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早裴石一步入府,从出府的角门进去,便被门后两具嗷哇乱叫的活尸匣了一大跳。
才听到母亲做了府中总管,还没来得及高兴,又闻父亲林之孝死于乱贼刀下。
小红强忍悲痛,一路快步赶往二奶奶住的荣禧堂,将他们夫妇一路寻找宝二爷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汇报。
黛玉听闻宝玉从嶽神庙被救出来,心中欢喜。
可得知宝玉走散后被柳湘莲救走,不知所踪,心中顿时如坠冰窖。那点刚冒头的喜悦,又被忐忑不安的担忧盖过。
此事不耐多想,黛玉便伏案哭了起来。
茜雪虽早早被赶出贾府,但在宝玉身边服侍,便也知道林姑娘和宝玉之间是打小青梅竹马的情谊。
看着原来眼高于顶的林姑娘为了宝玉伤心不已,一路又知是贾府抄家使得他们的婚事告吹,心中亦觉酸楚,便安慰道:“听说柳湘莲颇讲江湖义气,又与宝二爷是至交好友,定是不会害他的。”
小红跟着附和几句,信誓旦旦说宝二爷不久便会回到贾府。
就连一旁的莫云嚒嚒听闻后,也劝慰黛玉不要太过担心。
黛玉心中安稳了些,吩咐莫云安置好一同进府的王短腿和瘦子他们,又找小红和茜雪细细询问他们在外寻找宝玉的事情。
“你是说,是裴师傅亲眼看到宝玉被柳道士带走的?”
黛玉才知道原来宝玉被带走时,只有裴石看到了。
她自然迫不及待想找裴石问问清楚,问问宝玉是否安好,有无受伤。
小红这才想起他们回府已久,贾芸他们却迟迟没有回来。
这才有了裴石他们三人一同回府时,便有人已经翘首等着。
小红听着母亲莫云给自己说府中遭遇活尸的事情,听得小红心惊胆跳。
见贾芸平安回来,小红第一个便迎上前去仔细瞧看。
“等了这么久,我还以为你们在城里出什么事了!”
贾芸不明所以,只轻轻把小红搂入怀里,又朝岳母莫云问好,才安慰道:“我没事,一路顺利,就是马慢了些。”
可听小红哭着说起父亲被害,又犹如一记闷棍砸在贾芸心头。
两人相拥而泣,一旁的莫云也悄悄擦了擦眼角。
裴石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的依偎,忽然想起自己原先在裴府中也曾有这样的人间烟火,即便是在山中修行避祸的那件旧庙,也有师傅在树下煮茶念经。
他轻轻的叹气声,让忙着关心倪二的茜雪才想起,二奶奶还在荣禧堂等着见他。
裴石收敛情绪,与莫云嬷嬷交代一二,才匆匆往荣禧堂而去。
从荣禧堂前厅的议事堂而入,越过板壁,便见通往后楼的门口两个家丁佩刀守在门口,一左一右,神色警觉。
再入中庭,只见一层的银府库也有护卫持刀立岗。
荣禧堂内设防之严,犹如小型营寨。
裴石站在中庭,仰头望着两位奶奶居住的后楼二楼,犹豫自己是否应该贸然上楼时,只见紫鹃在二楼正房出来。
两人视线交会,紫鹃微微颔首,便抬手招呼裴石上楼。
紫鹃并未把人引入黛玉住的正房,而是到一旁的书房。
裴石迈步进了书房,只见书房已经布置妥当。
书房中最惹眼的,除了那扇大理石山水屏风,便是会客正厅的八仙桌上,插着一枝簇满花朵的百日红枝条。
灰白主调下,紫薇花粉中带紫,成为素净书房中一抹淡雅的色。
只是这莫艳色,仍是不改房中肃穆。
大理石屏风后传来隐隐的啜泣声,裴石未动,只是在外厅站定,垂手而立。
须臾,屏风后传来一声略带潮湿鼻音的女声,弱弱的语气带着克制的清明,问:“裴总领,一路辛苦,可安好?”
“劳烦奶奶记挂,”裴石声音淡淡的,“外面粮价飞涨,奶奶给的银子买不了多少粮米,我便叫粮铺和药庄折个好价格日落前直接送到府上。还得麻烦奶奶差人安排,若是怪我自作主张,我此时便去与各东家说退。”
黛玉一愣,本是满腹担忧,听他开口便是公事公办,反倒先被这盆冷水浇收了心。
“裴总领有心,是我不知久居府内不知行情,考虑不周。”
“只带回了些兵器粮食,没将奶奶交代的差事都办妥……”裴石顿了顿,语气地下了些,“……抱歉。”
一阵短暂的沉默,是黛玉不愿在裴石面前展示曾经被嘲讽过的情绪。
她没有问别的,他便也不打算打扰。
“若奶奶无其他事情,我便下去安排今夜护卫值守之事了。”
听到外面走动的声音,黛玉急急起身,“等一下。”
裴石止步回头,便见她站在屏风之后,双目微红,便知道已经哭过一场了。
裴石没等黛玉问话,他便先挖苦起来。
“奶奶不问我,我能说的便也只有这么多。”
黛玉接过紫鹃递来的丝绢,按了按眼角,直截了当:“你最后瞧见宝玉时,他还好吗?”
她目光沉沉,带着期冀,直勾勾地望着他。
裴石走近书案,卸下腰间配件放在桌上,又拉开了黄花梨圈椅坐下。
他这番动作便不是要应答一声就走的,而是准备细谈的。
黛玉也到书房正厅的太师椅坐下。
“我见到宝二爷时,他已被那群道士带走了。”
裴石如实道:“那嶽神庙是环三爷的贼巢,宝二爷瞧着应是在里面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话未说完,黛玉眼中泪意又起,湿漉漉的。
裴石瞧着,心中发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