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黛玉眉眼一弯,露出一抹满足的笑意。
栊翠庵的事情被推迟到明日,妯娌两人在屋里翻着名册挑人,挑选忠心可靠的家生子充作护卫,又选了些粗使婆子安排下地干活。
未曾想,竟一转眼便到了掌灯时分。
夜色深沉,稻香村里灯火微微摇曳,外头秋风渐起,隐约听见鸡鸣鸭叫。
贾芸进屋便朝李纨报院里有多少鸡鸭鹅,还有一只鹿还没抓到。
黛玉闻言,微微挑眉,忽然想起白日贾兰的话,便问:“听说裴公子让将这些牲畜养在屋内?”
“是啊,裴公子说若让活物放于屋外,只怕活尸入府白白被糟蹋了,到时候怕是连做成饭桌上的肉都不成了。”
李纨想起先前想劝黛玉莫要轻信外男,如今那人看着倒有些善心,便也就不说了。
“如今府中众人已集中在大观园,只要解决粮米问题,府门禁闭,倒也不怕什么活尸了。”
这理由黛玉倒也认同了,但是:“此理我自然懂,只是养在屋里,怕是臭气熏天。”
贾芸解释道:“大师傅说,白日里可以放出来走动,等到夜里再关回去。”
她轻叹道:“终归好好的屋子,若让畜生住久了,以后便住不得人了。”
黛玉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觉得此法权宜之计,迟早需得另寻办法。
总归还是要找一个正经地方圈养才行。
“对了。”黛玉又跟李纨提起想请裴石留在府中的事情,“这人不但身手好,对外面的世道也颇有见识。若能留下,他必能助我们度过难关。”
李纨思忖片刻,“这事倒也不难。外头如今也不安生,他若离开贾府,只怕也是颠沛流离,未必比留在这里更好。”
她转头吩咐贾芸:“将挑选出来的庄头与农户名册誊清,明日交予二奶奶。”说罢,又转向黛玉,微微一笑,“他还俗前乃是僧人,出家人淡泊物质,好好商量或许并非难事。”
黛玉轻叹道:“他已经推辞。若只是厌弃红尘,又何必还俗?只怕另有隐情,不愿留下。”
李纨见她神色失落,便安慰道:“此事也不必太过忧虑,若我见到他,也劝劝看。”
正说着,忽听屋外脚步声响起,碧月快步进来,低声禀报:“林大娘求见宝二奶奶。”
还未等通传,莫云嬷嬷匆匆入内,一进门便拱手行礼,语气焦急:“奶奶,府门那边出了些事。”
黛玉心头一紧,立刻问道:“府门关紧了没有?”
“已经关严实了,各处门房也都加派了人手。”
莫云简明扼要讲了方才的事。
李纨蹙眉,语气凝重:“众人可知外头是何物?”
莫云瞧了一眼屋内的丫鬟,摇摇头。
屋内一时陷入短暂的寂静。
烛光摇晃,映得李纨脸色苍白几分。
黛玉轻叹一声,执笔在名册上勾掉方才被害的家丁,语气不急不缓,冷静果决:“此事不可再瞒,明日还是要尽快告知众人,让大家提高警惕。”
黛玉指尖微微攥紧袖口,但若只是空口白牙,只怕众人难以尽信,反而生出混乱。
她抬眼望向莫云,沉声问:“嬷嬷,众人的住处可都安排妥当?”
莫云微微颔首:“已经安置好了,让大爷府的人住进了空出的下人房。另外——”
她略一停顿,神色带着一丝迟疑,“周瑞家的想见奶奶,说要在潇湘馆等候。”
黛玉轻轻一哂,眼底并无半分意外之色,早就预料到她会来找自己。
烛火微颤,映得屋内三人的神情各异,窗外风声似乎更凉了几分。
黛玉辞别李纨,沿着弯曲的石径缓步而行。
莫言带来的俩家丁执棍跟在身后,几个丫鬟秉灯同行。
黛玉一边走,一边与莫云嬷嬷低声商议着稻香村的安排。
远远的,黛玉瞧见府墙边有灯火晃动,家丁们正沿着围墙来回巡逻。
黛玉心血来潮,要去瞧瞧。
夜风带着一丝初秋的凉意,紫娟劝道:“姑娘夜里风寒,又刚从病榻起来,今日已经够劳累了,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
黛玉却兴致盎然,微微一笑:“无妨,我只是想看看府门的守卫如何。”
整个贾府笼罩在夜色之下,静谧得出奇,只有风声拂过树梢,偶尔带来几片落叶的簌簌声。
突然——
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踏步声在风中传来,快如马蹄疾驰,却又不及马蹄那般沉重厚实。
不仅仅黛玉听到,其他人也听到了。
黛玉微微一顿,身后的家丁也停住了脚步,循声望向幽暗的园子。
那脚步声,快而急,又带着某种诡异的韵律,仿佛不属于人间生灵。
踏步声停了。
寂静中,园子深处亮起一双诡异的眼睛,幽幽地盯着他们。
那目光森冷,如野兽捕猎,带着无法言说的危险意味。
紫娟脸色微变,立刻将黛玉护在身后,俩家丁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屏息以待。
一瞬间,风声仿佛停滞了。
那双眼睛猛然一动,踏步声骤起,快若疾风,直直朝他们冲来!
待那黑影冲出,众人才看清——竟是那头原本养在稻香村的梅花鹿!
但此刻的鹿,已不复往日温驯的模样。
它双目发红,獠牙外露,仿佛陷入了某种癫狂之中,带着彻骨的杀意直冲他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