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过后,方沅每天在学校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六月底的期末。
高一的期末考试即分班考试,这次考试后,将进行文理分科。考完试回家一身轻松,睡觉都睡得更香了。
“咯咯咯……”公鸡的鸣叫声唤醒了村里大半的人,一阵悉悉索索声后,农田里便出现了不少农民的身影,他们举起锄头“哼哧哼哧”地耕着地。
夏天的时候,不少农民会少睡一会,四、五点左右就起床,趁着没太阳的时候多干一会。
不然等太阳升起了,要多遭不少罪。
天才微微亮,昏暗的光线下,“吱嘎”一声,方沅从房间里出来。他把放在院子墙角的锄头扛到肩上,拿上两个畚箕和扁担,出了院子,往地里去。
方沅家的地旁边就是王横家的,他到的时候,王横他妈正在耕地。
“是元宝啊,今天这么早是要去赶集吗?”王婶放下锄头,拭了一把汗。
“是啊,要赶早把菜摘了,才新鲜。”方沅把锄头和畚箕放到地上,挑了块好下手的方向开始摘菜。
“你爷爷奶奶没来,你一个人遇见事了,可以找你王叔帮忙。”王婶说。
“我晓得。”方沅笑着应声。
菜是方爷爷和方奶奶种的,大多数是辣椒和茄子,还有一小块地的西红柿。硕大的红辣椒在一片绿叶中格外鲜明,远远望去就像挂满了红灯笼,方沅弯下腰开始摘辣椒。
手指飞快地在辣椒苗当中穿梭,露水随着他的动作开始从辣椒叶上抖落下来,方沅把摘下来的辣椒用衣服兜着,等放不下了才倒倒畚箕了。
辣椒摘完了,就摘茄子。
茄子有两个品种,紫茄子和青茄子,方沅分不清有什么区别,只觉得吃起来味都差不多。茄子长得密实,方沅一手可以扯住两个,用力一拽,便都从茄子苗上脱落下来。
刚进入夏天,西红柿成熟的少,方沅统共就摘到了五个,他不打算卖掉,准备留着自个吃。他把手里的五个西红柿放到畚箕里,吁出一口气,用扁担把两个畚箕担到肩上。
回到家里,爷爷奶奶还没起床,方沅慢慢放下畚箕,几个辣椒滚到了地上。他把辣椒捡起,去了厨房。
方沅从门后的大缸里抓了三把米放到盆里,舀水淘米。把淘好的米倒到锅里,又舀了两瓢水,盖上锅盖,开始烧火煮粥。
半个小时后,他掀开锅盖,拿勺子盛了一碗,伴上咸菜开始吃。
“吱嘎”一声,方沅推开爷爷奶奶的房门走了进去,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他打开床头的柜子,将里面的一叠零钱拿出来,然后悄声退了出去。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元宝,要走啦。”有人在门外喊道。
方沅连忙担上畚箕,一手扶住畚箕,一手开门:“王叔,好了好了,走吧。”
一辆蓝色的三轮车在崎岖山路中缓慢行驶着。
“咚”的一声,方沅从三轮车上跳下来,把车上的畚箕放到地上,然后走向车头,伸手朝驾驶座上的人递给去三块钱,说:“谢谢王叔,这钱您必须收下,不然下次我就不做您车了。”
“唉……,你这孩子,还会威胁人了。”王叔接过钱,随手塞进上衣的口袋里,一副拿他没办法的样子。
方沅摸摸头,嘿嘿一笑,催促道:“哪敢呀,您快去停车吧,晚了不好停。”
现在还不到七点,街上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和方沅一样上街卖菜的菜贩子,街道的两边基本上摆满了菜贩子们运来的各式各样的菜。
方沅的目光在街边来回扫视,看到进巷子的前面还有点空隙,他提上两个畚箕,大步走过去。
卖菜的菜贩子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乍然来一个年轻小伙子,长相还这么出众,一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小伙子,你也来卖菜啊。”有个老奶奶问道。
“是的,奶奶。等会有啥不懂的,还请您帮忙。”方沅笑了笑。
“没问题,你尽管问。”奶奶一口答应。
“谢谢奶奶。”方沅说。
畚箕有点大,方沅试了好几下,畚箕都放不好,他急得打转。他看向旁边卖胡萝卜和白菜的女人,约莫四五十岁,他试探地开口道:“大妈,你能不能往旁边挪挪。”
女人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没动。
“大妈,我们卖的菜都不一样,我抢不了你的生意,你看这样,我给你两块钱,你往旁边挪挪,咱们一起赚钱。”毕竟是人家先来的,愿意挪一挪是情分,不挪也是本分,他没什么好怨的。
“你往旁边挪挪,又挡不着你做生意。”刚刚那个奶奶当即路边不平,拔刀助方沅。
周围的人也开始附和。
女人狠狠瞪了方沅一眼,不情不愿地挪动菜框。
菜框在地上摩擦,发出“沙沙”声。
“谢谢大妈。”方沅从兜里掏出一块钱,递过去。
天边泛起鱼肚白,路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而从早餐店出来的人们直奔街边的菜摊子,叫卖声在街上此起彼伏。
“包子,热腾腾的包子。”
方沅朝音源望过去,街对面就是一家包子店——小家包子,白白胖胖的包子摆在蒸笼上,蒸汽模糊了店主的脸,但从他欢快的声音中,方沅仿佛看见了店主脸上的笑容。
“辣椒怎么卖?”有人问。