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肥是根据农田亩数购买的。总之,西藏村民在春种时有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状况的选择逻辑,会力求达到人、农作物、牲畜之间的平衡,不仅要保证村民生计的延续,还要能够减小生计的脆弱性。
农作物的生长及分工五月底至九月,在幼苗生长出来之后,甲措雄乡比杂村的村民主要负责幼苗的护理工作。
在高原山地气候下,气候干燥,雨季来临较晚,降水量少。为了增产增收,村民会使用一定量的化肥和农药,并结合一定程度的人工除草,这个阶段工作的主要以女性为主。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x乡,根据笼统计算,在日喀则x乡内大大小小的寺庙超过341座;不仅如此日喀则市x乡距离扎西伦布寺的行程不到20分钟;而且它还是历代□□.大.师.的驻.地其宗.教.影.响.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
因此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化肥时,村民会考虑农田中其它生物生命的存在,担心农药或人工除草会伤害田地里的小动物,能在人工除害的情况下会尽力避免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同时保持产量的增长。
在社会分工方面,x乡的社会分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在农区,因为性别的社会分工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社会分工也使得男女各司其职,一般情况下“男主外,女主内”。
反而在牧区,因为牧业生产方式单一,因为性别的社会分工没有农区明显,相比农区而言女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分工过程中,一般是家里年龄大的男性灌溉,女性在田间除草,而家庭中年轻、具劳动能力的成年男性在此时会选择外出务工。但在人员较少的家中女性一人就承担了全部的农业活动,如果家中还有未成年子女假期会来帮助父母农作;而男性则会选择去打工,因此这一点作者本人认为是影响藏族家中出现一妻多夫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同时在此需要辟谣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户口上其实有且只有一对夫妻,一般是主持家的是户主是父亲,另外一个就是叔叔了。因为生存方式不得不选择出最优的家庭结构,如此下来,一方面承担女性角色的不会过于劳累,另一方面有两名或者以上男性方便分工。以x乡案例,算上几年的新生儿和死亡人数大约为1000左右,其中80%以上的家庭就是一妻多夫家庭,往往这样的家庭生计会富裕很多;而剩余20%的家庭是因为家中只有独生子或者另一方去世而得来的,由此可见西藏农村地区更加注重劳动力的数量。
以上就是沈翊深刻体会到的跟在前的一切。
而现在就是谷物成熟前的一次仪式。
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驱灾辟邪、庆祝丰收,融合苯教仪式对自然的崇拜的一种仪式。
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这个阶段是村民收割青稞的季节。
在此之前会进行名为“望果节”的活动,全村男女着上新装和僧侣一道列队转游庄稼地。队伍人员柱香、经幡、经书、宝伞、宝瓶、手鼓、锣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后面。
队伍按东南西北方向转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
在行进的途中不断地吹号、摇鼓、诵经、挥舞彩箭呼喊:“羌ang酷秀,央酷秀”,烧香敬供村神,祈求丰收。
转完了庄稼地便在荫凉处,共同进餐饮酒。
过后进行赛马、赛牦牛、唱藏戏、跳舞等娱乐项目。
本意就是感谢自然同时也代表农忙的时候到了。
沈翊穿着不属于自己的藏袍跟着一堆由小孩组成的大部队完成了全部仪式,整体过程是很快乐的,他们聚在一起拿出自己从家里带出来的食物大家彼此分享。毫不快活!
回去的时候还是开着三轮车的尼玛旺堆风尘仆仆来接他回去。
他问:“开心吗?”
“嗯,很开心。”沈翊听到自己说。
之后过一两个星期尼玛旺堆很忙,不知道在忙什么,村长让大家根据自家农作物生长的状况进行收割,此时的田间地头与春种时一样繁忙。
沈翊注意到家中的成年男性及在外从事劳动力转移的村民在此时纷纷选择回家进行秋收。
尼玛旺堆也不例外,让沈翊好奇的是尼玛旺堆似乎没有去上春季学期的课程。沈翊想回去之后问问他。
沈翊看过了,这里的农田适合机械化作业,他也打探到了村里共有7台农用拖拉机,7台收割机。
整个过程尼玛旺堆不让沈翊插手,他拿着根据米玛阿姨指令做好的饭餐,来到了田里。
金灿灿的田野间,有个铜色的强壮双臂在劳作。
首先,尼玛旺堆先是使用四轮拖拉机套装割晒机在履带的传输作用下进行收割,收割效率提高了很多,在这种机器下草堆是方块状,方便他们搬运。
沈翊也发现这个村的收割时间具有统一性,现在很少家庭是独自收割的,少部分家庭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收割。
整个收割过程大概需要十天,要根据自家的亩数和人力状况来决定;有时他们会根据机械收割的好坏随后决定是否使用收割机,村里的收割机是公共财产,而采摘的人员是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从使用收割机的家庭收取一定的收入,这个收入是按照亩数计算。
尼玛旺堆会在收割的过程中会将青稞一堆一堆放在田间,有利于将接下来的晾晒工作,整个晾晒过程需要持续一周至十天左右,这个看似方便实则一点也不,尼玛旺堆谁在劝不了沈翊,只能任由他插手。
那天晚上,沈翊觉得自己的双手不是自己的了。
待晾晒过程完成以后,村民会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脱粒工作,整个过程需要一周左右,但尼玛旺堆并没有用收割机,用他的话说就是对青稞不好。
沈翊不懂,只能干愣着。
最后,尼玛旺堆将田地里的秸秆用拖拉机拉回家进行加工储藏,供家中牲畜食用,如果没有晒干那么这一堆草就浪费了。
沈翊注意到尼玛旺堆不会在收割完之后马上进行农田翻耕,而是将牲畜赶到田间食草。而沈翊也想起来了自己刚开始来的时候遇到捡牛粪的孩子刚好是在这个时间段左右,只是要靠近冬天一点点。
待到入冬在未形成冻土之前,村民会进行一次到两次的灌溉。
第二年的三月、四月再翻耕土地。
沈翊拿着自己的笔迹本写下x村村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成本是比较高的,会结合气候和环境,并且遵循农业生产的法则和生产周期,整个过程具有间隔性。
在生产过程中,农牧民会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借助有利的地势和资源运用于农业生产中。
同时x村年楚河的河谷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气候较为温和,水资源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具备一定基础的天然草场与湿地,对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位于高海拔地区,生态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等特征,诸如干旱、冰雹、洪灾等一部分自然灾害对农牧民的生计影响较大。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之下,农牧民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要顺应自然、把握自然规律;同时,作为黑顶鹤的核心保护区域,在生活生产中要注重保护野生动物,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沈翊看着年楚河,不知不觉间想起了那个为猫猫实行葬礼的女孩,也想起了两人喝的那苦的不能再苦的青稞酒。
不知不觉中似乎过了一年。
“嗯?你在干什么?”尼玛旺堆脱下自己的衣服问眼前的人。
沈翊合上笔迹本伸手抱住对方说:“写人生感悟呢!”
米玛阿姨并没有给沈翊答复,只是会避开两人在一起的时候。
这段日子对于尼玛旺堆,对于沈翊无疑是最快乐的时间段。
劳作、收割成果,累、痛并快乐着。
只是悲剧总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