道骨不为过:

“回大人,患者生前气若游丝,有不同程度的口唇青紫,观察暴毙者尸首,可见面色发绀,眼睑瘀斑出血,双眼上翻,手呈痉挛僵硬状,可得出为窒息而亡。”

这人是汴梁数一数二的名医,个人无欲无求,每日接待的问诊者不多,以稀为贵,越是不易得,名声传的越远,不乏有外地慕名而来的人。

医术精湛是最主要原因。

家根如此,一脉相承,出了不少能人,胸怀大志者进了太医院,淡泊名利者守在一分二亩地,都以治病救人为本。

不看身份看本领,在座的医士对他甚是尊敬,他说时安静听着,停顿后不忙着接话。

那人似有顾虑,想了片刻全道出:“诊脉患病时,脉象示肺部淤积堵塞,病因在肺,牵制全身,因所关系下多病并存,高热与呼吸不畅为典型。高热未平又起,用药后可见面红变淡,但效果来得快去的也快;憋喘者,针灸于膻中,此法见效快,一针下去便能通气,但只能做应急,暂缓其危症,针去复原,用处浅。”

苏逸微微点头让他回位就坐,低着眉,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敲着桌面,这是他想事时的表现。事已至此,已无过多惊讶,种种事叠加没一开始的难以接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